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厝人的勤奋让一些人反思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2007年5月18日,云南《生活新报》以连篇累牍的形式,刊登了有关内厝人在云南创业的报道。其标题分别是:  《福建特困村,千人闯滇赚爆了》、  《福建首富村,每年赚走云南2个亿》、  《一次云南之行,改变了一个村庄》、  《首富村村委会搬到云南来开》、  《一个村建150多家厂,全产瓷砖主销昆明》、  《他们不在数钱,就在去挣钱的路上》。有一篇本报评论员赵玉兵的直评:  《内厝人创富,我们该反思什么?》其中说:  “休闲的昆明城市秉性培养了这个城市的休闲生活态度”、  “湖北人垄断昆明铝合金窗生意”、  “重庆人垄断昆明火锅生意”、  “尽管我们并不反对休闲的生活态度,但我们更不能放弃我们的创富精神。”另一篇是云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李杰教授答本刊首席记者管弦的话。其中说到:  “内厝人建起比干纪念馆,形成了一种核心文化的竞争力,是现代企业、团体乃至社会最缺乏的东西。有一种文化的力量在支撑着内厝人,他们相互比富、怕落后,富了就为家乡作贡献,这使他们的富裕路越走越宽。”
    我们且不去评说这些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内厝人内有核心文化竞争力,外有勤奋努力的秉性。他们用忙碌构建事业的基础,踏踏实实地在做事。
    “昆明本地人很难请,上下班有规律.若是下班时间,你给他三倍的工资也不愿干。”昆明市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生活态度上讲,是会享受人生的,这没什么不对。昆明四季如春,当地人大部分用不着为没房住、没饭吃而发愁,有工作干,有固定的收入。对于这种舒适的生活,外地人的勤奋也许让他们感到有压力。他们也许担心.勤奋工作的人会抢走他们的机会,会改变他们悠闲舒适的生活方式。这是值得内厝人反思的。
    笔者曾问过新加坡的某亲友:“你薪金那么高,为什么不再多挣些,却用将近一半时间到世界各地旅游花钱?”亲友笑答:  “你真傻!”由此,我也想了想,我认为他的生活价值观与我不同,他们的福利水平也是我想不到的。因此,我有几点感受:
    一是昆明人有休闲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倾向、一种力量。他们是注重闲适的生活方式的,该丁作就丁作,该休息就休息。这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并且没有错。而内厝人呢?认为勤奋是第一美德.并融进文化性格教育之中。而且,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勤奋获得了良好的报酬。人们尝到了勤奋的甜头,勤奋可以解放自己,也可以帮助社会、帮助他人。这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必然引起不同的骚动,使得一些人对内厝人的勤奋引起了种种的反思。
    二是由于勤奋而取得成功,积累了些资本,有时也会引起一些人的不适应。这并不是昆明特有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有过.而且在国外也出现过。外来人(或华人)在商贸上和业上的突出表现,让本地人(或所在国)感到不理解或者不安。在同一国度同一政策下还好,在社会安定时期下还好,在比较成熟的社会状态下还好。否则,就难说了。改革开放多年了,我们相信政策不会变,认为对于勤劳致富的事不必要掖着藏着。可以明白地告诉大家:我们的钱是靠辛辛苦苦赚来的,我们感谢好政策、好机遇、好社会以及众多好人,包括广大的云南人民。
    三是建设美好的明天还要靠勤奋。人们的休闲生活是经过多年劳劳力经营起来的,追求美好的日子是人性的选择。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正在完善种种的福利制度,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我们去完成,这只能靠一个办法:发展。我们羡慕丰衣足食的休闲社会,热爱这种社会享受,努力创造条件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丰富起来,也绝对不排斥他人的这种追求与享受。我们明白:没有用勤奋的双手去创造,就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当然,勤奋致富、开拓市场也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并不仅仅是为追求利润的经济人,我们同时为社会创造着物质财富,这是上述几篇报道中已经有所说明了的。
    我们正在反思:如何勤奋、如何享受休闲,如何向昆明人学习,建设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昭昭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人的 勤奋 一些 反思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