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江林及华侨概述
筆者從事華僑史研究工作,最近涉足石獅蚶江,有所感觸而想整理出有關資料。實際土要寫蚶江林氏華僑的概况首先必涉及蚶江林姓的本源。
(一)
蚶江林姓分布于蚶江(錦江)、莲埭(莲江)、石壁(玉山)和埭尾(埭美),總人口约15000人。
速在唐大和年間(828—835),航海家林鑾就在蚶江石湖設置“蠻渡”,通航東南亞諸國,俗稱“林鑾渡”,至今尚存。唐宋以來,石獅一帶居民“兢相率航海”。
宋可山人(今蚶江古山村)林洪,自稱“梅妻鶴子”林和靖(諱逋)之七世孫,登紹興進士第,有著作傳世,留有盛名。
元明兩朝,林姓移居蚶江的渐多。
元代紫源公,諱基,字啟速,生于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冠帶鄉賓,例贈雲騎尉。配江氏生二子:长曰穆(諱賢),為亭内祖;次曰八皋(諱善),封雲騎尉。配黄氏,生魯。魯公生五子分五房:長伯朋(東厝房);次仲JI(内厝房)三叔羽(下房);四季滋(上门房);五致政(東頭房)。十二世起定字行為:維道世士秩,迪穗為敦本,登科以顯宗,忠孝傳家永。已傳23世,4000余人。
蓮埭(莲江)建基较早。譜牒载:元中葉一世祖林仲弦公生四子:伯壽、泗泰、伯仕、伯泰,子孫蕃衍。從十一世起定字行為“雲士文華榮,肅艾哲謀聖,積善有余慶,材為邦國!寶,濱海山川秀,含生锺毓靈”。已傳24世,16000多人。建基以來,部份分居埭尾、蚶江、瑶湖、臺灣和菲律賓等地。
明憲宗時,嘉寶公從西濱移居石壁(雅稱玉山)生五于:智成、智定、智審、智詳、智堯、分為五房。
一、四房移居蚶江,三房分居惠安獺窟;
二、五房守居玉山.從十二世起定字行為:“基宏際式正士,文章華國器,樹德為根本。”
已傳24世,2000余人。從十二世起,連續十代人移居臺灣。改革開放以來,臺胞來石壁尋根的已逾萬人。玉山開基祖嘉寶公乃九牧二房客州刺史藻公之裔,錦馬(馬平)開基祖晉江縣令翹公之后,出自名門望族。開基玉山之后,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前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林夢飛,即嘉寶公華裔。夢飛先生為廈門特區開發、為臺灣回歸祖國,迭作貢獻,鞠躬盡瘁。
埭尾林氏開基祖檮胤公,字奕錫,生于明正統九年(1445年),從龍岩遷入,生四子,派衍安溪、塘市、洋井等地。從十世起定字行“伯隆光國鼎,文炳世昌榮,高督逢春捷,理須必標揚”。已傳18世,近400人。另有300多人是從莲埭遷入的,属東間林派。
(二)
蚶江為泉州之門户,晉江之咽喉。其東五里處是石湖。。石湖位于泉州灣入海處,三面臨海,“淺水可泊舟”。宋元時,泉州港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石港是其外港。 由于海外交通贸易的發展,蚶江華僑隨之出現,由明入清,華僑不斷增多。據《錦江林氏五房宗譜》載:該村最早出國者為十三世享美,“諱道宣,號志實,伯玉公之子,生缺,卒于康熙丁卯年(1687年),娶水田黄氏。公往外洋身故。生男一,曰長使;繼男曰利山。 黄氏改適。”而最遲出國者為十九世為專,“德香公之三子,生光緒丁未年(1907年)十月初二日丑時,卒未詳,殁于实力。”該《譜》没有载明出國時間,假設均在20歲時出國,則享美于康熙丁卯年(1687)出洋,為專于1927年出洋。
