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瀚论姓氏源流

时间:2011年03月22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文安公由於他的学识与声望,曾为许多族谱作序,《文选》收了四篇,按年代先后为:黄山郑氏(1471)、埕浦林氏(1473)、竹屿邓氏(1481)、濂江林氏(1518)。笔者还看到控鹤凤池林氏康熙辛亥(1671)修谱序曰:“我家之谱原有手抄册,乃曾叔祖东严,东泉二公所修,我十四、五岁时见此谱其册首之序乃东林文安公瀚之笔……。”可惜原文已佚。
  文安公登进士第后,历官翰林院编修,与修《通鑑纲目》,擢修撰,与修《宪宗实录》,兼经筵讲官,晋国子祭酒。这些官职皆涉及国史编著和史学研究的范畴,必须由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者任之。作为史学家的文安公写的族谱序,皆翔实有据令人信服。

寻根溯源  史实为据

  《文选》收的四篇族谱序,四个家族的始祖皆来自固始。闽人祖先那么多来自固始,占今一些史学家曾提出质疑,是极须研究的课题,这里暂且搁下不谈。固始地处中原自古隶属光、寿二州,是古代动乱争战之地,百姓迁徙频仍。如今,许多源出固始的姓氏,祖宗的居地、谱牒、墓茔、史料多已湮没无存。以林氏为例,固始县史志研究室许竟成先生1997年5月来福州参加“迎香港回归纪念林则徐暨福建省首届林氏源流研讨会”时,撰有《固始与闽台林氏一脉相承》一文称:“初步考察固始林姓近千户,大体分为四支,皆于明、清时代由闽地转迁固始。四支堂号分别是:九牧堂、崇礼堂、五福堂、老祠堂。”可见,五代前迁闽的林氏在固始的祖宗遗迹、文物已很难找到。故凡固始迁闽的绝大多数家族,世系上溯只到始迁之祖为止,再往上则中断难以考察。
  《永泰埕浦林氏重修族谱序》①,虽撰于526年前,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明成化九年岁在癸已(1473)春正月既望,埕浦林氏封川县知县克正公,到京朝觐,特请在瀚林院任国史编修的文安公为其高祖尚友公续修的家谱写序。当时埕浦林氏对祖源何所自有疑问,也就是当今仍困扰着一些林氏家族的问题,究竟出於“固始世系”?还是出於“晋安世系”?文安公对此在序言中作了科学论断,首先他否定埕浦林氏是“晋安世系”:“林之厥初禄公,随晋代迁闽,其后枝分派别,远而益繁,同姓而不同宗,邈无可考。”②然后论述曰:“及阅克公谱载,自固始始迁之祖曰源者,至今历世二十有六矣。始居凤池,再迁玉融,终于永阳文波之梅山。”③始祖自何处迁来;始祖名讳;已传衍若干代;始居之地,再迁现居之地。判断祖源四个要素俱备,埕浦林氏是来自固始无疑。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新修的埕浦林氏族谱中,收入论及祖源的序言,除文安公序之外还有乾隆丙申(1776)、嘉庆乙亥(1815)、1996年等三篇序,都说埕浦林氏是九牧之后,但文中皆缺乏必要的依据。笔者在1998年1月28日刊印的《林氏研究》第二期,发表《读谱札记》一文,对此曾有过评论。
  《文选》收濂江林氏家谱历次序九篇,首篇是文安公父元美公《天顺壬午(1462)修谱序》,序曰:“稽我远祖,五代间自固始入闽,入居斯乡,因用吾姓而名之浦曰林浦、岐曰林岐、桥曰林桥。……由昔而今五百年余,……” ④何时自何地入闽,卜居何处,已若干年,脉络十分清楚。始祖名讳缺,因濂江林氏谱牒毁於兵燹,前十代祖宗名讳失传。五十六年后,文安公在《正德戊寅(1518)重修序》中对源流做了详细补充:“……先祖赠尚书公⑤掇集兵燹之余。断自十一世而下,谱其可知者,至十三世衍为六支,以礼、乐、射、御、书、数别之。其详,具於吴航刘宗献先生首序。”⑥刘之首序失传。以上两序确定了濂江林氏是“固始世系”,历次修谱皆以此为据,至今延续537年。一些迁徙外地的支派,因关山阻隔与祖地失去联系,故也有元美公、文安公论断影响不到的地方。如宋末元初迁到古田、闽侯、闽清一带的道公支系,元代迁出的射房闰公支系,永泰白云、连江中麻、闽侯茶苑林氏,以后都接到九牧,人数有数万人之多。主观原因是修谱人族史知识缺乏,客观上是受明、清时代盛行之“凡闽中林姓皆其(禄公)后裔也。”论点的影响。但先人虽接错了世系,仅限於将九牧诸公画像、小传列在族谱之卷首,并未将始祖接到那房那派上去。严重的问题出在今天,因受社会上以修谱为营生,骗取钱财的所谓“修谱专家”之怂恿,竟将支派之开基祖硬接到九牧某房某公之下。所以加强族史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是非常重要的,是当务之急。

