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林語堂(1895一1976) 中國文學 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原名和樂,又名 玉堂。生于福建龍溪。1912年入上海聖 約翰大學。1916年大學畢業后,在清華 大學任英文教師并兼授聖經課。1919 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文學,翌年獲文 學碩士學位。1921年赴法,在巴黎華工 青年會工作。同年去德國,進耶拿大學 和萊比錫大學學習。1923年回中國后, 仍在清華大學任教。1925年任北京師 範大學英文系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英文系教授兼教務長。同年支持反帝愛 國的學生運動。與魯迅交往較密切。 1926年任厦門大學文科主任兼國學院 秘書。翌年3月到武漢任國民政府外交 部秘書。1932年12月參加中國民權保 障同盟,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和《宇 宙風》等刊物,并為英文雜志《中國評 論》和《天下月刊》撰稿。1936年8月舉 家移居美國。后長期在哥倫比亞大學執 教。1954一1955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學 校長。1966年返回臺灣居住。1967年受 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1976年3月 病逝于香港。著有《京華烟雲》(英文長 篇小說)、《唐人街》(長篇小說)、《生活 與藝術》、《語言學論叢》、《吾國與吾 民》、《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等。并將 《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譯成英 文,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林可勝(Robert K.S.lim,1897一 1969) 美國華人生理學家。林文慶之 子。生于新加坡。8歲時被送往英國上 學,1919年獲愛丁堡大學醫學内科學 士和外科學士學位,并留校當生理學講 師。1920年與1924年先后獲哲學博士 與科學博士學位。1923年以美國羅氏 基金會研究員之街,赴芝加哥大學從事 研究工作。1925年應聘任北京協和醫 學院生理系主任教授。1926年創建中 國生理學會。1928一1930年任中華醫 學會會長。1937年七.七事變后,组織 中國红十字會救護隊,后又在貴陽創設 救護總站。1942一1944年任中缅戰區 司令長官吏迪威的醫藥總監,多次獲中 國政府的嘉獎和英、美政府的授勛。抗 日戰争勝利后出任國防醫學院院長,創 立軍醫中心教育制度。1948年當選為 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赴美國從事 生理學與藥理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 作,貢獻尤著。病逝于牙買加。
林叠(Kalfred Dip Lum,1899一 1979) 美國華人學者。號景斐。生于夏 威夷檀香山,祖籍廣東中山。1918年任 明漢中文學校教師,繼而任校長。后考 進夏威夷大學,1922年獲該校文科學 士學位。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文科 碩士學位。1926年獲纽約大學法政哲 學博士學位。后任夏威夷大學教師,1927一1931年任政治學教授。1931一1933年任杭州之江大學政治學教授。1933一1934年任纽約大學法政教授。1934一1937年任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主任教授,為該學院創辦人。著有《檀香山政府之演進》、《法律大綱》、《中國政府》、《行政學大綱》等。1928一1931年任中國國民黨駐檀香山總支部常務委員。1942年后經營、貿易公司,曾任金發公司董事長、遠東太平洋貿易公總經理。1963年后在舊金山度晚年。
林徽因(1903一1955) 歸僑建築學家、女詩人。又名徽音。福建閩侯人。1919一1921年隨父僑居英國。回國后,開始從事文藝創作。1923年到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畢業后又入耶魯大學學習舞臺美術設計。1928年與梁思成结婚。1930一1931年任沈陽東北大學教授。九.一八事變后,遷居北平,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研究。抗日戰争期間,居住昆明、四川因肺病長期卧床。抗戰勝利后回北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北京市人民代表、政協委員,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國旗和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設計工作,以及北京市城市規劃工作。著有《九十九度中》等小說,出版《林徽因詩集》。
林同濟(1906一1980) 學者,莎士比亞專家。筆名耕青。閩侯人。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后赴美留學,專攻國際關系與西方文學史。獲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其后在密勒士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講授中國文化史。1934年回國,任天津南開大學政治系教授,主编英文版《南開社會經濟》季刊。抗日戰争期間,隨校南遷昆明,任文法學院院長,與人合编《戰國策》半月刊、《大公報。戰國》副刊,主编“在創叢書”。1942任復旦大學教授。1945年赴美講學。1947年游歷歐洲諸國。次年回國后在上海創辦海光圖書館。后任復旦大學外語系教授。從事國際關系史學與東西方思想文化的研究,論著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重視。50年代后期專心研究莎士比亞。1980年赴美國出席國際莎士比亞年會,又赴美國大學及學術研究機構講學,因心臟病突發去世。著有《五卅慘案匯歷》、《時代之波》、《日本對束三省的鐵路侵略》、《文化形態論》,譯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獨白正字》等。
林同驛 美國華人土木工程專家。祖籍福州,乃林同炎之堂兄。赴美國留學,1937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在美國各飛機公司實習,搜集了豐富資料。他抱着航空救國的理想回到祖國。其時為反擊月寇,急切須要飛機。烛與第二飛機制造廠諸同仁,仿造了二十架蘇式E一16型驅逐機,三十架訓練機,對抗戰作出了重大貢獻。五十年代初定居美國,在洛杉機加大土木工程系任教,創立了“復晶體的應力應變關系理論”,在力學理論界頗受推崇。1968年,用微觀力學解釋了裂缝萌芽在顯微鏡下照出的許多現象,從而深入研究而獲得進展。他在力學理論中一部得意之作是“非彈性结構理論”。1988年榮獲 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頒與的工程力學最 高榮譽。1990年又被授予美國國家工 程學院院士榮銜。
