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的光輝歷史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優秀民族之一
幾千年來,它所以能昂首挺胸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為無數炎黄子孫,一代一代地發揚了民族精神。在振興中華、繁榮經濟的今天,我們的建設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創舉,更需要弘揚民族精神:育德、鑄魂,增强民族凝聚力,這是與经濟發展并重的大事。南安市成立“武榮殷比干文化研究會”,旨在弘揚比干愛國精神,促進本區經濟建設,值得稱贊。
本文着重淡如下三個問題:
比干的光輝歷史
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沬邑(古稱朝歌)人。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之叔。封于比,故名比干,乃黄帝三十三世孫。帝乙朝,佐兄鞏固政權,嘔心瀝血。紂王繼位時,受命輔佐,官少師,披肝瀝膽,被譽為三代孤忠。商末,紂王荒淫無度,微子去國,箕子佯狂,國勢危殆。比干累涑不聽乃奉面進諫,不去者三日。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比干自以為聖人。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遂殺比干,剖腹驗心。
比干被害后,紂王遗不肯罷休,下午株連親屬。時比干正妃有媽氏甫孕三习,恐禍及,即携婢女四人避難于牧野。支期于長林石室產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克商未及下車,即褒封比干墓,徵其嗣,賜姓林名堅,拜為大夫,食采清河,後移封為博陵公。博陵(今河北蠡縣一帶)乃林氏發祥地,比干乃林氏太始祖。
比干卒于公元前1029年,終年63歲,葬于殷畿牧野(今河南衛輝市)。歷代帝王名賢謁比干墓,建廟立碑,景仰封崇,譽之為“萬世諫臣之祖”。
比干精神 光昭日月
三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過去了,暴君紂王七尺之軀早已湮滅,而比干的陵墓仍巍然屹立于中州大地。他那以諫臣極則、剛直不阿、冒死直諫的精神,光昭曰月,千古景仰。有一副對聯可概括歷代對比干的褒揚:
忠傳萬世口碑頌 武王封墓 太宗赠謐
烈蓋千秋青史揚 魏帝修祠 孔聖稱仁
下面着重介紹如下史實:
武王封墓。據《尚書.武成》記载:“武王克殷,封比干墓”。這講的是,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軍攻入殷都朝歌之後,即派大臣閎天到牧野整修加高丫比千的墓,鑄銅盤銘,上書十六字:“左林右泉,前崗後道,萬世之寧,于焉是寶”。又派人尋訪比干的正妃和遗孤,封有媽氏為“英烈夫人”,拜泉為大夫,賜姓林名堅,冀其繼父志堅貞不屈。後來移封為博陵公,命為三監,監守北方。堅的子孫世襲其爵,在博陵一帶蕃衍,遂成閥閱。
孔子稱仁。《論語。微子》载:“微子去之,箕子囚為奴,比子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孔子家語》一書對比干的仁德又加以頌揚,贊比干為“三仁第一”。后人有詩贊曰:“三仁一體公尤烈,七竅混身膽最揚。周武興邦旌直諫,仲尼適衛紀幽光。”
這里所提的“仲尼適衛”,講的是周敬王23年(公元前497),孔子周游列國經過衛地牧野。他說:“這里有仁人之墓。”遂帶领弟子們在比干墓前恭恭敬敬地舉行祭奠,给弟子們講比干的英烈事迹,取寶劍刻下“殷比干莫(墓)”四個大字。后來,清乾隆皇帝祭比干墓時有“夫子適周,載經柏隧,早許三仁,詛惟四字”等語句,印證了孔子劍刻“殷比干墓”這件事。
孝文帝修祠。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人。他那《吊殷比干文》,氣勢恢宏,感情真摯,該文成為后人傳誦不輟的佳作。一個鮮卑族人為什么要去吊祭比干呢?原來這里有一 段事。
魏孝文帝名元宏,本姓拓跋氏,是獻文帝的兒子。出生不久母親便去世了,由其祖母馮太后撫養長大。廷興五年(公元471),馮太后為了弄權,扶元宏登基,改元廷興,尊獻文帝為太上皇。廷興六年(公元476),馮太后把咸陽王拓跋禧暗召入宫,毒死了太上皇獻文帝,妄圖嫁禍于孝文帝,把他廢掉,讓拓跋禧繼位。在這生死存亡關頭,孝文帝召集滿朝文武大臣議事。他說:“此事如不查清,朝中必然分裂甚至火拼。毒死太上皇一事究竟何人所為,宫中必有人知曉。你們内外臣子常說要為國盡忠,如今出了這么大的事,知情人如不出來講真話,還算什么忠啊?殷比干為了拯救商朝,冒死規諫君主的過失,被譽為‘亘古忠臣’,你們要學比千忠諫,千古流芳,不能助紂為虐,遗臭萬年!”