該《譜》記載出國者計31人(其中雨人生卒未詳)属民國前出國者27人,民國期間出國者2人。 出國原因没载明,但從其時的杜會狀况可以推知其一二。首先,清代統治階級為了禁绝沿海人民對鄭成功的支援,曾實行野蠻的“遷界”政策,下令北起遼東、南至廣東之沿海三十里居民一律遷居内地,並嚴禁船只出海,發兵戍守沿海地區,犯者處死蚶江其時被視為“鄭軍據點”之一,更是難逃此慘痛劫難。據《玉山林氏宗譜》载:“際播遷之日,厥居拆毁,荒村龜 。親而壯者,散于四方;疏而老者,喪于溝壑。”因這些“散于四方”之沿海居民,或被迫遷徙内地,或東渡臺灣寓居,或昌險飄洋過海出國謀生。其次,1773至1790年,錦江林氏與外姓進行長達工8年之久的封建械斗,大部分青壯年迫外出逃難,其中也有人流寓國外。《錦江》譜印證此事,适段時間出國者有3人。再次,據調查,清末蚶江没有“海關”;解放前石湖的郭合興菜.輔驰名海內外,當地的土特產也速銷南洋各地。蚶江林氏出國經商者不乏其人。
(三)
蚶江林氏華僑在海外的分布:《錦江》譜3l位華僑有載明去處的如下:僑居于ofo力(即新加坡)者12人;僑居于安南(即越南)者3人;僑居于吕宋者1人;僑居于番瓦(歸属不明)者2人。适可看出蚶江林氏華僑主要僑居于新加坡。适也跟現實情况吻合,據《蚶江志略》載:“蚶江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鄉僑及其后裔有3000多人”,其次為菲律賓,計有1070人。
(四)
廣大華僑旅居异域,心懷祖國,曾為祖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蚶江林氏華僑也不例外。工937年“七.七”祖國抗日戰争爆發后,蚶江后垵村菲律賓華僑林水褫曾任菲律賓華僑抗敵后援會委員,積極籌款支援祖國人民的抗日戰争。工942年元月,馬尼拉淪陷后,他不幸被捕入獄,受盡凌辱酷刑,但他大義凛然,堅貞不屈,遂被判處20年徒刑,直至馬尼拉光復后方獲得自由。
同為后垵村的印尼華僑林壽山在此期間擔任籌賑祖國慈善會斧賬委員。他四處奔波,募款籌賑,支援祖國抗日救亡運動。1942年,日寇占领爪哇島,壽山被迫匿避于日惹、瑪琅、泗水、三寶壟等地。适段期間,他曾和華僑领袖陳嘉庚、劉玉水等在山區患難相處一年余,並继續從事地下抗日運動,為支援祖國人民的抗日戰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侵略戰争做出了貢獻。除林水褫、林壽山外,蚶江林氏華僑支援祖國抗日戰争形式多樣,或羲賣,或慷慨捐资,或參加各種斗争,在抗日戰争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蚶江林氏華僑華人熱愛桑梓,為故鄉的繁榮昌盛而竭心盡力。1980年,蚶江馬來西亞僑胞林水龍捐獻港幣2萬元,為村中自東頭山至后宫刺頭頂的小街仔路全线鋪砌石磚,是為蚶江第一條石磚路。
在家鄉興學是海外華僑的優良傳統。林壽山27歲時南渡印尼后就積極為錦江學校籌募建校基金。嗣后,捐款前來支持辦學、修建校舍者也不乏其人。八十年代中,蚶江旅菲同鄉會理事畏林景秀獨資捐建蚶江中心小學主樓,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熱烈響應,纷纷捐款,創建教室、廚房、教師宿舍等。1988年4月25日奠基,1989年4月22日落成。一座雄偉壯觀的蚶江中心小学新校舍聳立于蚶江之東。正如碑志所载:“今日滿園桃李沐浴春風,他年柱國棟梁造福社會。”
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隨着海内外聯系的進一步密切,蚶江籍林氏海外僑胞必將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家鄉的繁榮昌盛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國立華僑大學華僑研究所 副研究員)
上一篇:三堡林氏初考
下一篇:泉州霞洲是宋九牧发祥地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