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林毅夫
如要谈到中国政府的经济智囊人物,不能避而不谈这位“海归”派的经济学者。
渡海归未北人情缘
林毅夫是渡海回大陆的。1979年5月16夜,台湾海峡中的金门岛被沉沉的黑暗笼罩着。台湾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连长林正义看了一眼约2000米外福建厦门的海岸,跳进了海水中。他冒死从金门泅渡,成功地登上了大陆,并改名为“林毅夫”。到大陆后,林毅夫辗转来到北京,选择到北京大学学习经学。
林毅夫说:“作为台湾的一个学生,我对北大一直是向往的。回到大陆以后,我希望进北京大学。把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的背后一些零星的问题搞清楚。于是,我去北大读了3年书。”燕园3年,正值改革的春风吹起。当时,北大的气氛有点像“五四”时期那样,国门初开,身处中国文化中心的北大学子,充满民族存亡的忧患意识,祖国复兴的强烈愿望,和对各种新思想新学说的迫切求知欲。林毅夫从周围的老师、同学身上,深深地受到了北大传统和精神的感召。
“我回顾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列强欺侮的历史,一直在思考如何尽快使中国变得富强起来。” “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富强的希望在大陆一边。”“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必须去大陆。”面对香港《亚洲周刊》等杂志的采访,林毅夫道出了投奔大陆的动机。在采访中,林毅夫不愿回忆,也不愿多说他的过去,但却将他当年的泅渡行为解释为“以行动说明了自己对台湾及中国前途的看法”。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关门弟子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舒尔茨到中国访问,并在北京大学作了一次演讲。林毅夫担任舒尔茨教授演讲的翻译工作,不但出色完成了任务,他的才气也给舒尔茨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舒尔茨教授回国后即给北京大学经济系和林毅夫本人写信,盛情邀请他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于是,1982年林毅夫在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来到了芝加哥大学。当时舒尔茨教授已经退休10年,未再带博士生,林毅夫人学后,舒尔茨教授破例将其招为关门弟子。
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是全美高等院校中最好的经济系,云集了一大批大师级经济学家,素以学风严谨,淘汰率高著称。当时,林毅夫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国内经济学教育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十分明显,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学习,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面对这种巨大挑战,林毅夫付出了超人的努力,学习成绩优异。4年后,在同时入学的同学中他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中国的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教授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林毅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效力,他始终认为,与国外相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更能够做到理论和中国现实的结合。而且,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问题十分复杂,这对经济学理论是个重大挑战。因此,中国特别需要既熟悉国情,又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经济学家。
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
2001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应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之邀.在北京大学作了一次演讲。这位经济学大师始终关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对林毅夫提出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表示欣赏。该战略是林毅夫在研究了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尤其是东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的,已为世界经济学界推崇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中国经济学家对世界的贡献。
林毅夫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作出了严谨的经济学模型。他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能够成功,在于它是否能够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资源禀赋决定于当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份额。一个共同的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结构得以提升,主导产业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变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上面.中国25年改革开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就是成功地利用了中国劳动力相对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逐步占领了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家用电器等国际市场,快速积累资金,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按照这个理论。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后发优势”:充分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用较低的成本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变迁,加速资本积累,提高人均拥有资本,从而提升中国的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升级。林毅夫预测,如果中国继续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拥有和平稳定发展机会的环境下.到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林毅夫说:“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中国经济已经有了产业升级的需要,而且还将加速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原本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将逐渐变成了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将它转移到海外比我们的产业发展慢半拍、劳动力比我们便宜的地方发展,它将可以获得第二春,从而延续自己的生命力、竞争力和企业的获利能力。所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我们的企业不仅可以在国内进行资源配置,而且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利用其他地方的比较优势继续发展壮大自己。同时,到海外去投资也是扩大市场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中国发展战略问题敏锐眼光
如今,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林毅夫成了学界的红人。他为中国“十五”规划提出的建议.乎全部被采纳。最近,林毅夫提出制定2006—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应考虑一些重大战略问题。
林毅夫说:“在WTO的框架下,以政府的力量来支持或扶持某一个产业或企业发展的余地将大大缩小,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不再可行。不过,毅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经济发展不可发挥一定作用。政府除了应该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法制环境以及市场的基础建设外,也还可以制定国家计划,但这种国家计划必须是指导性的。它的功能首先是提供信息,如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哪些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国际国内经济的变化趋势如何等等。需要在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林毅夫强调,在大的思路方面有一点需要明确。就是“十一五”规划与“十五”规划相比应当更是一个指导性的、用以综合信息、形成共识、促进协调、克服外部性的计划。
就国有企业改革,林毅夫说:“国有企业最根本问题在于国有企业存在政策性负担。由此导致政策性亏损,于是政府负有给国有企业补贴政策亏损的责任。同时,企业也会利用政策性亏损为借口,把经营性亏损说成是政策性亏损。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政府无法区分企业的这两种亏损。由此导致政府只能把企业的全部亏损都承担起来,从而形成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剥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只有剥离了企业的政策性负担,解决了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的问题,企业不再需要也没有任何理由需要政府的保护和补贴,政企才有可能真正分开,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同时,林毅夫认为,应该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以增加就业。“要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以及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力比较集的产业区段。这样的选择也与wTO有关系,因为落实了WTO的承诺后,除了还保留一点关税外,所有的市场都将开放,我国的企业只有在这些产业和产业区段中才有自生能力。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可以靠自己改进技术、管理水平,而不需要靠政府的扶持来发展。在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或者产业区段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为了多创造就业机会。也为了提高在wTO框架下的竞争能力,需要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林毅夫说,民营企业的发展牵涉到金融服务、市场准人和信息服务的问题. 在谈及“十一五”规划应考虑一些重大战略问题时,林毅夫强调指出,要建立适合我国发展阶段的金融结构。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多发展民营中小银行,这个建议其实关系到我国现阶段最优的金融结构问题。在任何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因此,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金融结构的基础应该是能为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银行。因此,我国应该建立以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为核心。配合几个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金融体系。
结语
为中国经济荐言献策,在林毅夫看来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从当年泅渡大陆,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林毅夫走了一条不平坦的路。并在中国经济界成就了自己的显赫地位。林毅夫说“任何时候我都胸怀着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所特有的历史责任感。经济好了,全盘都好。作为一个学者,我的任务就是为中国经济建设推波助澜。”林夫用他的孜孜不倦实现着自己的承诺,同时也不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作者:吴志菲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管理与财务)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