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莲塘村林氏宗祠之构建、祭祀仪式及传说考略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莲塘,又名鮀西、池边,坐落于汕头市区西北部,桑浦山南麓,西与揭阳市接壤。相传五代后汉年间(公元947-950年),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后因扩大分成十八个小聚落,因其分布貌似莲花,且村中心曾有渔船避风塘,故名莲塘,又因所处之地几乎四面环水,又有池边之称。据乡里老辈人讲述,莲塘在明代以前是往来潮州、揭阳、饶平和闽南一带商船避风、补给淡水及食物供应的中转站。据说最先在此创乡的是洪、叶、施、郑等四姓村民的先祖,主要是从事渔猎及在高坡之上耕种少量土地,供应船民必需的淡水和蔬菜等。至今,村中仍有洪叶施,三姓创池边的俗语流传着。

 

 

     至于我林氏先祖迁驻莲塘,根据传说及族谱记载,约是南宋末年方迁入此地。据称,我莲塘林氏始祖瑛公,在南宋理宗、度宗两朝曾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后因元兵大举南下,在临安将被攻破之际,与丞相陈宜中、礼部侍郎陆秀夫、总都督府大将军张世杰等护送度宗之子、恭宗之弟赵昰入潮,南宋灭亡后,我祖瑛公四处辗转奔波,后至此定居。此处南临大海,北靠桑浦,山清水秀,土地饶庶,适宜创业,繁衍生息,又因这里属国角省尾,可以偏安一方,便在现在林氏宗祠的基址上搭建草屋,养鸭捕鱼,开垦土地,过上隐居的生活。

 

 

     笔者祖父曾向我讲过一世祖瑛公选址的传说,一世祖因避战乱入潮,刚开始曾到过桃山,远望山势清奇,打算就此安定下来,但走近一看,发现这是一只糜桃

地表草生,后来才来到莲塘,并在海边搭建草寮,捕鱼饲鸭,据说这是一风水宝地,为桑浦山陵分支,由金山顶石部寨,林氏宗祠正好处于石部寨内,有横棱择穴之称。相传在这里饲鸭母,每晚都生两粒鸭蛋,要么就是一蛋双仁,相当神奇。不过以今日科学的眼光来看,则与这里靠近海边,有充足的食物,像鱼虾之类的生物较多,营养好,生的蛋自然也就多了,不过以前对此颇感神奇,故而演绎出此处的活地,风水好的说法。这一传说始于何时已不得而知,但据建祠必择风水的传统而言,却又在情理之中,也因为这样,关于大祠堂风水好的说法便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所提及。

 

 

     2004年,林氏宗祠重建,2008年,族谱修成。笔者对于宗祠的源流,也有了进一步地了解。根据族谱所记:我祖先祖由福建莆田石兜村迁入潮邑莲塘定居,林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460年,历经五百余载,解放后地方人民政府将宗祠改造为粮仓,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宗祠归还吾族时,宗祠残破,为缅怀祖德,激励后昆,决定使宗祠重光,以慰孝思,即聘请能工巧匠,置上料良材,择吉于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兴工,并于同年农历十一月初十日告竣。宗祠内设神龛,按世序昭穆排列神主,龛上共有六十八为神主,祠匾风木堂,门匾林氏宗祠,宗祠分金坐乙向辛,兼辰戌,分金仔庚辰、庚戌,祠内两边有左右子孙门。

 

 

     关于风木堂堂名释义,以风木词义为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宋陆游《剑南诗稿》内之《焚黄》诗,有:早岁已兴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一句,而由乡里老辈人之解释,则喻指天地灵气所聚之处,林木茂盛,也便是意味着我林氏子孙,枝繁叶茂,昌盛发达;宗族财丁兴旺,人才辈出,林木参天。风木堂冠首联:风自天生冬暖夏凉润百代,木从地长春华秋实荫千年。祠外首联则为:远祖本福建开基百世蕃昌绵德厚,卜居来莲塘启族万年支派永流长。在祠堂重光之日,祠堂内外石柱都贴有对联,抄录如下:

 

 

