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峰林的源流
文峰林氏于明末清初才從福清杞店搬到福州,傳六代至我的高祖林則徐,再傳四代到了我。現今國内外和臺灣已經繁衍到比我輩份還小的三代了。關于本支的來龍去脉,請看下面兩種最可靠的資料:
1、林則徐在他父親死后于道光七年所寫的《先考行狀》的頭兩句:
“府君諱賓日,字孟養,號暘谷,系出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縣之杞店鄉,國初再徙省治……”
這里說明,我的先世屬九牧系,由莆田搬到福清的杞店(今福清海口鎮岑兜大隊),然后再遷到福州。我的父親兄弟和我的幾位長兄都曾到岑兜會親過。我自己于1984年趁教學之便也曾順路到過岑兜,受到鄉中親人的歡迎。他們出示過我高祖留给鄉親的親筆横批;他們告訴我該地的舊祠堂保存有許多有關福清和福州兩邊親人來往的許多史料和實物。更有啟發性的是那里的一副對聯:“九牧家聲遠,文峰世澤長。”可惜,祠堂于文革期中因作公共食堂,不慎慘遭焚毀。該村族譜亦不見了。
2、林則徐的父親于道光六年所立的《闔書》中的片段:余世居玉融,始祖高德公,宋進士,傳十五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長存素公,余之五代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學凱公,遷居省垣,生曾祖啟采公,墓俱在北關外飛來峰下。啟采公生祖北塘公……乾隆二十三年,祖母將祖遗田宅匀作五股,均分五男。余父系第四房,闔分稻谷三十挑,住屋數間,另有書田十擔,此玉融祖例也。父身列黌宫,未經中式,亦生五男,都無生業,家口浩繁……。
這一份闔書的親筆手迹在六十年代初才在我的一個叔父家中發現,現在連同復制品都可以在福州的林則徐紀念館中看到,從中可以看出福州的文峰林氏是如何從農而儒的大略概况。可幸的是,通過我的1984年岑兜之行和歷年的掃墓,我親眼看過我家自支祖榕山公直到我父親十一代的墓并且都將墓碑上的文字記錄下來,墓多半是父子合葬的。我高祖的墓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高祖以上的墓除了北塘公之墓及時遷到他的墓園内外,均已蕩然無存。高祖以下的墓亦俱遭破壞或已遷葬。我将我的記錄同家中忌辰單中名字核對確均符合。現將林家從始祖起的男丁直系代表名單列后(注:因古人用的別名太多所以多了一兩個名字):
始祖高德,宋進士;
二世祖至十一世祖,已無從稽考;
十二世祖 昆侖,墓在岑兜;
十三世祖 孟貞、仲貞、季貞(傳后裔);
十四世祖 士杰;
十五世祖 榕山,字叔乾,為福州支祖(榕山有一弟名叔漢);
十六世祖 存素,榕山公長子,墓在玉融(存素有一弟名開泰);
遷榕始祖 學凱(列岑兜第十七世),墓在北關;
榕城二世 啟采諱敬庵,衬葬于遷榕始祖墓中,時為康熙丁丑歲;
榕城三世 廷癸,又名北塘,葬于乾隆己未(公元1739年);
榕城四世 正澄,諱邁選,邑廪生;(有兄四人:正森、正枝、正焕、正高);
榕城五世 天木,諱芝岩,又名文藻;天軒,又名孟昂;天策,又名孟典;天翰(則徐之父),諱賓日,字孟養,號日易谷;天裕,早卒;
榕城六世 鳴鶴,殤;
則徐,字少穆,又字元撫、石麟,晚號立矣村老人。
霈霖,舉人,出繼孟典。
1、林則徐在他父親死后于道光七年所寫的《先考行狀》的頭兩句:
“府君諱賓日,字孟養,號暘谷,系出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縣之杞店鄉,國初再徙省治……”
這里說明,我的先世屬九牧系,由莆田搬到福清的杞店(今福清海口鎮岑兜大隊),然后再遷到福州。我的父親兄弟和我的幾位長兄都曾到岑兜會親過。我自己于1984年趁教學之便也曾順路到過岑兜,受到鄉中親人的歡迎。他們出示過我高祖留给鄉親的親筆横批;他們告訴我該地的舊祠堂保存有許多有關福清和福州兩邊親人來往的許多史料和實物。更有啟發性的是那里的一副對聯:“九牧家聲遠,文峰世澤長。”可惜,祠堂于文革期中因作公共食堂,不慎慘遭焚毀。該村族譜亦不見了。
2、林則徐的父親于道光六年所立的《闔書》中的片段:余世居玉融,始祖高德公,宋進士,傳十五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長存素公,余之五代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學凱公,遷居省垣,生曾祖啟采公,墓俱在北關外飛來峰下。啟采公生祖北塘公……乾隆二十三年,祖母將祖遗田宅匀作五股,均分五男。余父系第四房,闔分稻谷三十挑,住屋數間,另有書田十擔,此玉融祖例也。父身列黌宫,未經中式,亦生五男,都無生業,家口浩繁……。
