史记对比干论述
司馬遷名著《史記》對比干的論述
《比于文研》第一期刊印后,在南安各地獲得好評。但有人問:比干這位千古第一諫臣,史册有没記載?我說,讀一讀《史記》就清楚了。
《史記》是我國杰出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是我國文史寶庫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譽為“史家之绝唱,無韵之《離騷》。”它不僅記載了秦漢時期.的史實,而且記載了夏、商、周三代的寶貴史迹。太史公以凝重的筆調,飽含的贊語,多處贊頌比干為國為民的愛國精神,贊揚他的忠諫精神,盛贊他的爱國丹心,光昭日月,為中華民族育德鑄魂。
筆者現就初步查到的節段,摘引出來,並附簡短的說明,以饗讀者。
(一)比干忠諫而死
《史記卷三.殷本紀》載:“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之紂。……好酒淫樂。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叛)者,于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王子比干諫,弗聽。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竊。”“剖比干,觀其心。” 、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又載:“微子開(啟)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紂之庶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于政,微子數諫,紂不聽。……太師若曰:“天篤下灾亡殷國……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按:此段講微子去國)。
箕子者,紂之親戚也。……紂為淫失,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也”。 乃被發佯狂而為奴。(按:此段講箕子囚為奴)
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争,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竊,信有諸乎?”“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
《比于文研》第一期刊印后,在南安各地獲得好評。但有人問:比干這位千古第一諫臣,史册有没記載?我說,讀一讀《史記》就清楚了。
《史記》是我國杰出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是我國文史寶庫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譽為“史家之绝唱,無韵之《離騷》。”它不僅記載了秦漢時期.的史實,而且記載了夏、商、周三代的寶貴史迹。太史公以凝重的筆調,飽含的贊語,多處贊頌比干為國為民的愛國精神,贊揚他的忠諫精神,盛贊他的爱國丹心,光昭日月,為中華民族育德鑄魂。
筆者現就初步查到的節段,摘引出來,並附簡短的說明,以饗讀者。
(一)比干忠諫而死
《史記卷三.殷本紀》載:“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之紂。……好酒淫樂。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叛)者,于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王子比干諫,弗聽。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太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竊。”“剖比干,觀其心。” 、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又載:“微子開(啟)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紂之庶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于政,微子數諫,紂不聽。……太師若曰:“天篤下灾亡殷國……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按:此段講微子去國)。
箕子者,紂之親戚也。……紂為淫失,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也”。 乃被發佯狂而為奴。(按:此段講箕子囚為奴)
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争,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竊,信有諸乎?”“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
周武王封墓與孔子稱仁
《史記卷四.周本紀》載:“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疆抱其樂器而奔周。 于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翠伐’。……(武王伐紂后)命閎夭封比干之墓。”
《史記卷二十四.樂書》又載:“武王克殷……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史記卷三十八》載:“太史公曰:孔子稱:‘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
《史記卷四.周本紀》載:“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疆抱其樂器而奔周。 于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翠伐’。……(武王伐紂后)命閎夭封比干之墓。”
《史記卷二十四.樂書》又載:“武王克殷……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
《史記卷三十八》載:“太史公曰:孔子稱:‘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
周秦漢名賢論及比干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載:“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白……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也?人之我不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載:“鄒魯客游,以讒見擒,恐死而負累,乃從獄中上書曰:昔卞和獻寶,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佯狂,接舆辟世,恐遭此患也。……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今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包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辩,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抵之容,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辅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迹,是使布衣不得不枯木朽株之資也。”