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圣贤孔子敬重比干、箕子和微子,称“殷有三仁”。吾林祠堂或住宅的匾额常书“三仁世泽”。
    海内外许多宗亲常询问:  “三仁”怎么解释。现据《古文观止》柳宗元撰写的《箕子碑》,左列原文,右作译文,分段浅解如下:
    (原文)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拼命,诚仁矣;
    (译文)
    在纣王的时代,常理正道,都被搞得荒谬混乱了,上天用各种灾害表示威怒,不能警戒他:聪明正直人士的言论,完全不被采用。象比干那样,拚死进谏,与商王朝同命运,算得是“仁”了。(按:比干以“忠谏救国颠”称仁。)
    (原文)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
    (译文)
    象微子那样,托身给周朝,从而保存商王朝的祭祀,也真算得是“仁”了.(按:微子以“保存商祀”称仁。)
    (原文)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聩而不息。故在《易》曰:  “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  “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谁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蘖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译文)
    箕子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跟纣王周旋:他隐藏自己的正确主张,忍受着作冈徒的耻辱。时代黑暗,却不走邪路,世道堕落,他却奋斗不息。所以《易》经上写道:  “箕子在遇到危难时善于应付。”这便是“坚持正义,敢蒙受危难”。等到天命已经改变,百姓回到了正常轨道,箕子便献出治国大法,因此成了圣明君主的老师,周朝人因而能够顺应天地人的常理,建立国家的重要法令典章。所以,在《书》经上写道:  “武王灭商与箕子一道归来,创作了《洪范》”。这便是“建立法度,传授给圣明的君主”。等到他被封到朝鲜,他又推行仁义,教化世人,提倡道德,亲近百姓,因而扩大了殷人享受祭祀的范围,使夷族接受了中原文化。这便是“推行仁德,教化百姓”啊。所有这些伟大的道德、功业,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在天地变化的时代,自己保持了正道。这应该算一个伟大人物吧!
    (按:箕子以“忍辱负重,待天道改变,献出治国大法”而称仁。)
(作者:田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解说

上一篇:忠烈颂

下一篇:两岸同根 闽台一家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