誼結六蘭再詳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在福建閩南地區,蕭、锺、葉、林稱同宗。在菲律賓,沈姓、尤姓加入聯宗行列,組成“六蘭堂”,世稱“宗聯四姓,誼結六蘭”。現據有關资料,對蕭姓、锺姓、葉姓、沈姓、尤姓的源流及歷代杰出人物介紹如下:
     蕭  姓
     姓源由來:蕭氏源出子姓,微子之十一世孫叔大心平南宫長萬之叛亂有功,封于蕭(今安徽蕭縣)。后來,大心的子孫就以蕭邑為姓,奉叔大心為蕭氏始祖。蕭姓在泉州分布于市區、晉江安海、蕭霞、惠安蕭厝等地。
     郡望:蘭陵(今山東棗莊峰縣)
     堂號:文著六朝(蕭統)、相傳八葉(自蕭鍝至蕭构)
     蕭氏歷代杰出人物:
     蕭  何(?一公元前193年),沛人。曾為沛吏,佐劉邦(高祖)建漢王朝,楚漢争時曾薦韓信為大將,高祖登位后任丞相,又參照《泰律》制定《漠律》九章,佐劉邦定天下,封為?侯,他和韓信、張良稱漢三杰,卒鎰號文終。
     蕭望之(?一公元前47年)字長倩,柬海蘭陵(今山東蒼山西南)人,宣帝時,歷任左馮翊,大鸿臚,太子太傅等官,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主持石渠閣會議,評議儒生對《五經》同异意見。元帝尊為師傅,后遭宦官排擠,被迫自殺。
     蕭道成(公元427—482年),字紹伯,東海蘭陵人。他的高祖蕭整,東晉初年南遷武進縣内僑置蘭陵郡,稱南藺陵(今江蘇常州市西北)。蕭道成之父蕭承之,是劉裕繼母蕭皇后的宗系。蕭道成初為雍州刺史蕭思話的部下,乘皇室相互殘殺之機,于公元477年,殺后廢帝劉昱,立順帝劉準,任侍中、司空、太尉。公元479年自封齊王,后廢劉準自立,是為齊高帝,定都建康(南京)在位四年病死,終年56歲。
     蕭  衍(464—549)字叔達,南蘭陵人。齊武帝時曾在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當學士,與沈约、謝朓、王融、蕭琛、範雲、任防、陸倕等為“兢陵八友”。明帝建武二年為冠軍將軍,東昏侯時,任雍州刺史。齊内亂時乘機起兵,奪取帝位,是為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
     蕭朝貴(1820一1852年)太平天國领導人之一,廣西武宣人,貧農出身,道光廿四年
1844年)參加拜上帝會。1851年一月參加领導金田起義,任右弼正军師、领军主將。十二月在永安(蒙山)封為西王八个歲。次年永安突圍,在仙回嶺大败清军,斬總兵長瑞、長壽、董光甲、邵鶴龄;在桂林擊斃清將烏蘭泰,進入湖南,八月從郴州(今湖南郴縣)攻长沙,九月在城南妙高峰中炮犧牲。
     蕭楚女(1897一1927)原名蕭秋,湖北漢陽人。1920年與恽代英等發起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到四川教學,后任編輯,編輯《中國青年》1926年到廣州在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任專職教員,曾對國民黨右派戴季陶的缪論進行批判和斗争。1927年在廣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鐘  姓
     姓源由來:锺氏出自子姓,微子之后。春秋時,宋桓公的兒子公子敖在晉國任職,敖的孫子伯宗任晉國大夫,目睹三却弄權,囚忠直敢諫,被誣為毁謗朝政而被殺.其子伯州犁逃奔楚國,因功顯赫,拜為太宰,食邑于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其子孫以封地鐘離為姓。到了秦末該族出了昧,是項羽的大將。項羽戰败自刎.島江。鐘離昧投靠韓信。雲夢之變,昧自頸而亡。昧有三位兒子:發、接、連為了避禍,只好出奔异地。長子發及三子連落藉九江,仍以撞離為姓,次子接同妻姜氏逃往颍川長杜(今河南畏葛縣)去“離”留“鐘”為姓,顧川良杜是鐘姓發源地,嗣后人文蔚起,簪纓接踵。鐘姓在泉州分布于胭脂巷、晉江霞尾、英厝惠安鐘厝、安溪城廂等地。
     郡望:赖川。
     堂號:流水高山(鐘子期),一代人師(鐘皓),飛鸿舞鶴(鐘县),千秋士表(鐘雅)。
     鐘氏歷代杰出人物:
     鐘子期名徽,春秋時楚國人,才博超人,事親至孝,隱而不仕,善音律。時俞伯牙氏乃晉景公時上大夫,命回楚修聘,事畢水路歸途漢陽。適中秋,撫琴消遣,忽琴斷弦。知高人竊聽,果見子期,重整其弦,撫之。子期側聽“赞道,美哉巍巍平!大人之意在高山也”、“洋洋乎!志在流水”。子期死,伯牙隨斷弦,悲而嘆之“世無知音”終身不復鼓琴矣。
     鐘  皓(公元88一182年)颍川長社人,鐘興之孫,承襲祖職,為申郎將,遷司徒。但性喜究學術,辭官隱居.九次辭掉朝廷徵召,創設太學(全國最高學府)。當時他與陳實、荀淑、韓韶四人被同稱為“颍川四長”,被名臣李膺稱贊為“鐘君至德可師”。漢桓帝尊為“一代人師”。
