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瀚与明代宦官政治

时间:2011年03月22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文安公因支持大学士刘健、谢迁等劾宦官刘瑾,於正德元年(1506)被降三级,从吏部尚书谪居淅江左参政,次年又被诬为奸党。这是文安公从政中的大事,要了解这段历史,就必须懂得明代的宦官政治和刘瑾其人。

明代的宦官政治

  明代政治之腐败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宦官当政。明太祖朱元璋“罢承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1]原宰相职权,便分散六部,而由皇帝来总其成。仁宗朱高炽以后设内阁,但入阁办事;职在批答(奏章),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虽设内阁,但徒有虚名。所以明代的中央集权不仅集权于中央政府,而是集权于皇帝一人,全国政务集于一人,精力再盛也忙不过来,只好让终日追随左右的太监来帮忙,此例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其结果是大政旁落於独夫的宫奴手中,内阁、六部都得俯首听命于独夫的宫奴。“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2]宦官当政且揽大权,激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和抗争并影响全国,造成政局不稳,为了维护独夫的统治便产生了以宦官操纵的特务机构,以加强对异已的镇压。
  刘瑾本姓谈,依附一个姓刘的宦官入宫,就冒姓了刘。正德元年(1506),掌司礼监。
  司礼监是明代设在宫内的宦官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的首席衙门,是一切宦官机关的首脑,也就是明代特务组织的最高指挥机关。司礼监主要人员有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他们的职责是批答大、小臣工的一切奏章。司礼监下设文书房,掌房十人,相当於机要秘书。司礼监大权在握,凌驾於内阁之上,成了“真宰相”,而内阁的挂名宰相,只有拱手听命,仰其鼻息了。司礼监头头刘瑾自然就是权倾朝野的人。
  明代设在宫外京城中的宦官特务机关有东、西厂、内行厂,是负责侦缉、刑狱的极其惨酷的特务机关。内行厂是刘瑾设立的,因他对自己手下的特务机关也不放心,所以设内行厂,成为监视一切特务机关的机关。分布在京城外的特务机关就更多了,如南京等四地守备,南京、苏州、杭州三地织造,各省及要地镇守,广东、福建、浙江三地市舶司等。
  衙门多,宦官人数也多,人称“千百衙门,十万宦官”。“(李自成破北京)时中珰七万人皆喧哗走,宫人亦奔迸都市。”[3]若将分散在外的计之,总数就是十万人。

文安公与刘瑾的斗争

  刘瑾在武宗朱厚照当太子时侍奉左右,朱厚照登极之后便得了势。朱厚照即位时才15岁。在当太子时,名声就不甚佳。文安公於弘治十七年(1504),孝宗朱祐樘晚年时上的奏折《修省四事疏》,第二件事就是“启佑皇储,以重天下之根本。今春宫毓德,朝夕讲明经史,皆文学儒臣,辅导左右。罔不仰体圣训。伏望皇上万机之暇亲试皇太子讲习经史,通悟如何?德业进脩如何?屏耳目之玩,成戒禁苑之游。观然此,必皆宫庭所已行者,但臣远莫能知,狂瞽进言,万一上契圣心,则培植天下万万年之根本,端在此矣。”文安公风闻太子朱厚照学业不进,荒於嬉戏,故向朱祐樘进言,以委婉之言语要他加强对太子的管教。
  朱厚照即位,刘瑾“与马礼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并以旧思得幸,人号“八虎”而瑾尤狡狠。……日进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异帝微行。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进内官监,总督团营。孝宗遗诏罢中官监枪及各城门监局,瑾皆格不行,而劝帝令内臣镇守者各贡万金。又奏置皇庄,渐增至三百馀所,几内大扰。”[4]正德二年(1507)在宫外建“豹房”,终日在宦官、倡优、喇嘛、异域术士的包围中。
  首相刘健、次相李东阳、谢迁都是朱祐樘临终前受命的顾命大臣,见朱厚照之行径,皆抗疏论谏,朱厚照不听。他们又联络言官文章论奏,请诛刘瑾。双方对立非常尖锐。但大臣们最终斗不过正得幸的宦官,而告失败。刘瑾反而被提升掌管司礼监,气焰日炽。
  文安公始终支持刘健、谢迁等劾瑾。因此亦卷入这场斗争之中。现将朱厚照即位后发生的关连到文安公的几件事叙述於下:1、“正德元年(1506)四月吏部尚书、冢宰马文升去位,言官邱俊、石介等荐瀚,帝用焦芳,乃改瀚南京兵部参赞机务。”[5]焦芳者,刘瑾手下第一狐狗,其“居内阁数年,瑾独乱海内,变置成法,茶毒缙绅,皆芳导之。”[6]2、刘、谢等劾瑾失败,遭罢免。“给事中刘菃、吕翀各上疏请挽留他们,奏稿传到南京守备武清伯赵承庆那里,应天府尹陆珩便抄出给同僚看,兵部尚书林瀚听见感动太息……。”[7]3、“会南京给事中载铣等劾瑾,逮诏狱。众莫敢过其门,(文安)公独往送,且赆之。”[8]“近日钦差锦衣卫官校,来执六科给事中械归京,众皆骇愕,爱莫助之,我但人赠历十本,路费一两。今九卿会奏,请宥其罪,未知宽严何如?”[9]⑤此案闹得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文安公致林粹夫,艾都宪的信中皆有叙及:“南都今冬雷鸣者三,人心惊异,近日六科诸黄门,历言事忤旨,差锦衣卫校官潘杰等星驰而来,执载铣、任忠、李光翰、牧相徐暹械归,京师士大夫相顾骇愕夫色,毕竟结断未卜如何,良为可忧。”[10]“春正月元旦日食,是日午前,南都诸缙绅,方具朝服约赴礼部救护,不意钦差锦衣卫校官突至,执十三道御史贡安甫、王蕃、葛浩、史良、佐李熙、任诺、姚学礼、张鸣凤、陆昆、蒋钦并械归于京师。外有薄彦徽、曹闵先是北上,暂免此患。盖缘诸位上章乞留刘、谢二阁老,不料忤旨,致有斯证。士大夫相顾皆为失色,衣冠之祸惨矣。奈何!奈何!”[11]
  平时,文安公对刘瑾等宦官们的恶行就非常不满。“又与同事中贵人相可否不少假。各路守臣进献道南京,索官舟。往往裁抑之,多衔公者。”[12]刘瑾等对文安公侧目已久,刘健、谢迁罢斥后,就对文安公等向来不附已的官员下手。“瑾既得志,遂以事革韩文职,而杖责请留健、迁者给事中吕翀、刘菃及南京给事中载铣等六人,御史薄彦徽等十五人。守备南京武清伯赵承庆、府尹陆珩、尚书林瀚,皆以传翀、菃疏得罪,珩、瀚勒致仕,……”[13]文安公降为浙江左参政,正德二年(1507)三月辛末又被诬为奸党,是日,刘瑾召群臣跪於金水桥南,假传圣旨,宣示奸党名单。据说这道圣旨是阉党焦芳拟定的。诬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韩文、杨守随、张敷华、林瀚等五十三人为奸党。文安公回乡养老,,时年73岁。三年后,瑾诛才官复尚书原职。
  文安公此番不过是看了劾瑾的奏折而感动太息,去送械京的同僚,并给了一些银两,就被打成奸党,真乃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而且连“感动太息”这样的细节都被嗅知,可见宦官特务侦查的手段有多细,范围有多广。
  正德五年(1510)八月,瑾被诛。策划诛瑾的是与他同为“八虎”的张永。“张永,保定新城人,正德初,总神机营,与瑾为党,已而恶其所为,瑾亦觅其不附已也,言於帝,将黜之南京。”[14]张永用右都御史杨一清计,在朱厚照面前悉诉瑾之罪恶,帝动心“亲藉其家,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衮衣、玉带诸违禁物。又所常持扇,内藏利匕首二。始大怒曰:“奴果反。”……诏磔於市,枭其首。”[15]