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戴:“恬白:‘今刮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而此,是必孽臣逆亂,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復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則國亡。 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將以諫而死,願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載:“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載:“張良(諫劉邦)曰:‘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不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載:“吾被勸淮南王:臣聞微子過故國而悲,于是作《麥秀之歌》,是痛紂之不用王子比干也。……是紂先絕于天下久矣。”
本文摘引《史記》十一處,意在說明比干是怎樣盡忠的,后人又怎樣評贊比干的忠烈。
一者,殷末,紂王不明,好酒淫樂,淫亂于政、淫亂不止,昏亂暴虐,亂施重刑,達到了百姓怨怒、諸侯反叛的地步。
紂的同父异母之兄微子多次進諫,紂不聽。微子想要死或者離開殷,太師苦勸他說:如果真的有辦法使國家得到治,死了倒也無所怨恨,現在即使死了,最后國家也要敗,不如離開。 因此,微子離開了殷。
箕子也数次進諫,紂也是不聽。有人勸箕子離開。箕子說:做人家的臣子,進諫不聽而離開他,是掩蓋君王的丑惡,這怎么向老百姓交代?我不忍心這樣做。于是,箕子就披頭散發假装發狂,象奴隸一樣,而后被紂關押起來。
比干多次進諫,紂仍是不聽。比干說:君王有過錯而(臣子)不以死抗争,那么百姓有什么辦法呢?所以就直言諫說紂,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真的是這樣嗎?”遂即殺害王子比干,刳他的心來看。
可见,比于是在國家危難,微子諫說無效出走,箕子諫說無效佯狂的情况下,為了殷而冒死請命的。他的死是振撼人心的。
二者,比干被害后,后來人對其評價是褒揚的。帝王、賢人、文官、武將、謀士、說客都引比干為例,說其忠心、其遭遇、其意義、其影響,作為借鑒,作為教訓,激發后人。
周武王伐紂后,尊崇比干,封比干墓。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載:“鄒魯客游,以讒見擒,恐死而負累,乃從獄中上書曰:昔卞和獻寶,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佯狂,接舆辟世,恐遭此患也。……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今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包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辩,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抵之容,雖竭精思,欲開忠信,辅人主之治,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迹,是使布衣不得不枯木朽株之資也。”
《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戴:“恬白:‘今刮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而此,是必孽臣逆亂,内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復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則國亡。 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將以諫而死,願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載:“李斯拘執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載:“張良(諫劉邦)曰:‘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不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載:“吾被勸淮南王:臣聞微子過故國而悲,于是作《麥秀之歌》,是痛紂之不用王子比干也。……是紂先絕于天下久矣。”
本文摘引《史記》十一處,意在說明比干是怎樣盡忠的,后人又怎樣評贊比干的忠烈。
一者,殷末,紂王不明,好酒淫樂,淫亂于政、淫亂不止,昏亂暴虐,亂施重刑,達到了百姓怨怒、諸侯反叛的地步。
紂的同父异母之兄微子多次進諫,紂不聽。微子想要死或者離開殷,太師苦勸他說:如果真的有辦法使國家得到治,死了倒也無所怨恨,現在即使死了,最后國家也要敗,不如離開。 因此,微子離開了殷。
箕子也数次進諫,紂也是不聽。有人勸箕子離開。箕子說:做人家的臣子,進諫不聽而離開他,是掩蓋君王的丑惡,這怎么向老百姓交代?我不忍心這樣做。于是,箕子就披頭散發假装發狂,象奴隸一樣,而后被紂關押起來。
比干多次進諫,紂仍是不聽。比干說:君王有過錯而(臣子)不以死抗争,那么百姓有什么辦法呢?所以就直言諫說紂,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真的是這樣嗎?”遂即殺害王子比干,刳他的心來看。
可见,比于是在國家危難,微子諫說無效出走,箕子諫說無效佯狂的情况下,為了殷而冒死請命的。他的死是振撼人心的。
二者,比干被害后,后來人對其評價是褒揚的。帝王、賢人、文官、武將、謀士、說客都引比干為例,說其忠心、其遭遇、其意義、其影響,作為借鑒,作為教訓,激發后人。
周武王伐紂后,尊崇比干,封比干墓。
孔子稱贊比干是殷三仁第一。
孔子在陳、蔡绝糧時,舉比干的例子說:如果智者都只考慮自己,怎么會出現王子比干的事呢?(意思是說,比干是智者,雖然明知諫紂不聽諫必死,還是直諫而死)。
張良勸說劉邦認清形勢時,引用武王封比干墓之事為例來說明問题。
抗直不撓的鄒陽,遭讒言被囚時,書奏梁孝王,借比干被剖心之事以明已志。
李斯身陷囹圄,感嘆比干身死而所忠者非也,對比干之死深表同情。
秦二世迫蒙恬自殺,恬臨終悲憤地說:恬世世代代無二心,而却落得個被殺的結局!“紂王殺比干而又不悔改,終于身死而國家滅亡”。蒙恬死后不久,秦二世也被殺,秦也亡了。
伍被(大臣)規勸淮南王勿作紂王之舉,用“紂不用王子比干而亡”等為例,使淮南王“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横流”。
孔子在陳、蔡绝糧時,舉比干的例子說:如果智者都只考慮自己,怎么會出現王子比干的事呢?(意思是說,比干是智者,雖然明知諫紂不聽諫必死,還是直諫而死)。
張良勸說劉邦認清形勢時,引用武王封比干墓之事為例來說明問题。
抗直不撓的鄒陽,遭讒言被囚時,書奏梁孝王,借比干被剖心之事以明已志。
李斯身陷囹圄,感嘆比干身死而所忠者非也,對比干之死深表同情。
秦二世迫蒙恬自殺,恬臨終悲憤地說:恬世世代代無二心,而却落得個被殺的結局!“紂王殺比干而又不悔改,終于身死而國家滅亡”。蒙恬死后不久,秦二世也被殺,秦也亡了。
伍被(大臣)規勸淮南王勿作紂王之舉,用“紂不用王子比干而亡”等為例,使淮南王“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横流”。
(作者:陈思超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不详)
上一篇:“当代徐霞客”和他的新者
下一篇:博陵在哪里?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