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台湾六斗门名将林圯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林圯别名骥,福建省同安人。其祖先于明朝由晋江安平来同安做官,定居于城关南门内(地属铜鱼馆),传至林笃园开发成族。
    林圯生于明季,受忠孝家风熏陶,少年励志。顺治三年(1646年)8月,郑成功举义旗抗清,进军同安,林圯投笔从戎,任郑成功参军。顺治五年,清贝勒王分兵攻打漳州长泰,直下角尾灌口,企图将郑成功军赶下海。林圯受郑帅令,埋伏于洪塘峰阻击,清军惨败。

    同年八月初,佟国器、陈锦等率领清兵攻同安,八月二十六日城陷,守将邱缙、林壮猷阵亡。清军屠杀居民三万余人。林圯父母暨林嘉采(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和林氏宗亲九百多人死难。林圯愤于国难家仇,倍加坚定地随郑成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林圯已是郑成功得力部将,大军连战皆捷,荷寇败退,退守台湾城。为了彻底把荷寇赶出台湾,郑成功召集各部属将领,商讨破敌之计。林圯挺身向郑成功献策:一、围困孤城,断粮断草,断绝内外交通,荷寇将如瓮中之鳖,时间一久,不战自溃;二、积极筹饷集粮,铸造武器,招兵练武,以众攻寡,以强击弱,可稳操胜券。郑帅从之。1662年,郑成功逐走荷寇后,为巩固政权,开发台湾,解决军资民食,郑成功又召集各部属共商治国安邦之策,林圯再次上疏:一、台湾野沃土膏,物产丰富,耕桑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林,遍地俱植修竹,还有硫磺、木棉,实肥饶之区,在经济上有无限发展前途,应组织乡民大力开发;二、台岛舟楫辐辅辏,乃险阻之域,深山穷谷匪易潜伏,若寓兵于农,既可解决军需,减轻庶民负担,又可稳定政局,巩固海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郑氏采纳林圯策略,授权陈永华(咨议参军)制定一整套屯田制措施。林圯主动要求承担这项艰巨任务。郑帅深深地被林圯的爱国热忱所感动,最后答应了他的要求。令他率领所部奔赴台北斗六门开荒种粮。临别时,郑成功和陈永华亲自送他上马,林圯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地说:我林某决不辜负重托,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尽忠义。
    林圯来到斗六门后,与壮士们同甘共苦,拓山区,辟田畴。林圯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同时也很注意团结高山族人民,取得了当地高山族同胞的欢迎和支持。
    林圯为了进一步开发山区,繁荣经济,又回乡组织一大批林姓乡亲,亲自带良种、牲口来台北植蔗、制糖、烧瓦、务农经商,还建农舍、办学堂、兴水利、倡科学等。林圯回到家乡时,还把林姓宗亲最信仰的妈祖神像带到台北供奉,深受族人欢迎。
    为了扩大垦地,生产更多粮食以减轻人民负担,林圯不断向深山老林进军,一直开拓到水莲沙。此地是蛮烟瘴雨,地广人稀,也是高山族游猎地区。林圯和壮士们不畏征途艰险,披荆斩棘,餐风露宿,勤奋开发,在短短几个月里,开垦了大片处女地。没料到大深山里的几个高山族酋长,反复无常,认为汉人开发山区是对高山族人的欺侮,加上语言不通,对郑氏政权不甚了解,从而产生误会,聚众把林圯所部围困在营房里。林圯孤军深入,后援未继,加上瘴气盛行,壮士们病倒不计其数,在这十分困难环境中,众议出走,林圯坚决反对。曰:“此吾与公等所困苦而得之土也!宁死不奔”。士兵被林圯忠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活下来的人立下誓言,要和阵地共存亡。壮士们虽然十分英勇,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林圯这种坚忍不拔,视死如归的精神,感人至深。当林圯和壮士们牺牲的消息传到全军,郑帅和将士们非常悲痛,台湾人民和从大陆来台乡亲以及高山族同胞个个痛哭流涕。林圯阵亡不久,郑氏政权逐步得到内地高山族的理解和支持。郑经亲自遣派得力将领和地方官员,前来斗六门,并会同亲人亲属及高山族同胞,将林圯遗体和将士们的骨骸,安葬在水莲沙,并把水莲沙改名为林圯埔,又在坟墓附近立碑建祠,供春秋祭祀。林圯埔在汉族、高山族同胞同心协力开恳下,很快成为居民数万,物产丰富之乡。清光绪十四年林圯埔又改为云林县。现在已具有八十多万人口,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七十,在全省比例最大。稻米产量占全省第三位,花生产量占全省的一半。竹笋、芦笋、鸡、鸭饲养量居全省各县首位。《同安县志》赞曰:“日月也由我而光明,草木也由我而发扬”,林圯“开辟之功大矣”!
    林圯和同安、厦门等地的汉族同胞为开发云林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光荣历史将为闽台人民共同珍视,林圯的名字永载史册。
    林圯是反清复明的干将,清版《同安县志》对他的记载和评论矢之偏颇,但民间流传佳话甚多,初步了解尚存不少颇具纪念意义的遗迹。
(作者:根本 寅东 柏龄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开发 台湾 斗门 名将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