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林氏根在泉州
在海外宗親的尋根熱中,有來自新 加坡、馬來西亞的,來自印尼、文萊國 的,還有來自日本的。這些宗親的先輩移居海外,有傳五、七代的,有傳八、九代的,也有傳十余代的。歸结起來,播逻年代都在明朝之后。而韓國林氏的播遷 則在唐末,事隔一千多年,他們不遠萬 里尋根來,這是一件震動文史界的大事,是中韓交往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
據韓國林氏宗親會譜史載,唐末林八及從彭城渡海,飄泊到新羅國江華灣 登岸,擇平澤縣栖身,嗣后播遷朝鮮半島各地。中韓建交之后,韓國林氏宗親多次派人來中國尋根。彭城在哪里?從 福建的行政區域圖上查不到。于是有人 認為根在古彭城(即江蘇徐州),但查證 之后豪無结果,真是踏破鐵鞋無處覓。
可是,天賜機缘,尋來全不費工夫。
衛輝的機緣 1995年5月3日, 河南衛輝舉辦殷比干誕辰3087周年紀 念活動。武榮殷比干文化研究會按傳统组團參加。韓國林氏宗親首次组團來衛琿拜謁比干廟和墓。首次見面,雙方都非常高興、非常親切。武榮殷比干文研 會團長林榮田將《比干文研》贈送给韓團林氏宗親。該團林允華宗長特別珍惜,詢問是福建林姓那個支派。當他得知我方屬九牧二房時,他連聲說,韓國 林氏屬九牧六房,好極了!同是九牧林家,同是披公的后裔。
謁祖活動结束,雙方道別時,我方 邀請韓國林氏宗親组團來泉州尋根謁祖,韓國代表團欣然接受邀請。
審慎地訪問舆考證 事隔一個月,韓國來長途電話给筆者說:韓國林氏宗 親组團定于6月8日抵達厦門。對待這事隔千年、不遠萬里來尋根的韓國林氏 宗親,武榮殷比干文研會竭盡全力安排 接待。這次接待工作,韓國宗親特别滿 意。他們對派人派車去厦門機場接機非 常感激;他們對南安内厝宗親盛大歡迎 激動萬分;他們對當地宗親珍存太始祖 比干公遗像并設置專室莊重地供奉非 常敬佩。謁祖時,團長林允華激動地流 下了熱泪。但是,作為尋根認同,韓國代 表團還是持非常慎重的態度。他們提出 三點要求:第一、搞清八及公之父文範 唯一骨肉兄弟文回的宗支;第二,朝謁 九牧祠;第三,拜謁晋安郡王陵。當南安 一一泉州一一莆田一一惠安之行完成 后,他們深感已圓了千年尋根之夢。拿 到了“九牧六房譜”,朝謁了九牧祠,拜 謁了晋安郡王陵,瞻仰了比千公古畫 像,他們從内心上高興,尋到根了!千真 萬確。原來他們是通過查訪和核對資料 進行了審慎的考證。他們證實了什么?
一、八及的高祖蘊公,唐貞元四年 明經及第,官邵州刺史,事载《唐書》。夫 人何氏生一子名願。
二、八及的曾祖願公。唐憲宗元和 二年明經及第,官國子祭酒。夫人王氏 生四子:邕、同、圉、賦。
三、八及祖父邕公,應進士舉,任職 泉州。生二子:文範、文回。
四、八及的父親文範,知書識禮,少 年時題詩于烏齊院。其弟文回,生一子 名宗,后裔居瀨口。
韓國林氏代表團不虚此行,目的達 到了,而且是超過他們意想之外的。然 而他們還有更高的要求,訪問邵州。文研會派筆者陪同。經飛機、火車、汽車旅 途辛苦之后,在古邵州(今湖南邵陽)查到了資料,印證了蘊公出任邵州刺史這史實。