     鐘  繇,字元常(151—230年),三國時魏人,東漠末舉孝廉,累遷侍中、尚書僕射,入魏官太傅,封定陵侯。卒于230年,享年79歲。對書法有深究,若飛鸿戲海、舞鶴游天。受世人推崇,與王羲之並稱“鐘王書聖”。
     鐘  會(225—264年)三國魏人。鐘繇之子,有才學,精于名理。魏景元四年,與鄧艾征蜀有功,官至司徒,進封縣侯。后謀與蜀將姜維據蜀,為部將亂兵所殺。享年39歲。著有《道論》二十篇。
     鐘  嶸,字仲偉(469—518年),颍川長社人。南朝梁文學批評家。齊梁間任安國令、晉安王室記等職。所撰《诗品》,根據“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的標準,品評漢魏以來一百二十多位詩人,對詩歌創作有積極影響。
     鑪  雅,字彦胄,颍川長社人,仕晉,為御史中丞,執法嚴正,百官敬畏。為了國家興亡,臨危不避,威而不屈,監帝不辱,以仁立勝,史書尊為“千秋士表”。
     鐘赤兵,湖南平江人,1930年加入中共並參加紅軍,歷任師軍需處政委、團政委、師政委、軍委后方政治部主任、軍一局局長、參加過長征。抗戰中赴蘇聯學習軍事。回國任北滿軍區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軍后勤部畏兼政委,四野炮兵縱隊政委。建國后任中央軍委民航局長,解放军空军部隊政委,貴州軍區司令員,廣州军區副司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葉  姓
     姓源由来:葉氏源出車姓.春秋后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在與吴军打仗時戰死,楚昭王封尹戌的兒子沈諸梁在葉縣(河南葉縣舊城)稱為葉公。葉公曾平定白公勝的叛亂,楚昭王封沈諸梁襲父食采葉縣,世人稱為“葉公”,其子孫以地為姓,稱葉氏。
     宋朝理宗時,蕭、鐘、葉一家三姓親兄弟,皆藩衍成族,英才名流遍布環宇,世代傳播。而閩、粤兩地蕭、葉、鐘三姓互不通婚,蓋同血胤也。葉姓在泉州分布于晉江東石、郊頭、南安全陶、永春卓埔等地。
     郡望:南陽
     堂號:介昂如山(葉顒)、顯冠裳于累葉葉迫)清平似水(葉直)、兆科甲于榴花(葉祖洽)
     葉氏歷代杰出人物:
     葉向高,字進卿(1559—1627)福清人。明萬歷進士。  累官吏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神宗不理朝政,閣臣唯他一人。他奏請增閤臣,補缺官,罷礦税,神宗皆不聽。  于是請準休歸。光宗登位后,特詔葉向高為首辅,國人欣欣望治。未幾,熹宗登基,魏忠賢弄權,向高知朝事不可為,乃告老退鄉。著有《葉臺全集》、《說颊》等。
     葉  挺,字希夷(1896一1946年),廣東惠陽人,中國無產階级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保定軍官學校畢業。1922年任孫中山的衛隊團營長。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留  蘇,北伐中任獨立團團長,獲得“鐵軍”的殊榮,领導“八一”南昌起義,參加廣州起義,后出國,抗戰中回國,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1946年獲釋。在飛往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葉劍英,廣東梅縣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參加東征、北伐戰争。1927年加入中共。1928年赴蘇學習。參加過北伐戰争、反圍剿斗争、長征、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建國后,他是黨和國家的重要领導人。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78年后歷任人大常委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副主席、中共政治局委員,1986年逝世,終年89歲。
     沈  姓
     姓源由來:沈氏乃少昊金天氏之裔,臺骀之后。臺骀,水官,嘗通汾洮二水,顓項帝嘉之,封于汾川。其后以沈為姓。沈姓在泉州分布于市區、晉江清濛、南安水頭等地。
     郡望:吴興(今浙江省吴興縣)
     堂號:汝源流彩,玉渚分華。人倫師表(沈约),豈惟良史之才(洸既濟)。
     匡正名賢,克駕修文之彦(沈佺期)。
     沈氏歷代杰出人物:
