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比干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历史果真有过这样的一幕吗?
    商末,纣王荒淫无度、滥施刑戮,国无宁日,民怨鼎沸。商朝政权危在旦夕而纣王非但不能正视、收敛,反而更加骄奢淫逸,肆暴拒谏一一九侯被剁为肉酱,鄂侯被杀了做咸肉巴,姬昌被关押;纣王之叔箕子被迫装疯、被遣送服苦役,纣王庶兄徽子逃亡他乡……然而,纣王之叔比干,眼见这一幕幕悲惨的结局却仍屡谏不惧。他仰天长叹道:“主过臣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决心冒死进谏。他一连三天进宫,准备当面向纣王进谏。纣王问他:“你何以自恃?”比干回答:“修善行仁,以义自恃。”纣王阴沉着脸,狠毒地说:“我听说圣人之心有七个孔,你该是有的吧!”他杀了比干,还剜出他的心来……
    比干的心当然和常人一样。然而,正是这颗心耀映中华民族的历史,灿烂辉煌永不熄灭。在这一颗心的光照下,商纣王朝第二年便倾塌了,历史朝着前方迈进了一步;在这一颗心的光照下,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谬误的斗争,每每理直气壮得多,即使历经艰难曲折,正义和进步的曙色也必然映现在历史的天空。
    关于比干的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章节,当然不是民间传说。《中国历史》这样记述:“商纣王不听任何规劝。他的叔叔比干,为人正直,几次向他提意见,商纣残暴地将比干挖心处死。”
    比干,生于公元前0092年,河南沫邑(古称朝歌)人。他卒于公元前1029年,享年63岁;葬于朝歌,也就是今日的河南卫辉市。
    在河南古殷都安阳市,当年比干一连三日强谏不走的“摘星楼”一一后之世人为怀念比干称它为“摘心台”,经受了三千多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忠烈坊上“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的楹联依然字字清晰。在卫辉市城北7公里处有殷太师庙。太庙四周朱墙环围,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大殿正中端坐着殷太师比干的塑像。比干庙后有比干墓。墓碑上有孔子剑刻“殷比干墓”字样。当年比干之死感天动地,狂风卷土成墓,其墓直径50米,高20米,占地20多亩。土墓周遭镶砌着长方形的青石碑,刻有宋仁宗、明世宗、清康熙等帝皇盛赞比干精神的御制诗及历代名人贤达的诗章。在卫辉西部太行山麓的狮豹头乡龙卧村,村西老岩绝壁上,依山临溪有个“长林石室”一一当年比干被害后,残暴的纣王不但剖其心,焚其骸,还剖比干次妃胎而视之,下令株连其亲属。比干正妃有妫氏怀孕三个月,恐祸及,携婢女避难于牧野,后来就在这里生下一男孩。因其地泉水淙淙,取名泉:周武王克商后未及下车,派人征得比干的遗腹子,因他生于长林石室,賜姓林,易名坚。这个长林石室约1O多平方米。靠内壁有妫氏怀抱幼子林坚的塑像: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处古迹都閃爍着比干的赫赫精神、凛凛烈气;这里的每一页历史的残章,都是比千伟大人咯的诠释和见证。
    历史过去了三千多年,比干却仍这樣历历在目映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干,是这样地无可辩驳的伟大和真实.
    比干精神必然成为历代明君贤臣的号鉴。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后,为鼓励臣民忠于王朝,安定殷商遗民,特地褒奖之干。他派使节到牧野整修加高比千墓,铸铜盘铭,记载比干墓的具体方位并褒封比干遗孀,赐姓并封爵比干之子.北魏孝文帝两次亲临比干墓祭奠,颂扬比早如“尧舜之耿介”,“在殷实为粱栋”。夸大宗东征途经卫辉时,亲率大臣武将祭奠比干。追赠比干为“太师”,谥曰.忠烈公”。他写的《祭比干文》刻石铭记.史称《贞观碑》,至今犹存。他善于以人为鉴,虚已纳谏,因而成为一代英主.为唐朝奠定近三百年之基业.