抓住“彭城”問到底 韓國林氏宗親把三十九代人的尋根夢變為現實,根是找到了。可是彭城在那里?不查清楚决不罷休。訪問團回國后既來電話,又來傳真,中心問題是搞清彭城在那里?這是個難題,因福建行政區域圖上根本不會標上彭城這樣的小村莊。怎么辦呢?這得下功夫。發動群眾,請教能人名家,終于查到了纔索,惠安有個村莊叫“彭城”。再請問惠安人,回答的是一一彭城屬束嶺鎮。經派人專訪,確實有個彭城行政村,其中有個自然村叫港雅,濱海,過去有碼頭,是當地人渡洋的口岸。為了取證確切,既拍照,又要到一份資料。消息傳往韓國后,林允華宗長作丁安排:利用訪問廷邊之機,請文研會派三人飛延邊。他們在完成訪華任務的前提下,安排丁兩個項目:一是對彭城考證的報告,仔細地查閱丁資料和照片;二是在延吉舉行“中韓源流講授”,讓筆者作專題報告(這次報告是問答式的)。講授結果,中韓宗親熱烈鼓掌,親切地握手,歡騰的場面令人永銘腦海。歡騰表示什么?韓國林氏尋根非常圓滿,下一步可组團謁祖了。
以韓國的儀禮進行謁祖 1995年12月15日韓國林氏謁祖團由漢城、醴泉、扶安、鎮川、平澤、安束等地宗親代表组成,一行十六人飛抵福州,當日趕到南安。第二天上午(古歷十月廿五日),在官橋内厝一一殷比千古畫像保存地隆重地舉行祭祖儀式。林炳九副會長任執禮;佛心道文大法師(俗名林允華)任證明法師,林榮植會長任初獻官:林栽豐副會長任亞獻官;林憲德理事任終獻官;林吉相譜會委員長任祝官。
這場以韓國儀禮祭祀殷比干殉國3024周年的紀念活動,特別隆重。參加盛典的還有新加坡僑领林文鴛,菲律賓宗親代表林永安,武榮殷比干文化研究會邀請的各地宗親代表。盛况空前,福建省電視臺特地作了專題新聞報道。
1996年9月下旬,林允華率代表團出席在河南鄭州召開的“豫、閩、臺姓氏源流研討會”,我會也派人出席。會前他要求筆者整理出一部《韓國海束林氏淵源譜》筆者花了兩個月時間,終于不負重托如期呈送。林允華利用研究會的空隙時間,隆重地舉行授譜儀式。此事引起新聞界的重視,河南電視臺進行采訪和報道。根據“淵源譜”,韓國林氏宗親會首先復制一部《海束韓國林氏淵源譜》,發给漢城、乎澤、鎮川、醴泉、安束、慶州、釜山、扶安等地林氏宗親會,不久,一部精裝的《醴泉林氏大同譜》問世。
兩本譜書首先記述了“源出黄帝”、“司徒派下”、“成湯帝胄”、“三仁世澤”、“長林得姓”、“博陵發祥”、“問禮家聲”、“移居齊魯”、“徙籍下邳”、“永嘉渡江”、“禄公開閩”、“定居莆田”的族史,對九牧傳芳后的族史則介紹如次:
九牧傳芳 披公字茂彦,列晋安十六世。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公元752)明經擢第,官太子詹事。夫人鄭氏、陳氏、朱氏,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蘊、蒙、邁、既,均登第,俱官刺史,世稱“唐九 牧”。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赠披 為睦州刺史,詔内外長史追顯其門。
忠烈傳家 蕴公字夢復,列閩林十 七世。唐貞元四年(公元788)戊辰科明经擢第。初任四川節度使劉辟推官。辟 反,公切諫。辟怒欲殺之。公曰“危邦不 入,亂邦不居,得死為幸。”辟陰使劊人 以刀磨其頸挾之。公叱曰:“死即死耳, 吾頸豈爾礪石耶!”辟恨蕴,貶之為唐昌尉。后辟敗,公名重京師,詔還京,授水 部員外郎,遷邵州刺史,卒謐忠烈。夫人 何氏生一子名願。願公生四子:邕、同、 圉、賦。邕公,生二子:文範、文回。文範 公生一子名八及。
移居新羅 八及公,仕唐掌兵權。 害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篡唐, 大肆殺戮异己。八及公為避難,渡海飄 泊北上,在新羅國江華灣登岸,居于平 澤,在該地蕃衍生息,歷經千年,支派播 及漢城、鎮川、醴泉、安束、慶州、釜山和 扶安等地,人丁一百二十萬人,稱海束 林氏。他們按中國傳统修譜牒,寫族史。 以殷太師比干公華裔為榮,以炎黄子 孫、龍的傳人馬榮,尋根謁祖的觀念非常濃烈。