馮太后身邊的宫女秋月聽了這番話,决心學習比干盡忠精神,挺身而出揭露了馮太后指使宫女迎春進鳩酒毒死太上皇的經過,真象大白,事端方被平息。對此,魏孝文帝銘記在心,于承明元年下詔書,要求“群官卿士下及吏民,各聽上書,直言極諫”,弘揚比干精神,批評政事。太和18年(公元494)正月,他親臨汲縣,以太牢之禮祭比干墓,寫下了《吊比干墓文》,命大書法家書于石碑上,精工镌刻,立于墓前(史稱太和碑,今猶存,屬文物保護珍品)。他稱贊比干道:“惟子在殷,實為梁棟。外贊九功,内徽辰共。匡率衮職,德音遐同。周師還旆,非子誰貢”。他為比干遭暴紂殘害致死而傷心落泪,發出了“朕非武發,封墓誰因,嗚呼介士,胡不我臣”的心聲,教育臣下都要像比干那樣一一忠君愛國。魏孝文帝决定遷都洛陽時,又為比干修了祠廟。
唐太宗追贈太師。貞觀19年(公元645)二月,唐太宗率束征大軍經汲縣境,帶領武將文臣到比干墓前舉行隆重祭禮,頒發了《贈殷太師比干詔》,追赠比幹為“太師”,謐“忠烈公”,封崇比干墓修葺祠堂,令州縣以“少牢”之禮,春秋二祭,撥土地给五产農民,命他們守廟、備供和灑掃。他寫的《祭比干文》刻石銘記,史稱《貞觀碑》,至今猶存。這是李世民尊崇比干、汲古為鏡、虚心纳諫的證證。
唐太宗為何如此尊崇比干呢?原來他對敢于直諫的諍臣魏征非常賞識,而比干乃千古諫臣之祖,為拯救國家“剖心于辛紂”。他認為,“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廢”。魏征病逝時,他十分悲痛,大哭不已。他寫了《求賢》、納諫》等名篇,將《帝苑》12篇賜給李治:他崇敬比干“見義不回,懷忠蹈節”,指出“紂王不聽比干的勸諫而亡國”,告誡皂子皇孫們要吸取暴紂拒諫亡國的歷史教訓。正因為唐太宗對比干直諫的推崇,故涌現了一大批諍臣,治國興邦,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
元仁宗塑像。在比干廟里,有一座高大的龜馭碑,那是元朝廷佑四年(公元1317)元仁宗所立,史稱《廷佑碑》,上面記载着元仁宗為比干修祠塑像的史料。仁宗是元朝第四位皇帝,即位前住懷州(今河南沁源縣),曾隨母往大都奔喪過衛輝,謁比干廟。他竭誠贊嘆比千的精忠。繼位后,啟用一:一批知政務、有聲望的重臣,整頓了朝綱。廷佑三年下詔為比干修祠,遗塑了像。比干居中,箕子、微子東西陪坐,取“三仁同德”之意。《廷佑碑》有獻文曰:“公屢切諫,大義斯伸。忠誠素挺,至隕其身。周武與義,孔聖稱仁。始終天地,攸定彝倫……所以异代,皆願為臣”。他要臣屬“視此銘文”,真正學習比干的精忠。
清乾隆書御祭詩。乾隆15年(公元1750)九月,清高宗到河南巡視,特地去殷太師比干廟舉行祭奠,揮毫奮書御制詩曰:“與社稷共,逝將焉避?”“嗟哉斯人,遭殷之季”。“披瀝以陳,甘于殒弃。五畝佳城,千秋弗墜”。這塊“乾隆御碑”尚存,起到了永悼千古的作用。
比干“誓將碧血埋殷土”的精神千古景仰,歷代名人均慕名前往憑吊,留下許多璀璨詩篇。他們是:晋代劉夢熊,唐代李白、沈佺期、孟郊,宋代邵雍、王十朋,元代歐陽玄、王渾,明代蕭良有、吴國倫,清代孫奇逢、魏裔介等。其中李白寫的‘死于其死,然後為義。忠無二耻,烈有餘氣。正直聰明,至今猛祝。”高度贊揚了比干“逆鳞補衮”、“扶危救弊”、“蹈節懷忠”的愛國精神。
在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也高度贊揚比干的愛國精神,他指出:“要做比干剛强諫死”。史學家范文瀾也稱贊比干“是一位愛國主義者”。