     沈  約  (441一513年)字休文,南朝武康人(今浙江德清西)。文藝理論家。博通群籍,能為文。仕宋齊間,初任記室,齊時校四部圖書,遷太子家今。入梁拜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官至尚書令,卒謐隱。著有宋書等。
     沈佺期(?一713)宇雲卿,相州内黄人。唐代著名詩人。武后時遷通事舍人,豫修三教珠英。曾與張易之有牽連,流放王崔州。中宗時復起用為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與宋之問齊名,時稱沈宋。著有新、舊唐書等。
     沈  括(1030—1094年)字存中,錢塘人。宋嘉佑進士,提舉司天監,累遷翰林學士、三司使。博學能文,通天文、歷算、方志、音樂、醫藥,始置渾儀、景表、浮漏等天文儀器,迄新歷為后世所采用.嘗創隙積、會圆兩術,開后世垛積術及弧矢割圆術之先河。著《夢溪筆談》、《良方》等書,是宋代偉大的科学家。
     沈德厂(1673一1769)宇碓士,號歸愚,江蘇长洲(今吴縣)人,曾任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是清朝著名詩人,選編《唐詩别裁》、《古詩源》,是研究古詩發展的重要著作。
     沈鈞儒(1875一1963)字衡山,浙江嘉興人。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和反對北洋罩閥的斗争。抗日戰争期間,率先響應中共建立民族統一戰线的號召,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长等職。
     沈佺期(1608一1682),字雲佑,號復齋,水頭人。明崇禎十五年中舉,十六年登進士第,授吏部郎中。明亡,弃官南歸。隆武元年,鄭芝龍擁立唐王未聿鍵于福州,擢佺期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甦按使。翌年八月,唐王被清軍俘殺.佺期悲憤歸家,閉門謝客,志不事清,曾先后隱居同安大帽山甘露寺、本山虎洞及水頭鵠嶺白莲寺。
     永歷元年(1647),鄭成功领兵進攻泉州,晉南民衆纷起響應,佺期亦率九溪十八壩數千鄉民響應,于桃花山與鄭成功羲師會合。佺期從此成為鄭成功得力幕僚。順治九年,原明監國魯王自舟山來依鄭軍,鄭成功安置魯王于金門,佺期與魯王有舊,隨侍魯王于金門。永歷九年二月,鄭成功羲師驻廈門,整頓吏治,設六官及察言、承宣、賓客諸司;又設儲賢、育胄二館。佺期與名士徐孚这、盧若腾、王忠孝、洪初辟、阮呈錫等入儲賢館,振興文壇,論詩會文,其影響漸著,雖東南沿海烽火未斷,在硝烟中却文風蔚然。
     永歷十五年(1661)初,鄭成功議復臺灣,諸將各有争議,佺期極力贊同。是年三月下旬,鄭军誓師東征,留佺期等于廈門辅佐世子鄭經。鄭成功逝世后,佺期于永歷18年3月,隨鄭經入臺灣。是時臺島初辟,瘴氣為害,將士多不合水土。病者十之八九。佺期使以救死扶傷為己任.憑過去所學醫術,詳察病理,親自土山采藥,施送救治,拯救了許多病危軍民的生命。此后近二十年,佺期在臺灣行醫濟世,被臺灣同胞尊為“醫祖”。(沈佺期傳略錄自《南安人物選介》)
     尤  姓
     姓源由來:尤氏源出沈氏。五代時王審知為閩王,閩人沈氏避審諱,去水為尤。尤姓在泉州分布于市區、晉江砌坑、南安南廳等地。
     郡望:吴興(今浙江省吴興具)
     堂號:力崇道學近世所無(尤袤)矢志清貞怡然自若(尤文度)。
     尤氏歷代杰出人物:
     尤  袤(1127—1194年)字延之,宋無錫人,號遂初居士。紹興十八年戊午科進士,官至禮部尚書。牛謐文簡。詩與楊萬里、範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著有《遂初小稿》等。
     尤  侗,字展成,號悔庵。晚年號西堂老人。清朝長洲(今江蘇吴縣)人。顺治拔貢,康熙時舉博學鸿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篡修《明史》,三年告歸。詩詞樣樣精通,最喜歡作詼諧的文章。順治皇帝贊他“真才子”,康熙皇帝尊他為“老名士”,在他的西堂落成后,康熙贈他一幅堂檻,“真才子章皇天語,老名士今土玉昔”。可见清廷對他重視、珍階。著有《西堂雜俎》、《艮齋雜記》、《鶴栖堂文集》,其詩文多寫生活瑣事。他也能詞及駢文。作有傳奇《釣天樂》及樂曲戲劇《清平樂》等。他生于公元1618年,卒于1704年,享年八十六歲。是我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戲曲家。
(作者:钟奕周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

上一篇:宗联四姓 谊结六蘭

下一篇:辜林同宗考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