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史界三名賢、農民起義二首領、戊戌維新兩先賢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清代史界三名賢
     清代,林姓名聞于史界的,除已介绍的,遐有三位名賢。他們是:
     林春溥,字立源,福建閩縣(今閩侯)人,生于清乾隆40年(1775年)。嘉壹進土,授翰林院編修,歷順天鄉試、會試同考官。以父老為由辭職歸養,遂家居不出,致力研讀經史,有所得即隨手筆錄。著有《古史紀年》、《古史考年异同表》、《戰國紀年》等。卒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享年88歲。
     林昌彝,字惠常,福建侯官人,林則余族兄,與魏源等交好。道光進士,所作诗文及《射鷹樓詩話》,多記鴉片戰争史實,表彰抗英愛國人物的事迹,抨擊清玫府的腐敗無能。有《三禮通釋》、《小石渠閣文集》、《海天琴思錄》等著作傳世。
     林紆,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福建閩侯人。生于清咸豐二年(1852年),光緒舉人,任教于京師大學堂。早年參加過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政治運動。熱愛翻譯工作,可又不懂外語,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翻譯歐美等國小說一百七十余種,其中不少是外國名著,譯筆非常流暢,對當時頗有影響。其譯作《巴黎茶花女遣事》非常成功,嚴復曾贊之為:“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其文學成就至今仍為人傳頌。
     林紆晚年反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甚力,是守舊派代表之一。
     林紆多才多藝,能詩善書,有《畏廬文集》、《畏廬詩存》及傳奇小說面世。(卞偉)

     農民起義二首領
     清代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林姓有兩位首領載于史册中,他們是:
     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平和,1773年隨父移居臺灣彰化大里杙莊,農民出身。清乾隆49年(1784年)參加天地會,逐漸成為彰化天地會領袖。1786年秋,官府鎮壓天地會,焚燒村莊。他以“安民心、保家業”為號召,率眾起義,進攻彰化,建立政權,年號順天。不久,又攻克諸羅(今臺南佳里鎮)、鳳山(今高堆)。天地會首領莊大田起兵響應,攻克鳳山,隨即南北合圍臺灣府城(今臺南)。1787年正月,清廷派兵鎮壓,攻入諸羅。是年五月,起義軍奮戰,敗清軍于府城南,聲勢大振。清廷震驚,續派福康安等率援軍抵臺。十二月,雙方戰于大里杙,爽文兵敗逃入中山。1788年正月爽文被俘,解押至北京,英勇就義。
     林清,大興縣(今屬北京市)黃村宋家莊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年青時當過藥店學徒、官衙傭役和運糧船夫。嘉慶十一年(1806年)加入天理教,成為坎卦教主,兼領八卦,傳教河北。1811年三次與河南滑縣震卦教主李文成商議起義,被推為天王。1813年9月14日,派教徒二百人潜入北京。第二天,有九十余人由信教的太監接應,攻入皇宫,因兵力單薄而失敗。不久,林清被捕。被殺害之前,堅貞不屈.宣稱將來必有繼續起事的人。  (洪树)
 
     戊戌維新兩先賢
     甲午中日戰争,清政府被日本戰敗,民族危機嚴重。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土紳代表人物,提倡變法圖强。光緒帝接受變法主張,于1898年6月頒發維新法令。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譚嗣同、林旭等被殺。這里介紹的是林姓參加戊戌維新的兩先賢。
     林旭。字暾谷,福建侯官人,生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十九歲時參加福建省鄉試,榮獲第一名(解元),名揚八閩。甲午戰争清政府失敗時,曾上書請拒和議。同年,納資為內閣中書。1898年3月倡立閩學會,與粵、蜀、浙、陝各學會相呼應,開展維新運動。是年9月授四品銜軍機章京,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等共參新政。戊戌政變時被捕。臨刑時神色自若,笑問監斬官:是何罪名要把他處死?監斬官不敢回答。英勇就義于西市,年僅24歲。林旭在獄中,写了一首絕命詩:“青蒲飲泣知何補?慷慨難酬國土恩。欲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輕言”。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寫诗挽之日:“夫子南州彥,當時士論存。一枝翹國秀,三峽倒詞源。”
     林圭。字悟廣,湖南湘陰人,生于请同治十三年(1874年)。1898年入湖男時務學堂。戊戌政變后留學日本。1899年冬,與唐才常回國,在上海創立正气會,旋改名自立會,運動長江沿岸會党和防車,組織自立第七軍,擔任中軍统領,駐漢口,策劃定期起兵,擁光緒帝亲政。因事泄起兵未成。1900年8月,湖廣總督張之洞勾結英國,將他與唐才常等二十人逮捕殺害。    (文筆山)
(作者:比干文研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清代 二首 戊戌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