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林状元再详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閩林狀元前期雖有介紹,但比較粗略。筆者據有關資料,就元代狀元林濟孫、林亨,明代狀元林環、林震,清朝狀元林鴻年五人作較詳細的介紹。
    林濟孫字石友,號鳳梧,元惠宗至元六年(公元1340)庚辰科狀元,乃元代第一科狀元,仙游縣人。初授翰林院修撰,后任侍講。他學問淵博,尤精于史,曾參與修《宋史》、《遼史》和《金史》。當時杜會不安寧,連京都附近也不平静。他針對時弊,上書惠宗皇帝,提出治安十策。他認為要使社會安定,關鍵在于撫惠百姓與清潔吏治。當時南北運河多處淤塞,他又上書提出治河十策,並參與治理運河工程。林濟孫在朝廷任官十余年,迨元末天下大亂時,他引退回鄉,绝意仕進,結庵于家鄉寶幢山下龍華萬壽禪寺左側,焚香講《易》,以終天年。
    林亨初名條,字蒙亨,仙游人。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癸未科狀元。他從小就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天文、地理、文章、詞赋、理學皆精,但時運不佳,直至五十三歲時才中狀元。其官運也不佳,官僅至朝奉大夫,從六品,入明則隱居不仕。林亨家貧,親属族黨中又無官僚可依靠,故有才難以施展而憤憤不平。他作《螺江風物赋》,大聲疾呼:“今有人焉,窮而意氣之益堅,老而學問之日富,其待時则陰雾之豹,其得時則遇風之鴻,其或者鍾美于是,人笑其勤苦而難成就。知夫,一鸣而人不驚,一飛而天可冲,有大摧折必有大成就。”林亨在受挫折時還信心百倍,其百折不撓精神值得后人學習。
    林環字崇壁,號絅齋,莆田人,唐代九牧林家葦公之后。他自幼聰慧過人,讀書數遍即可背誦,童年時就能够肆筆成章,他精通“五經”,尤精《易經》,明永樂三年(14O5年)鄉試解元,永樂四年(1406年)丙戌科狀元,歷官翰林院修撰、侍讀學士、侍講等,曾擔任兩次會試主考官,選拔人材不誤,聲名頗大。他參與編輯《永樂大典》,為《書經》總裁官。林環有才學,知世務,明成祖朱棣很器重他,一時儒硕亦厚重之。不幸早死,卒年才四十,時人莫不悼惜。他的文章高雅深邃,在他中狀元以前就已為人看重,其詩“才雄氣健,意語俱工。”明代著名學者何喬遠在《閩書。林環》中對其詩的這種評價是很切實的。林環著有《絅齋詩文集》二十二卷。他不僅是位詩人。對程朱理學亦有精湛的研究,他是明代閩中著名的理學家之一。  清代著名学者李清馥在《閩中理學淵源考》中稱林環為“當時宿望,稽經核行,具有師承。”
    林震字敦聲,長泰人。串繼母至孝,為鄉人所稱道。他家贫刻苦學習,每當樵耕必挾書隨行,休息時坐在樹下閱讀不輟,蒼天不負有心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中庚戌科狀元(此科一甲三人皆閩人,榜眼建安龔錡、探花莆田林文)。林震歷官翰林院修撰,廣東鄉試主考官。正統二年(1437年)以疾告歸,前后任官才五年,他是中國科舉史上任官最短的狀元。  他歸家后,逐以文章自娱,非公事不到官府,全不以當官為念,這種淡漠名利的為人處世,在歷代的狀元中是罕见的。
    林鴻年字勿村,侯官(今福州市區)人。清道光八年(1828年)中舉人,次年(道光九年)赴京會試落第,但他不灰心,反而堅定“奪魁”信心,赋詩云:“狀元二字難消去,我亦摩挲鐵砚來。”(清董平彥《亦舫隨筆》)有志者事竟成,果中道光十六年(l836年)丙申恩科狀元(此科殿試,闆卷大臣將林鴻年之考卷原擬第三,道光帝拔置第一)。林鴻年歷官翰林院修撰。御封琉球國正使、山東鄉試副考官、文淵閣校理,廣東瓊州知府、雷瓊道臺、雲南布政使、巡撫等職,后因属下募餉“捏造檄文”受牽連而被“奉嚴旨革職”。林鴻年罷官后回家鄉,專心一意從事教學與研究,掌教福州正誼書院(當時全閩最大書院)十九年,成績卓著,造就了如陳寶琛、陳衍、吴曾棋等英才百余人。林鴻年的著作有《使琉球國錄》、《松鳳山館詩草》等。林鴻年為官近三十年,未贪一文錢。《清史稿》本傳稱其“品行峻潔”。他任琉球國王正使時,婉言謝绝琉球國王給他的大額宴金及其他豐厚馈贈,並嚴禁隨從人員帶貨銷售獲厚利(以往多有官員圖謀此私利)。琉球國君臣皆稱其廉。林鸿年任瓊州府(即今海南省)知府時,“馭民以恩,繩吏以法”,關心百姓的疾苦,打擊貪官污吏,因而政績顯著。林鴻年在朝廷任官能勵精圖治,盡心盡責,在地方上任官則盡力安靖地方,肅匪安民,强調教化。回鄉主持書院則啟迪民智與道德水準,故其晚年奉旨嘉獎,以“经術精湛,品行峻潔”得特赏三品御衔。林鸿年还擅長書法,道光皇帝喜爱其書法,經常奉旨寫御用折扇。  
    本文作者:福建師範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作者:陈其芳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不详)
文章热词:状元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