与文安公有往来的宦官

  明代阉宦之祸,导致民穷国衰,这是明代政治体制上的失误。宦官之中“虽间有贤者,如怀思、李芳、陈矩辈,然利一而害百也。”,[16]贤者中还有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是明初之盛事,谋诛瑾的张永其功也不可没。文安公晚年在福州与太监尚春曾有往来。此事见他撰的《鳌峰胜观亭记》、《尚公桥记》等文中。叙述此段经历可加深对明代宦官政治的了解。“都知监太监尚公,奉玺来督海舶。”“公字景元,号达斋,易州人,童年入内书堂读书。予适司教事,爱其器宇不凡,心雅重之。”[17]“五年(1510)秋,乃以都知监太监,服蟒衣玉带,佩玺来总闽藩舶事。”“公本鲁氏,而尚乃赐姓也。”[18]尚春来闽督“市舶司”,这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亦是宦官外派的特务侦辑、监视的机关。“掌海外诸蕃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谷之。”[19]洪武初年(1368)设立“于宁波、泉州、广州。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到永乐三年(1405)又复设福建、浙江、广东,“福建曰来远,浙江曰安远,广东曰怀远。”[20]尚春名为督舶事,实为监督闽省的特务头子之一。他与文安公是师生关系,因尚幼年在内书堂读书,内书堂是设於内府专门培养宦官的学校。“(宣德元年七月)始立内书堂……专授小内使书,选内使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其后大学士陈山亦专是职,遂定翰林官四人教习以为常。自此,内官始通文墨。”[21]明代宦官之所以能批阅奏本,传达诏谕,文理字义都是从内书堂训练出来的。文安公在翰林院编修任内,曾入内书堂执教,当过尚春的老师。尚春有内书堂读书之经历,方有“雅有山水吟咏之趣”[22]据文安公文中记载,尚在闽修桥、建亭、捐资修怀安县署,行了一些善事,得到文安公的赞许。
  [1] 《明史•职官志一》卷72。
  [2] 《明史•职官志一》卷72。
  [3] 王誉昌:《祟桢宫词》。
  [4] 《明史•刘瑾传》卷304。
  [5] 《明史•林瀚传》卷163。
  [6] 《明史•焦芳传》卷306。
  [7] 参见《明史》刘菃、载铣、刘瑾传。
  [8] 《濂江林氏家谱•林瀚传》。
  [9] 《林文安公文集》卷之十八《寄庭囗书》。
  [10] 《林文安公文集》卷之十八《复佥宪林粹夫书》。
  [11] 《林文安公文集》卷之十八《寄艾都宪公书》。
  [12] 《濂江林氏家谱•林瀚传》。
  [13] 《明史•刘瑾传》卷304。
  [14] 《明史•张永传》卷304。
  [15] 《明史•刘瑾传》卷304。
  [16] 《明史•宦官传序》卷304。
  [17] 《鳌峰胜观亭记》。
  [18] 《尚公桥记》。
  [19] 《明史•职官志四》卷75。
  [20] 《明史•食货志五》卷81。
  [21] 《明通鉴》卷十九。
  [22] 《鳌峰胜观亭记》。

◇林立柽
《林氏研究》第七期(1999.10.25)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明代 宦官 政治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