广搜博考  足其未备

  文安公在《重修邓氏族谱小引序》⑦中,述及濂江林氏源流,文曰“予登成化丙戍(1466)进士第,援例归省,暇与诸弟广搜博考,做世谱以足其所未备。自一世至八世略而弗详者,疑以传疑也;自九世至十三世详而弗略者,信以传信也。迄今又十又七载,子孙蕃衍,谱不再续,使今日之近者,后人视之复……(后文缺)⑧”这段话对濂江林氏源流之研究是弥足珍贵的,使我们了解到文安公等先人为寻觅濂江林氏祖源曾尽心竭力。“广搜博考,足其未备”仍然是今日我们研究濂江林氏源流乃至各姓氏源流所应遵循的祖训。
  濂江林氏前十世失传是萦系后人的一个不能忘却的遗憾,其谜底应该由一代接一代的子孙不懈地努力,将其破译出来。现存谱牒中十一世只存三人即十七公,二十公,二十三公,没有名讳,只存排行,假定二十三公是同辈份最小的一位,十一世中也要有23人,还有20人失而未传,他们的子孙,现在何处?前十世祖宗的踪迹为何难以寻觅?笔者四年前曾撰文论及此事:“主持永乐已未修谱的是入闽二十世孙,只收进十一世以后可知者,始祖至十代无从查考。明代林浦高官名士云集,林瀚等更是显赫一时,当时距始祖入闽时间方四百余年,尚不能考查清楚,今人更是无从着手,只能留下遗憾而已。此事笔者思之再三,林浦历史上必定出现过重大的变故,遭迂灭顶的厄难,以致於族谱都续不全。自五代始祖人闽传十余代约三百余年,正逢宋、元交替的动乱时期。南宋末,群臣拥端宗赵昰乘船逃离临安,船队沿海至福建,端宗的行宫即设在林浦,至今乡里泰山殿还供奉着端宗和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雕像。元朝对曾住过宋末皇帝的林浦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当时遭灾的程度,可想而知。”⑨1999年3月,笔者听林浦村人铮老先生谈及元美公祖上房屋在那时曾被焚毁。文安公为何在《重修邓氏族谱小引序》中谈及林浦祖源之事,因竹屿邓氏在宋末元初之遭迂与濂江林氏类同:“珙案先世居闽之瑞圣里,其地曰竹屿。旧有族谱,元季骚绎,族之居室,大遭煨烬,其谱遂亡。莫详其先之所自先,与其祖之所自始……。”⑩文安公在叹惜邓氏旧谱灰飞烟灭之余,写了有关林浦祖源的一段话。文安公虽未找到濂江林氏前十世的线索,但他务实地做出了判断:一世至八世(正德戊寅修谱序改为一世至十世),传说纷纭,难以考证,只好略去,家谱不载;九世至十三世(正德戊寅修谱序改为十一世至十三世),传下祖上的排行和名讳,应载入家谱。
  研读文安公四篇序言,受益匪浅。他的一些精辟论断,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仍在指导着我们正确进行姓氏源流的研究。
  ①  《文选》20页。
  ②  《文选》20页。
  ③  《文选》20页。
  ④  《文选》224页。
  ⑤  林观,字用宾,号敬斋,生洪武庚申(1380),卒永乐壬寅(1422)以子元美贵赠知县,以孙瀚贵赠吏部尚书,以曾孙庭囗贵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
  ⑥  《文选》224页。
  ⑦  《文选》20页。
  ⑧  《文选》20页。
  ⑨  《海内外林姓源流》177页。
  ⑩  《文选》20页。

◇林立柽
  《林氏研究》第八期(1999.12.25)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姓氏 源流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