    比干精神也必然要受到历代名人的衷心颂扬。孔子说过“殷有三仁焉”,比一:一为“三仁第一”。屈原、蔡泽、贾谊、东方朔、刘梦熊、沈佺期、李白、孟郊、邵雍、王十朋……自战国、秦、两汉、晋、唐、宋至元、明、清……名人赞颂比干的诗文难以计数。古往今来,以比干为典范,敢于坚持真理赴国难者亦不乏见,屈原、诸葛亮、魏征、岳飞、文天祥、海瑞、林则徐……都是闪耀着比干精神的光辉、名垂青史的代表人物;近代、现当代,以比干为楷模以及为人民的事业不惜以血荐轩辕者也决非凤毛麟角。比干精神激励和哺育了多少炎黄子孙,成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不管怎么说,关于比干和比干精神还不能说那么为人们所熟悉、那么深入人心、那么有力地得以弘扬,这原由值得深思。除了宣传得不够,应该说在于学习比干精神特别的难,需要有大无畏的气魄、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假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阿谀奉承,心心念念只是一已私利,满脑子都是个人的荣华富贵,又怎能为寻求真理、坚持真理,为民族的利益、人民的事业勇敢斗争甚至抛头颅洒热血?怕是唱赞歌唯恐不及,可能使上司有所不悦的言语半句也不敢哼。
    中华民族毕竟是个优秀的民族.比干精神终难泯灭。比千精神的光辉必将更加灿烂辉煌。只要人类社会还有谬误在,就必然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与之斗争,这就是比干精神永远不会消逝的力量。到了共产主义还会有错误的思想,还会有落后的行为,就还需要弘扬比干的精神,而不是将它束之高阁。那么,在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时代,又有多少崭新的课题需要探求,有多少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需要扬弃!一个民族要搏击、腾飞,必然引起尘埃飞扬;思想解放的江河一泻千里,也必然会有泥沙泛起。这就更加迫切地呼唤比干精神!
    不经意间,以弘扬比干爱国精神为己任的民间组织陆续出现。以探讨、传播比干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宗旨的学术会议接连不断。有地方性的、全国性、甚或国际性的。河南卫辉曾邀请了12个国家和地区24个林氏宗亲会800多名代表,举行了殷比干诞辰3085周年纪念活动。去年,笔者应邀随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一个学术团体赴马来西亚,参加世界林氏第六届恳亲会,亲身感受到比干爱国精神的伟大感召力,炎黄子孙对于比干爱国精神的虔诚尊崇,使我们受到了教育和鼓舞。这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性联谊活动。会议在马亚西亚槟城的华人大会堂举行。大会堂庄严肃穆,会堂正中悬挂着巨幅的比干画像,会堂内红灯闪亮、明烛高照、香火缭绕。来自世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步入会场时,大鼓演奏得威武壮烈,激荡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热腾腾的浪涛。祭祖仪式极为隆重,洋溢着与会者对于比干一一“万世谏臣之祖”的衷心崇敬。此刻,我心潮起伏。在冥想中,我彷佛漫步在河南卫辉,在“摘心台”,我看到那里光芒四射;我听到从辽远的天空传来憾人肺腑的画外音;在比干墓,孔子剑刻“殷比干墓”,铿然有声……我也听到了自己的心跳。作为纣王的叔叔,比干完全可以过他的安乐日子,甚至可以同他的侄儿同流合污为所欲为。然而,他不,他宁可将一颗圣洁的心献出来,从而使历史的天平、正义的一方顿时重如泰山……我的思绪、伴随着祭祖的香火飘浮,我的心音融入雄浑的鼓乐。我明白,我在接受一场心灵的洗礼。在随团参加会议以及归来后几次同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人接触中,我从这个以珍存殷比千古像和正印而闻名遐迩的南安官桥內厝的文化研究组织身上,看到了比干精神的巨大影响力,  由于他们的帮助,我得以不断汲取比干精神的养分,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
    比干和比干精神,引发了我们许多的思考。譬如:可以断言,封建王朝已一去不复返,像商纣王那样荒淫、残暴、愚蠢的统治者,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决不可能再出现。然而,霸道、家长式的、缺乏民主作风的长官;以权谋私,千方百计聚敛钱财,过着糜烂的生活的领导人却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也可以断言,向各级领导的错误提出批评甚至斗争,决不会遭受像比干那样残酷的杀戮或迫害。应该说,社会主义法制正在不断走向健全,我们的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人民的公仆,他们是能够虚心听取各种批评意见的。我们党清除腐败等不良作风是坚定不移的,对于一切同腐败作风作斗争的党员和群众是坚决支持的。然而,丢乌纱帽、穿小鞋,受到侮辱或迫害还时有发生,有时甚至相当严重。那么,你学习比干精神是停留在口头上还是真正付诸行动?无数的宣言或豪言壮语不如一次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向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的实际行动:假若有更多的人做到这一点,可以断言,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够更快发展、更加蒸蒸曰上。
    我在思索之际,眼前会闪耀出了一种光辉。这光辉像闪电,令迷雾和乌云遁逃;这光辉像曙光,闪现在黎明,并且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辉煌。我在思索之际,听到了一种声音,它激越如鼙鼓,震聋发聩,令人振奋。我想,这是比干那一颗心,因圣洁和正义而明亮,闪射着永远的光辉,它不会熄灭。如同鼙鼓的声音是比干不死的心在有力地跳动,三千多年来未曾停息,永远不会停息。
 
(作者:陈志泽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永远 永远的 远的 比干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