比干忠君愛國,為民請命,不惜獻出寶貴生命,被尊為“亘古忠臣”,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古往今來,無數炎黄子孫以比干為典範,為民族振興,為祖國昌盛,勇赴國難,以死報國。像悲憤投江的屈原、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精忠報國的岳飛、正氣凛然的文天祥、抗英旗手林則徐、革命烈士林祥謙,都是國人皆知的代表人物。比干精神,光昭日月,名垂千秋!
弘揚比干精神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們正面臨新的形勢。它要求全國人民團结一致,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持穩定。既要竭盡全力發展經濟,努力實現戰略目標,又要致力于祖國的统一大業,振興中華。弘揚比干愛國精神,可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孫的凝聚力,同心同德,實現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并完成祖國的统一大業“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一做法已被普遍采用。河南省衛輝市的經驗是成功的,值得我區借鑒。
1993年,河南利用比干廟在衛輝這一優勢,高舉“衛輝比干廟,天下林氏根”的旗幟,邀請海外林氏宗親參加殷太師比干誕辰3085周年的紀念活動。结果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四個林氏宗親會八百多名代表,赴衛輝參加紀念會。新鄉市、河南省领導支持這一紀念活動,中央也派李德生同志參加。盛會空前,海外林氏僑親和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受到熱烈歡迎。他們本着“弘揚祖德,愛我中華”的衷心,踴躍捐資數百萬元重修比干廟,并進行經濟洽談,為衛輝市和河南省的經濟騰飛奉獻力量。紀念會后,衛輝比干廟成為海内外林氏宗親朝聖的地方,三胞不斷地组團前往衛輝謁祖,促進丁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也促進丫海内外的經濟交往,外资企業正在衛輝興起。
在泉州南安市官橋鎮内厝村,由于該村鄉眾四十多年的努力,珍存着殷比干的古畫像,形成了“北廟南像”這一格局。改革開放以來,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華僑、韓國華裔和臺灣同胞、港澳同胞,自發地、虔成地前來拜謁比干像。馬來西亞華僑林寶宗從1990年起連續四年前來謁祖,這說明海外僑胞對殷比干景仰之深,崇拜之誠。
像衛輝那樣,南安内厝也具有優勢,也有它潜在的凝聚力。因此,成立“武榮殷比干文化研究會”,弘揚比千愛國精神,有利于團结海外三胞,引導他們開發南安,繁榮泉州市經濟;有利于發揮统戰力量,海内外華人同心同德,完成祖國的统一大業。
當前,擺在文化研究會面前的任務,可概括為如下兩句話:
堅持兩為方向,炎黄苗裔共弘揚,求祖國江山一统,
貫徹雙百方針,内外同胞齊獻力,促我區經濟繁榮。
上一篇:派衍廣東吴川、蔇公后裔在吴川
下一篇:林姓总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