     自西河一脉真传勤俭守家风箕裘克绍,从莆田千秋世业诗书垂庭训德泽馨香。风源大昊三仁十德家声远,木衍轩辕双桂九牧世泽长。风送莲塘馥馥香馨留百代,木连桑浦绵绵瓜瓞传千秋。林姓源长思西河博陵非两宗,氏族衍轩辕莆田莲塘同一祠。先祖建宗祠三仁十德流光远,西河称望族万派千支衍泽长。避世入长林于斯受姓,蒙思出石室自此命名。派分莆田莲塘世称望族,裔支东湖广澳代有贤人。莲花供秀九牧祖,塘圃钟灵衍儿孙。莲出绿波心犹洁,塘聚风木林参天。莲花玉立思祖业,塘水朝宗振家声。忠孝家风传万代,猗兰奕华郁千秋。水映莲塘莲映水,风木塘上塘木风。孝敬先贤缅恩德,思亲念祖扬家风。尊祖敬宗民德厚,慎宗追远汉声长。祖德宗功煌煌千载长承继,子孝孙贤济济一堂永启昌。源远流长百世香馨光祖德,枝繁叶茂千秋事业振家声。通过这一副副对联,使后人知道族源世系的标记,也让我们认识到先辈对后人的殷殷期望。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我族常年对先祖进行祭祀,履行春秋二祭。春祭定于立春日,冬祭则选于冬至日,自重修宗祠后,则改在冬至前三天。由于时代变迁,祭祖仪式及祭品也略有改变,具体的祭祖仪式为:内祭时设立六张桌子,摆放各种祭品,安排参祭人员通、引唱各一人,参祭有各房系族长,颂嘏词一人,各房男孙代表。在宗祠重光祭祀中,还有鼓乐队参加,各房系族长着长衫,戴毡帽,恭礼祭拜。以下为祭祀时的程序:

通唱:族长宗子开龛门。

通唱:门怀放炮。

通唱:起鼓。

通唱:鸣炮三通。

通唱:奏乐。

通唱:主祭者就位,预祭者就位,执事者各司其事。

通唱:主祭以下及众礼生盥洗。

引唱:众盥洗后复位。

通唱:上香。(族长、宗子按序进行)

引唱:族长、宗子香案前跪上香。

通唱:降神。

引唱:酹酒三叩首,兴,平身复位。

通唱:荐毛血。

引唱:献毛血后三叩首,兴,平身复位。

通唱:荐帛。

引唱:荐帛后三叩首,兴,平身复位。

通唱:行初献礼。(族长、宗子)

引唱:太始祖考妣香案前跪,献馔献酒奠酒祭酒,三叩首,兴,平身复位。

通唱:读祝文,主祭者以下皆跪,(读毕)三叩首,兴,平身复位。

引唱:读祝文位前跪。

通唱:分献。

    大长房族老祭拜。

    长房族老祭拜。

    二房族老祭拜。

    东湖族老祭拜。

    三房族老祭拜。

    松岗族老祭拜。

    五房族老祭拜。

引唱:诣,香案前跪,献酒奠酒,三叩首,兴,平身复位。

通唱:行亚献礼(族长)。

引唱:香案前跪,献馔献酒,三叩首。

通唱:饮福受胙(鸡一只,肝几片,酒一杯,箸一双)。

引唱:族长到香案前跪。

通唱:读嘏词,主祭者以下皆跪。

引唱:诣读嘏词位。

通唱:饮福酒受福胙,三叩首,兴,平身复位。

引唱:诣,饮福酒受福胙后行三叩首。

通唱:行三献礼(燎毛血)。

引唱:诣,献毛血后兴,送燎毛血位,望燎复位。

通唱:司帛者烘帛,读祝文者烘祝文,读嘏词者烘嘏词,主祭者以下皆跪,行三

叩首,兴,平身复位。

望燎辞神分班作揖礼毕。

 

 

附祝文:

 

    维中华人民共和国岁次干支某月支朔越几日干支值仲冬一阳之元缅怀祖德报本思源春祀冬蒸不敢忘

 

  孝孙XX等 敢昭

 

   告于

 

    谨以刚鬣柔毛豚首洁牲粢盛庶馐庶品酒礼斋馔香帛之仪祇荐祠事躬身奠献伏惟尚飨。

 

 

嘏词:

 

     祖考命公嘱承致多福无疆于汝孝孙赉汝孝孙赐汝受禄于天眉寿永年宜勤于学宜稼于田子子孙孙莫替引之。列祖列宗名讳。(此处略)

 

     祭祖供品:猪一头,羊一只,猪首三个,五牲三付(每付五大碗,即十五大碗,鸡鸭鱼蛋猪肉或鳗脯),青菓(五菓三大盘),盅筷一百五十付,应摆一百二十四付,余者可放在一起。碗仔一百五十个,饭三锅,斋碗三付共十五碗。糖方八百八十斤(每斤八块),按丁数增加而增加。发包四百三十斤(每斤十六个),按丁数增加而增加。发粿三大块(每块五斤,圆的)。大吉(橘子)二十斤,公纸一百五十把,叩司一百五十块,香烛茶酒各一份,进盒一个,金花(大)一对。

 

 

     以上所列祭品为祭祀负责人按丁数向各家各户摊派。在祭祖仪式后,家中主妇可在三天内,带着水果,各种粿品到祠堂敬香。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前女性不可入祠堂的规矩也逐渐破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的进步。

 