在《醴泉林氏大同譜》中,詳細系统 地列出世系圖,即:海東一世祖八及公, 忠强毅正直,謐忠節;二世塞公;三世萬 玉公;四世良貯公;五世碱公;六世禧 公、冕公;七世得雨公;八世夢周公。夢 周公生三子:成美、自美、季美。
成美,夢周之長子,海束九世,仕于 皇朝,官大匡輔國崇禄金紫光禄大夫。 成美之女為新羅國皇后。
自美,也仕皇朝,官金紫光禄大夫, 居平澤。
季美,仕麗朝,封平原府院君,居扶 安。生一手名元。元生厚。厚生琏。琏 生彦。自彦始,英才輩出俱立傳,摘錄如 下:
林彦,字贊成。高麗肅宗朝文第,官 禮部侍郎、諫議大夫、國子大司成。宋紹 聖問,東女真寇鎮濱縣,命公及尹理伐 之,斬四十余級,遂手辭請和结盟還,事 载《高麗史》。以贊成事致仕。 林干 贊成公之子。肅宗朝登文 科,官全司徒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宋崇 寧五年睿宗欲成肅宗遣志將伐束女真, 發兵七十萬,以尹璀為元帥,公從往焉, 擊敗135屯,開拓六鎮,遂築九城。公作 記勒其功于英州廳壁,又立碑于公險鎮 以為界。事載《勝覽》及《北關志》。
林干 生三子:宗庇、民庇、光庇。卒縊貞平公。
林宗庇 稱學士公,林干之長子, 海東十五世。高麗毅宗朝登文科。博學 善文,工于四六,多束文選。有人贊他表 句:“落落高姿昆侖山上,千金難價之美 玉;昂昂勁節峨嵋嶺西,萬古不老之孤 松。”其侄林椿,號西河先生實傳其學。
林民庇 稱文靖公,毅宗朝登文 科。為相挺然有古風,好善周急,勛業文 望冠于一時,武夫悍卒亦知景仰。七十 三居仕,居醴泉治東川西里。與伯公俱 見《襄陽志》及《勝覽》。
林光庇 稱文烈公,毅宗朝登文科。官都航司卿。與二兄在玉堂,文靖公 有詩曰:“雁行聯步玉堂春,屈指如今有 幾人。想得八花磚上過,傾朝應羡寵光 新”。西河先生謝法住寺僧惠纸筆曰: “吾家二公俱英賢,不慚康樂與惠連白 衣繼入翰林院高步八花磚”。
林椿 字大年,文烈公子,居川西 里。受學于伯父學士公。以文章德行名 于世。毅宗朝應舉屢試不第,追赠奉翊 大夫。明宗癸巳(宋孝宗乾道問),三司 上將軍鄭仲夫大殺文官。公隱匿海陬闔 門遭禍脱身僅免,號西河先生,與當世 七賢李銀臺等友善,有文集傳世。
林忠世 林椿之子。中進士,贈吏 部判書,居城底。
林益 忠世之子。中進士,官六道 巡撫御史,居城底。
林天鳳 林益之子,西河先生曾 孫。中進士,宫中直大夫。
林天佑 判尹之弟。太祖朝中進 士,任國子大司成,居西邑。
林鷺 天鳳之三子,海束20世。中 進士,經理六邑,為官清廉,升任監察。 成宗時贈通政大夫,立碑閣于醴泉孝子 里。
林繼仲 林骘之子。太宗朝文科. 知咸安郡事。赠工部參判,封醴泉君。
林自藩 繼仲之長子。世宗朝三科,推忠靖難功臣,后封襄陽君。
林自茂 繼仲之次子。武科,官至 訓練院都總敦勇校尉、忠贊衛龍骧衛副 司直。
1997年農歷十月廿五日,韓國林 氏宗親一行36人,與日本林氏宗親語 祖團第三次莅臨官橋内厝,隆重地舉行 “比干紀念堂”落成典禮,并祭祀比干公 殉國3026周年,轟動了新聞界。《厦門 日報》、《泉州晚報》海外版都作報道,福 建電視臺也報道這一盛事。
韓國林氏,在分隔千年之后不遠萬 里前來尋根是千古盛事。它把泉州先匡 移居海外史推進至唐代,在林姓的族史 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也在中華民族的 播遷史上譜寫了傳奇式的新篇章。
上一篇:根在唐山 情系唐山
下一篇:旅日族人祖籍大部在閩浙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