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开国元勋林伯渠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在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册上,記載着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一林伯渠。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的领導人之一,是杰出的無產階级革命家、政治家。他既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功臣,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勋。他為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林伯渠(1886-1960),原名林祖涵,字伯渠,號邃園。1886年3月20日(農歷2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安福(今臨澧)縣城北約十公里的一個群山環拱、名叫涼水井的小山村。該村雖小,但這里的林家大屋却頗有一番來歷。當你邁進林家大門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高懸在中堂之上的黑漆金匾,土書“九牧世第”四個大字。據考,這林家祖輩 ,原為福建著名“九牧林氏”,元末明初,其十一世祖林牌曾隨禾洪武征戰,再傳五世,林茂為懷这將軍,戍守九溪。萬歷年間,落屯安福縣境。到了林伯渠的曾祖林長槐,是清道光年間舉人,曾任四川鄰水、宜賓知縣,后擢升為叙永直隸廳同知。祖父林山萃,是個廪生,早逝。父親林鸿儀,是前清貢生,后以教書為業。母親李氏是位典型的農村婦女。林伯渠自幼在父親執教的私塾中讀書。  中日甲午戰争之后,受富國强兵思想影響,決心長大报效國家,16歲時考入湖南西路師範。
    1904年,林伯渠在師範学校還未畢業就以第一名考取赴日留学,在柬京弘文学校攻讀經濟学、法學。在此期間,他有機會博覽群書,當他看到明治維新后的日本,聯想到清廷的腐敗和國運危厄,深感自己拯救國家責任之重。1905年8月,林伯渠在日本聽了孫中山先生演講后,由黄興、宋教仁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這是他一生中第一個重要起點,從此踏上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征途。
    1905年冬,林伯渠從日本回國,翌年春到長沙振楚学堂和西路公学堂任職。这兩家学堂都是革命黨人用以掩護地下活動的機關。在此,他秘密地從事同盟會的宣傳品發行工作。1907年,在同盟會“邊疆革命”思想的指導下,他被派往東三省進行革命活動,主要工作是聯絡绿林,發展革命勢力。他的公開身份是“吉林省勸學總所宣傳所”會辦,利用這個陣地宣傳革命新思想。1911年廣州黄花岗之役后,奉命回湘,在新軍與巡防營中作军運工作。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可是,革命果實竟被軍閥袁世凱篡奪,他又參加了反袁斗争和護法戰争,反對封建軍閥勾結列强復辟帝制,繼續追隨孫中山堅持革命斗争。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林伯渠遭袁世凱通輯,被迫亡命日本。此時,孫中山正在日本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當時規定,凡加入中華革命黨者都要蓋手印,宣誓效忠于孫中山,有許多老黨員對此表示反對。而林伯渠與堂兄林修梅等同志,却毅然帶頭打手印,效忠孫中山。在林伯渠的帶動下,又有一大批人跟着宣誓,打了手印。孫中山對林伯渠這種識大體的舉動,極為感激,曾對人說:“林氏兄弟,一文一武,將來必定大有作為。”從此,林伯渠一直為孫中山所倚重。后來,徐特立寫詩贊揚他:“伯渠重大節,小節無所謂。慷慨打手模,峥嶸山岳碎。……’’吴玉章也寫詩赞道:“參加革命憶同盟,民國雖成似夢空。重組中華革命黨,伯渠襄赞著豐功。”
    1916年3月,林伯渠由日本回國參加“護國之役”和反對北洋軍閥的斗争。在經歷許多失敗和挫折之后,伯渠和當時許多革命者一樣,因革命屢遭失敗,政治澄清遥遥無期,而“時常苦惱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给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林伯渠在他的好友李大釗的影響下,很快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于1921年1月加入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林伯渠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仍繼續留在國民黨内,竭盡全力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陳獨秀、李大釗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蘇聯政府代表越飛與孫中山會晤,他大都參與其事。此時,許多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也都直接或間接與他有關。他不但幫助孫中山將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级的革命聯盟,並為維護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作出了卓绝的貢獻。1924年,林伯渠出席國民黨“一大”,積極參與改組國民黨的工作,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兼農民部部長。  北伐戰争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林伯渠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1928年,林伯渠奉派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别班學習。193O年結業后到海參崴,任遠東中國黨校教員。1932年秋回上海,1933年3月赴江西中央蘇區,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和財政部部長。1934年,林伯渠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任没收征發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軍委供给部部長。
    1935年到達陕北后,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財政部部長、西北辦事處主席、國家人民銀行西北分行行長。從1937年西北蘇區改為陝甘寧邊區起直到1948年,伯渠一直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
    抗日戰争時期,林伯渠歷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主任,作為中共代表多次與國民黨談判,奔走于西安、南京、上海與廬山之間,為第二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49年,林伯渠受黨的委托,與民主黨派人士進行廣泛接觸,參與籌備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當10月工日舉行開國大典時,林伯渠以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的身份主持大會。他以宏亮的聲音激越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開始!”接着,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新中國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良,在第一、二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連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並當選為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員,為祖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60年5月29日,林伯渠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6月2日,首都各界人民群众一萬多人隆重舉行公祭。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等敬獻了花圈,國家主席劉少奇主祭,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致悼詞。
    鄧小平在悼詞中說:“林伯渠同志,從青年時代就獻身于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事業。他的一生,是職業革命家戰斗的一生。他經歷了資階级领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级领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三個歷史階段。在每個革命的歷史階段,他都是徹底的革命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鄧小平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學習“林伯渠同志的偉大革命斗争精神,維護黨的正確路线的堅定立場和密切聯系群众、艱苦樸素的作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的强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本文由林伯渠先生的親屬供稿,林少川整理)
 
(作者:林利 林秉元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不详)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