    关于林氏大宗祠,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虱母仙破林氏宗祠的传说。相传,林氏宗祠处于虎地,祠堂前面曾种有两棵大树,以前每逢祭祖,便在树上挂起两盏大灯笼,远远望去,活像两只虎眼,每逢祭祀时,香烟缭绕,从外村望去,就像是在树林中有只老虎准备下山觅食。据说虱母仙还没破林氏宗祠风水时,每次大祭,临近村落如邹堂、南陇、钱岗一带,鸡啼,狗吠。有一天,虱母仙穿着破棉袄,身上长着虱子,头发一绺一绺的,活像一个乞丐,刚好从祠堂经过,他到祠堂讨茶喝,一些像虾蟹一类的守祠人看不起他,厌恶地说,乞丐讨钱讨饭就曾听说,还从来没听说过讨茶的,随即指着门后说,要茶到门扇后取。古时候,门扇后放着的是尿缸,听到守祠人这__________么说,虱母仙便知道是有意侮辱他,决定教训一下守祠人,破掉这里的风水,看你等还嚣张到几时。

 

 

     虱母仙离开祠堂,出村来到狮山。当时那里刚好有人在择穴选风水,地理先生犯愁说:依山棱的走向,吉穴当在附近,但具体的穴位怎么就是找不准呢?那时刚好正午,择风水那家人提饭上山,地理先生与那家人一边吃饭,一边为找不到穴位而发愁,互相讨论着。虱母仙到那里讨饭,刚好听到他们的对话,那家人看他可怜,便盛了一碗饭,还夹了一个鱼头给他,虱母仙道谢后便蹲在一个角落吃,同时将他吃后的鱼头骨散放在他周边。正当那家人与地理先生讨论不休时,他走过去说,不用争了,到我那放鱼骨的地方看就是了。地理先生拿着罗庚,走近格庚,大叫一声,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是这里了。过后这件事便在周边的村庄传开了,说那人不是乞丐,是仙。

 

 

     后来虱母仙来到乌门这个地方,当地的房屋傍山而建,层层叠叠,每逢下雨,山洪便顺流而下,当地经济一直很差,温饱都成问题,人们便去请教他,虱母仙根据地势格局,在村外建了一个斜门楼,叫千粟破不出。人们想起每当林氏宗祠大祭时,当地鸡啼,狗吠,请虱母仙一并化解掉。虱母仙想起此前所受羞辱,便在狮山上建了一个巡山宫,因为位于狮地,有灵气,同时把宫墙刷成红色,并且在墙上挖了两个窗子作为狮目,远看就如同一只狮子。狮子作为兽中之王,正好可以压住老虎,以后林氏宗祠祭祖时,外村的鸡会啼,狗也会吠了,祠堂风水始破。据说当时的巡山宫,便是现在吉祥寺所在的位置。

 

 

     虱母仙后来再次来到祠堂前,守祠人再也不敢不恭敬了,但虱母仙想起前回的侮辱,便跟守祠人说这是虎地,但还是一只雏虎,尚未发牙,应该让它发牙了,这样以后才会雄壮,有势,守祠人听信他的话,便在祠堂前的戏埕下埋上石柱,但守祠人没有想到,正是这些埋下的石柱,直冲祠堂,活活把这只老虎哽死了,林氏祠堂风水也便被完全破掉了。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着,始于何时老辈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延续着, 人们对于祠堂前埋石柱也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在宗祠重建时,用挖土机平整地面,在祠堂前的戏埕下确实挖出一段段石柱,这又给这一传说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按照家中长辈的说法,一个人首先要有道德,命才会好,风水只是一种心灵的慰藉。风水俗语中也有一德二命三风水的说法,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风水再好也不会长久,这便是风水轮流转。确实,关于风水在潮汕地区乃至全国,有时被吹得玄乎其玄,但如果真有千年好风水,那选地择穴的地理先生为什么不留给自己,反而要拱手让给他人呢?

 

 

     关于祠堂,作为乡民祭祀先祖的公共场所,被_______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愿望,祠堂的地理位置,空间布局也受到族人的关注,相关的传说也一直流传着,作为一种民间记忆传承着。虽然林氏宗祠风水被破,但乡民并未重新选址修建,也改变不了乡民对先祖的缅怀,而是以此告诫并教育后世子孙,不可以貌取人,要宽以待人,要讲忠孝仁义,也要励精图治。正如陈春声教授在《乡村的故事与国家的历史》一文中提到的:百姓的历史记忆表达的常常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历史背景的解释,而非历史事实本身。乡村社会研究者的学术责任,不在于指出传说中, 的事实的对错,而是要通过对百姓的历史记忆的解读,了解这些记忆所反映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如何在很少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和形成的。正是由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相信口述历史和本地人的记述,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乡村历史的事实或内在脉络。而对于堂联等的记录,则可为宗祠的溯源及族训提供一些补充或注解;对于祭祖仪式则可了解到民间传统与国家权力在场的互相影响作一注脚。

 

 

(作者:林瀚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