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公简传解释
据《濂江林氏家谱》记载,自元美公开始,辈份的命名,采用《易经》的首句:“元亨利贞”,故文安公字亨大(属亨辈)。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于北京建设新都紫禁城。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基本建成。翌年,明朝中央政府迁都北京。这一年,即夏历辛丑年(永乐十九年),成祖开科取士,元美公中了进士,因成祖于甲辰年——永乐二十二年逝世,故说“永乐末进士”。《家谱》记载:元美公考取进士后,“授上犹令,用大臣荐擢宁海知州。天顺初再擢抚州守。越二年致仕归”。“上犹”是江名,源出湖南汝县,流人江西。“上犹”作为一个县,五代南唐时置,民国初属赣南道,即现在的赣州一带。过去的县长称“令”(副县长称“县丞”)。这地方土匪很多,元美公采取“宽严并济”办法治之,社会治安立即安定。故兵部尚书手谦甚感满意,擢升他为宁海知州。“宁海”即浙江台州。“守”唐时称地方官为“太守”,后改称“知府”。元美公在各地做官,经常深入田野劝耕,其政绩为人民所称道,再次加以擢升为“抚州知府”,府治在今之江西临川县。天顺初,即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这篇传记重点人物是写林瀚,只是附带提一提元美情况,所以省略了其他二个官职,剩下最高官衔“抚州知府”。过两年,于谦被冤杀,因此就告老返乡,在濂浦建“四知堂”。意思是:我历任知县、知州、知府,朝廷待我这么好,现在应该“知足”了,以修心养性为本。成化系宪宗见深之年号。成化二年,即丙戍年(公元1466年),文安公中进士,入翰林院,不久考得庶吉士。“庶吉士”是官名,为内廷供奉官,专司制诰、掌秘书著作之权。文安公廷试时名列“二甲三名”,书法甚佳,所以具备了“庶吉士”的基本条件。授,由皇帝进一步任命。“谕德”亦系官名,相当于皇帝的专职秘书。取得这个官衔是很不容易的。其中还经过丁酉(公元1477年),文安公参与续修《资治通鉴纲目》任务完成,获得朝廷宝镪《白银》之赐。至丙午年(公元1486年)又晋升“左春坊、左谕德”。“请急归”——请假回乡扫墓与省亲。宪宗死后,其子朱祐樘即位,改元弘治。初年即元年(公元1488年),帝召文安公修《宪宗实录》(把宪宗的言行整理出来)、,并充任“经筵讲官”(明朝中央政府规定、,上自皇帝,下至六品以上京官,每年春秋二季,均要读书。多是读《经书》,由经筵讲官主讲,听课后,皇帝可提问,然后再解答,皇帝亦可发表自己的见解)。“经筵讲官”一职,当时有崇高的荣誉地位,后人多称为“国师”。不久,升迁为国子监祭酒。园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入学者多系高级官员子弟,称太学生。所以国子监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学校。“祭酒”,官名,即国子监的长官。这个机构是由礼部领导的,文安公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提为礼部左侍郎(副尚书)时,仍然兼任国子监。典(典守,主其事者B典)国学事,一直达十年之久。朝廷供应文安公个人膳食费每年数达数百缗,折银百余两,全部上缴中央积蓄起来,创建官署一所(连同宿舍)。从此时开始,监中教员和学生都可在里面住居。免得像过去那样,赴京读书的学生和教员自行在外租赁(僦)小屋。已未年(公元1499年)转入吏部,前后任左、右侍郎,专职考察高级干部的言行政绩。皇帝还准备提拔他为北京吏部尚书,被皇帝身边的人讲些坏话而停止。第二年,即弘治庚申(公元1500年)调往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为陪都,负责处理南方各省政务)。“拜”是对被任命者之尊称,与“拜帅”的含义同。这一年,刚好遇上灾害严重,文安公率所属幕府人员上陈(向皇帝条陈)十二件事,曰:明黜陟、去冗官、清吏弊、定庄田、折盐钞、严军政、省供应、收才望、禁奸贪、停不急、宽民力。