這一份闔書的親筆手迹在六十年代初才在我的一個叔父家中發現,現在連同復制品都可以在福州的林則徐紀念館中看到,從中可以看出福州的文峰林氏是如何從農而儒的大略概况。可幸的是,通過我的1984年岑兜之行和歷年的掃墓,我親眼看過我家自支祖榕山公直到我父親十一代的墓并且都將墓碑上的文字記錄下來,墓多半是父子合葬的。我高祖的墓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高祖以上的墓除了北塘公之墓及時遷到他的墓園内外,均已蕩然無存。高祖以下的墓亦俱遭破壞或已遷葬。我将我的記錄同家中忌辰單中名字核對確均符合。現將林家從始祖起的男丁直系代表名單列后(注:因古人用的別名太多所以多了一兩個名字):
始祖高德,宋進士;
二世祖至十一世祖,已無從稽考;
十二世祖 昆侖,墓在岑兜;
十三世祖 孟貞、仲貞、季貞(傳后裔);
十四世祖 士杰;
十五世祖 榕山,字叔乾,為福州支祖(榕山有一弟名叔漢);
十六世祖 存素,榕山公長子,墓在玉融(存素有一弟名開泰);
遷榕始祖 學凱(列岑兜第十七世),墓在北關;
榕城二世 啟采諱敬庵,衬葬于遷榕始祖墓中,時為康熙丁丑歲;
榕城三世 廷癸,又名北塘,葬于乾隆己未(公元1739年);
榕城四世 正澄,諱邁選,邑廪生;(有兄四人:正森、正枝、正焕、正高);
榕城五世 天木,諱芝岩,又名文藻;天軒,又名孟昂;天策,又名孟典;天翰(則徐之父),諱賓日,字孟養,號日易谷;天裕,早卒;
榕城六世 鳴鶴,殤;
則徐,字少穆,又字元撫、石麟,晚號立矣村老人。
霈霖,舉人,出繼孟典。
林則徐的后人
林則徐生有四男三女:長男汝舟,官至翰林院侍講;次男秋柏,殤;三男聰彝,即我的曾祖,實授浙江衢州府知府;四男拱樞為山西汾州府知府。第三代有林則徐的長孫賀峒,曾任滬寧路購路督辦,打下了今天上海一一南京鐵路前期工程的基礎。第四代即我的父辈,共出了四個翰林,五六個舉人。其中我的伯父朗谿、肖倫等皆有文名;一部分在戊戌维新之后往日本留學,其中我的十六叔淮琛,于辛亥革命南京光復時奮戰捐軀。十四叔翔追隨孫中山先生最久,曾任最高法院院長及銓叙部長;余多學法律。第五代即我的兄弟辈,首先應推曾叔祖拱樞公派下的李良(因地下工作化名)和曾祖父派下的心賢。兩人皆在三十年代在乎津地區參加革命,解放后同任中樞要職,不幸皆在文革中慘遭四人幫殺害。李良之弟妹四人亦忠實干部,尤以凌青(化名)曾代表我國常駐聯合國,為吾辈之佼佼者。我的堂兄崇墉在海外出版《林則徐傳》,嫡堂兄紀束聰穎過人,二十余歲即膺大學教授職,在臺灣著作法律書籍甚豐。二人在國際學界皆負盛名,惜五年以前已先后去世。
結 束 語
飲水思源是我中華民族的美德,而象林則徐這樣的古今中外頂天立地的中華好兒子,應當有一部像樣的家譜,以便后人能與岳家、朱家之后人媲美。我記得文革前的福州林文忠公祠堂内正廳左墙上嵌有一塊兩尺見方的端石,上面刻着1905年建立專祠時子孫族人捐款的名字和數額。其中有一條“族孫梁材领男寶康捐一千元”;另一條“族孫梁任捐一百元”。經我查《歷代登科錄》.有這樣一條:“林梁材,字悦護,同治元年壬戌科舉人,同治四年乙丑科(1865)進士,晋江人,第二甲第八十六名.散館,改知縣”。福州束郊名勝鼓山涌泉寺周圍,我找到林梁材父子的石刻對聯起碼有四對。今舉兩對于下:
1、光绪歲次丁亥季夏(上款)三十二應盡隨機誰是觀音本體;
百千萬行皆冥妙莫非正法全身。
仙邑信官林梁材領男長福長壽仝敬獻(下款)(刻于鼓山涌泉寺法堂前大門旁)
2、占濱海大叢林且俯瞰太姥雪峰梵磬列上方首向無諸開福地(上款);
問西天幾多路休遠渡恒河鹫嶺慈航在咫尺願教合十禮名山梁(下款)。
賞戴花翎二品頂戴信官林梁材领男寶康孫步青、步雲敬獻(楹聯懸鼓山涌泉寺大雄寶殿内)
看了以上兩副楹聯及其它,我一直要想追問:難道這里的“梁材”和“寶康”不是我祠堂内端石上面所刻的以及《題名錄》上所寫的同一個人,其籍貫對于文峰林氏的由來不是大有啟發嗎?
我的父親和我自己都有嘗試撰寫一部家譜的素志。但因缺乏資料都未能如願,我希望這篇文章能起抛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林紀燾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