林同炎(Lin Tung Yen,1911一) 美國華人橋梁结構工程學家。生于福 州。4歲時遷居北京,1925年考入唐山 交通大學。畢業后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立大學深造。1931年獲該校工科碩士 學位。其畢業論文《力距分配法》被命名 為林氏法,受到美國建築界高度重視和 普遍采用。回國后,任成渝鐵路指揮部 主任總工程師,主持了1000多座大小 橋梁的設計和施工。1946年移居美國,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致力于預 應力學的研究。1951年在校内領導一 個研究小组,馬建成加州第一座跨度達 33.5米的預應力大橋一一洛杉磯阿羅 約基柯河人行橋,作出了重大貢獻。 1977年設計世界上第一座平面弧形的 彎橋即横跨加利福尼亞美洲河的懸索 橋。1955年所著《預應力混凝土结構設 計》一書被公認為預應力學術界的權威 著作。1974年獲國際聯合預應力協會 頒给的福森特獎章和佛里葉西聶夫獎。 1976年獲加州大學授予的終身榮譽教 授稱號和伯克利獎狀。1986年獲美國 國家科學技術獎章。
林同驥(1918一) 歸僑空氣動力 學家。福建福州人。1942年畢業于中央 大學航空工程系。1945一1948年留學 英國,獲倫敦大學航空工程學博士學 位。嗣后,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 和布朗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1955 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務委 員、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空氣動力研究 會副主任委員、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學 會國際委員會委員、亞洲流體力學學會 秘書長、《力學學報》主编。從40年代 起,即研究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固體 力學和彈性力學。50年代主持設計建 造中國第一座暫冲式超聲速風洞。在跨 聲速流動理論、高超聲速流動、射流等 基礎研究以及再入飛行器熱防護等理 論和實驗研究中,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 果,為中國力學科學研究和航天工業的 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11月当 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林為干(1919一) 微波理論學 家。廣東臺山人。1935年考入清華大 學,1939年西南聯大畢業,1939一1943 年在清華大學當研究生。1941一1943 年在昆明電信管理局任技術員。1945一194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當研究生: 1946一1951年在加州大學分校當研究 生、講師,獲博士學位。1951年8月回 國,先后任廣州嶺南大學電機系代主 任、華南工學院電訊系主任。1957年加 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任成都電訊工 程學院副院長。在微波理論與技術方面 寫出許多高水平的論著,主要有:《微波 理論與技術》、《微波場論基礎與應用研 究》、《電磁場理論》等,并在《物理學 報》、《中國科學》、美國《應用物理雜 志》、英國《電子學快報》等國内外科學刊物上發表科學論文。1978年出席全國科學大會,獲微波基礎理論研究獎。后被選為成都市科協主席,中國電子學會微波專業學會主任委員。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林穎珠(1932一) 美國華人女航空工程學家。原籍山東。1955年畢業于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1957年赴美留學,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取得航空學博士學位。1962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航空科學研究中心最佳學術獎。1965年任田纳西州立大學航空學院太空研究中心航空工程教授兼任能源轉换研究發展計劃負責人,领導150名科學家從事研究磁流體發電技術。1973年及1975年獲全美杰出教育工作獎。1978年獲田纳西大學校董會研究獎。1983年獲田纳西婦女杰出成就獎。1984年獲美國航空學及宇宙航行科學研究中心田纳西地區阿諾德獎。1985年被北京航空學院授予名譽教授學銜。
林聖 賢 (Lin Sheng HSien,1937一) 美國華人化學家、教授。生于臺灣彰化。1962年赴美國。1971年加入美國籍。1964年獲美國猶他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歷任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研究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化學副教授、教授,并獲“評議員教授资格”(1988)。曾任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慕尼黑理工學院客座教授。著有《基礎化學動力學》(合著,1980);《分子的多光子光譜學》(合著,1984);《無放射躍遷》(1980);《多光子過程和光譜學進展》(1984)。為美國化學學會、美洲光化學學會等學術團體的會員,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年后多次應邀訪問中國進行講學。1988年被南京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林瓔(Maya Ying Lin,1960一)美國華人女建築師.生于美國俄亥俄雅典文藝世家。1977年考入耶魯大學建築系,1981年畢業。大學四年級時,選修墳墓建築,并參加美國“越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設計比賽,獲首獎和獎金2萬美元,一舉成名。林瓔為越戰陣將士紀念碑所作設計非常獨特。該纪念碑于1982年11月落成。
(作者:比干文研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美国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