这都是针对南京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十二个需要着手解决的大事。多为朝廷所采纳。王献臣是好官被捕了,即上书申救;孙伯坚等人非进士出身借着宦官势力可以做内廷的文官(中书舍人),文安公反对这种做法,故上疏抗争。但是,他的意见有违皇帝的旨意。于是文安公即提出辞职,又不批准。不得已就郑重其事地向皇帝上奏四项带有根本性的大事。翌年,文安公拟告老,皇上留之再三。他论事侃直,海内土大夫弥慕公名,与莆田林俊,金华意懋,江西张敷华,号“留京(南京)四君子”。
武宗执位时,老臣马文升要离任了。北京“给事中”(官名)丘俊、御史石介(《家谱》作玠)推荐文安公担任此职,从南京吏部尚书调升北京吏部尚书,这是符合当时的官制规定,但都司礼监刘瑾说坏话排挤文安公,故皇帝改用焦芳为北京吏部尚书,不久提为“大学士”(即宰相)。焦芳是宦官,与刘瑾同伙。文安公受皇帝召见后甚为警惕,立即离京,以疾病为由向皇帝辞职,但文安公是武宗少年时的老师,自己原定林瀚来北京辅政,现在又要其回南京,似乎不当,遂改文安公兼南京兵部尚书(明朝规制:文人当国防部长),“参赞机务”一—也等于内阁大臣,代表皇帝处理南方各省重要事务。皇帝以此办法缓和文安公与刘瑾之间的矛盾。文安公在回返南京途中,向皇帝提出这四点建议,以尽教师对学生的最后劝告。回至南京才接阅诏书,知道新的任命(所以文安公的最后官职称“大明吏兵二部尚书”,神道碑上就是这样铭刻的)。当时北方与南方均出现较为严重的灾害,林瀚及南京诸臣向皇帝条陈时局形势十二事,内容有:亲贤远佞、戒饬边备,崇俭尚德,增加贡举,清吏革弊、广开言路等。因为所说的话涉及皇帝身边的坏人,所以多半行不通。
明朝在各省都派太监,以中央官员身份督察各省政治,称“守备中官”。文安公性格刚直,铁面无私。内臣均知武宗帝爱奸臣和宦官,所以多半内外勾结,互相赠送宝物(或地方物产),这许多东西如经过南京,文安公不准派公船运输,遂引起司礼监刘瑾的不满。刘瑾见武宗贪玩,不理朝政,引诱他在外建豹房住宿嫖娼,以麻痹皇帝的思想,便于自己阴谋夺取明室江山。刘健、谢迁均系弘治年间孝宗皇帝的忠臣,教宗病重临终前专门召见这两人,要他们辅助太子。但武宗乃“花花公子”,根本不听两大臣的话,并且罢掉他们的官职。这使得文安公大为失望,连声叹气、感到可惜。在南京的给事中戴铣曾上书婉留刘健、谢迁,并弹劾刘瑾的罪行,奏书给刘瑾扣压,刘瑾先下手为强,派出锦衣卫特务到南京逮捕戴铣。这时许多人都不敢经过戴的家门,戴离京时,唯有林瀚去送行,还赠其费用。瑾大怒,第二年二月,拷打戴铣等人,逼他们制造假供,诬瀚是他们的同党。文安公大祸临头了。还好北京吏部侍郎才宽闻知此事,奔告于瑾,替文安公解脱说:“林瀚累朝名德,你这样做,会失去天下人的心”。才宽过去曾任刘瑾家乡(西安)的太守,与瑾有交往。这时,瑾相信了才宽的话,怒稍止,但仍然假造皇帝的圣旨,指文安公与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韩文等六十余人为奸党,并且张榜于朝堂,以告天下。直到刘瑾篡权事发(在他家中搜出许多准备造反的武器,武宗帝才清醒过来,但为时已晚,明朝的气运将尽了),才恢复文安公的官职,文安公不再赴任。帝准予每月发给原薪金(以粮食计)和使用的人员,如同在职尚书一样。不久,又命福建地方长官每届年节必须去慰问文安公。因此,文安公就在福州建个尚书府第。清兵人关时被占有“将军府”。民国时改为“营房管理处”,抗战期间我偶然有机会住进府第半个月,见内有亭台楼阁、假山等古代建筑物。日本投降后,此地改建“省立医院”,至今还有两个太湖石立在高级病房走道边的绿地上。文安公八二余岁时,身体尚健康,晚上在油灯下还能作书点画。逝世时,子孙均在侧,他什么话都没有讲,只告诫子孙三个字:“学吃亏”。——这反映了古代官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林萱治
《林氏研究》第三期(1998.9.1)
上一篇:太子太保吏兵二部尚书谥文安林公神道碑铭
下一篇:林浦明清进士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