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温彦博《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

时间:2014年05月13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林氏之先,出自黄帝高辛氏后。黄帝乃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氏。(帝)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一曰云相,相生玄嚣,嚣生蟜极,极生帝喾,为高辛氏。娶有娀氏女,名简狄,从祀于禖,浴于玄丘之水,见玄鸟堕卵,取而吞之,遂孕而生契。及长贤,而舜用之,荐于尧,为司徒。佐禹治水有功,乃封国于商,赐姓子氏。契生昭明,明生相土,土生昌若,若生曹圉,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丁生报乙,乙生报丙,丙生主壬,壬生主癸。癸生天乙,谥曰成汤;伐夏无道,得天位,为殷国。传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而生帝辛,为商纣。暴虐无道,杀害生民。 比干,纣叔父,帝乙庶弟也,有贤德,佐纣为孤卿。见纣无道,微子去,箕子囚,累谏不听,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而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义,所自以持也。”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焚其面,下令曰:“宗小师(当为“少师”)说,妖言惑众,故诛云。”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视之。时正妃夫人陈氏有孕三月,恐祸及之,即将婢四人奔于牧野,避纣之难;逃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坚(一说“泉”,后武王赐名为“坚”),字长恩。至周武王伐纣,夫人乃将坚归周朝。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为林氏;以其殷汤之后、先王之冑,且能远害避纣之难,以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坚为大夫,食邑博陵,受封爵焉。
夫人受姓,各有所因,或以生而得姓,或因功而命氏;有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是其义也。如黄帝生姬水,故姓姬;尧生伊耆,故姓伊耆;舜诞姚墟,故姓姚,此因生而得姓。因官者,若司徒、司马之类是也。官族者,若孟孙、叔孙之徒,食邑而姓。取地而姓者,各因其封,若蔡、管、宋、楚、齐、魏、韩、梁是也。故林之受姓氏者,实自坚始。坚之后居博陵,子孙遂成阀阅。历周、秦及汉,玉钮金绳,枝叶繁兴,荣荫当世。战国以来,遇始皇焚书坑儒,谱牒散落。后汉之末,遭董卓迁都长安,坟籍失去。卓言林氏门宗强于河北,汉主受卓谮,收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同时流窜,昭穆失序。降及三方鼎立,天下凡为三国;生民惟习武功,莫知文艺。爰自晋氏失驭,五马浮江,衣冠避于南地,因以枝分叶散。前后纪牒,多所阙漏。自非建盛节、立奇功,可以着美一时,垂名千载,鲜有不坠者矣。以故大族帝王之裔,世家诸侯之胤,忠臣孝子,文德武功,各擅兰芳,俱传桂馥。着司马迁之《史记》,传述殊名;见篇目之繁文,君臣异式,莫不世序相承,昭穆不紊。及观受姓得封之因,源委可究。桑梓卜居,邱陵兆域。适时迁而南渡,遇世乱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亦因居而东徙。虽复三江殊流,会出岷山;九河暂分,终归沧海。缀集条贯,举宏纲目;派系虽别于九州岛,星罗实同于五纬。上自博陵受封,下及贵贱无殊,具题缄对,名曰《宗谱》。 惟夫命代奇绩,载在茂陵之书;冠世高勋,先纪丘明之史。各随事实,欲其传信。庶几来代哲人,尚有所考云。
唐贞观六年四月朔中书令西河公拜州温彦博譔
 
 
温彦博(573-637)
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太建五年, 隋末为幽州总管罗艺司马。归唐任中书侍郎。唐高祖武德八年从张瑾攻突厥, 任行军长史, 军败被俘, 颉利可汗问以唐朝虚实及兵马多少, 拒不回答, 被囚于阴山苦寒之地。唐太宗即位后始还朝。贞观四年任中书令, 后迁尚书左仆射, 封虞公。贞观十一年卒, 终年六十五岁。“谥恭”。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