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陈入闽的孔著公后裔的播迁

时间:2011年03月21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唐总章二年(669年),戍卫左郎将陈政奉旨率兵三千六百人共四十五姓入闽,平发生在泉州、潮州之间的“獠乱”,咸亨元年(670年)陈政战事失利,退守九龙山,陈政兄弟陈敏、陈敷率府兵三千共五十八姓,南下驰援。仪凤二年(677年),陈政病故于军中,其子陈元光以玉钤卫翊府左郎将衔代领兵众,垂拱二年(686年),在泉潮之间增设漳州,漳州从建置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根据目前的族谱资料,林氏最早迁入漳州的,为这批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开漳的将校府兵眷属的后裔,有文字记载的主要有军谋祭酒林孔著,府兵校尉林章,府兵队正林光非。本文主要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介绍林孔著一支的后裔情况。因目前资料较少,希望知情者能提供线索,给予帮助。
  林孔著,字秉序,谥鼎峙,河南光州固始县人[1]。生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唐贞观间任长史。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随陈政入漳平叛,娶陈政第九女为妻,另有夫人阴氏、凌氏,政殁,以佐妻弟陈元光平蛮开漳,及平置郡人,居漳州西安。西安位于柳营江(今江东桥)东二里,原为唐军入闽驻地。林孔著戎马生涯,晚年隐居山林,在此建仰盂岩,以山岩为祠。唐开元十年(722年)五月廿一日忌日,殁后葬于仰盂岩之侧,俗称“知高垄”。宋绍兴三年(1133年),由蒲阳黄妙应禅师为之改葬浦南龙峙山下三片石下,坐庚向甲,为四乔木之首,穴名“渴马饮泉”,又名“飞凤衔书”[2]。宋绍兴二年(1132年),追封二十八承事,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进封“竭忠谋国将军”[3][4]。
  孔著列一世,生有六子,曰承贵、承华、承美、承缨、承业、承基,除长房承贵、三房承美外,其余只知次子承华生三男,四子承缨生六男,五子承业生四男,为潮州判官,六子承基生一男,至于世系皆不明。
  (一)铜壶派系:
  承贵为孔著公长子,列二世,生金,金生贤,贤生晰、昭。晰列五世,明经及第,升为彬州刺史,与裴体、李邵为一时之名士,生四子,三日大猷:昭列五世,生大烈。大烈列六世,太和二年戊申(828年)制举人,生肘皙、以皙、任皙,时皙生禄、远(光)。禄列八世,受封侯爵,分居福州东园[5]:远列八世,兴化教授,后为太子詹事[6]。生九子,曰增、神、箕、义、恩、政、瑞、厚、德,世称“九龙”,各为州牧,子孙多居兴化府[7]。义列九世,义生益,恩生修,政生元,修为宋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元为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8]。益列十世,生疏,琉生其仁,其仁生柏、壁,柏生孝、敬,壁为宋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9],适追录孔著公为竭忠谋国将军。
  孝[10]列十四世,字应森,生宋嘉泰二年八月二十日(1202年),于宋嘉熙年间,奉差平和镇守泮池径及铜壶径防卫,遂家坂仔铜壶,为铜壶派祖。原配吴氏生愿[11]。愿生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配吴氏生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
  千一郎列十六世,迁居潮州,其后裔又分衍长泰横山、漳州市庙后:千一郎生子均懋,均懋生原长、原寿、原德。原长生壮、宗宁、仙福;原福生仙福(继?)、仙忠、仙贵、敏仔、敏初。
  千二郎列十六世,移居南胜镇法华村,生荣崇、荣耸,荣崇生宗臣、宗宦、宗临,宗臣生道学、道黄,后裔分布在法华、龙心、小龙溪、糠厝、安石坑、义路、子坑等二十八个自然村。道学生仁卿、义卿、德卿。义卿为寮前祖,德卿为云霄古楼祖,分衍云霄溪塘后莆[12]。
  千三郎列十六世,生崇德、崇辅、崇忠[13]。
  崇德列十七世,生元至治元年,生元成、柏轩、佑初、柏岭、柏岑、佑成。柏轩列十八世,生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配高氏生园林、直斋。园林房传到二十九世永臻、永绍迁台湾,子孙分布五美楼、翠微楼、水镜楼、牛尾楼、仰南居、火烧楼、黄坡楼、径口厝等八个自然村。直斋房子孙分布南山楼、河山楼、顶楼仔、赤楼仔、黄坡楼、圳头楼、巷仔克等七个自然村。柏轩后裔分布平和、永春、广东饶平、台湾彰化、台中、台北,菲律宾等。柏岑[14]生北山、文昌、烈斋。文昌房子孙分布河角楼、后厝楼、下尾楼、溪州埔、顶厝楼、犁壁斗、徐水坑、梧桐厝等八个自然村。北山房子孙分布浚心楼、太古山、宝斗楼、下坂楼、新楼仔、山仔脚、黄斗、斑鸠飞、桃仔斜、白蚌、径口楼、柯仔厝、长脚楼、竹篙楼、石鼓  楼等十个自然村。烈斋房子孙分布在下田楼、仁家楼、环溪楼、砖仔楼、溪仔楼、林埔尾、虎壁堂、坂  仔圩、顶新楼、下新楼、狮子楼、黄境楼、寒寮坑、长箱楼、密仔厝、洋仔社、大沓湖、下埔湖、省坑社、石  古大厝等二十多个自然村。柏岑子孙散居金京洋、东凤、下尾、宝南、民主等六十八自然村。分居莆  田、浙江温州、广东惠州、惠来、台湾等地。
  崇辅列十七世,配章氏生显祖、显闾。
  崇忠列十七世,由坂仔铜壶迁居山格下埔,为下埔始祖:生四子大一郎、大二郎、大三郎、大四郎。大房聚居铜头、下埔、溪埔楼、坛坂、溪仔平、下洲、芒仔头、山格圩;二房迁居龙海程溪小石码村;三房散居馆溪镇的岩坂村、大湖村、溪边楼村、宝镜村,以及山格镇平寨田村的田中央、厝棣仔,宝丰村的石龟、客仔前;四房散居山格镇三美村的洲仔尾、口厝、大路顶、马州、溪州、北溪,平寨村的埔坪、侯山、山寮、山边、白寨仔等。
  千四郎列十六世,素秉教学,迁居漳州,为旗纛庙之祖,生子均华。均华生观佑,观佑生真养。
  千五郎居平和,为磅溪、竹树之祖。
  (二)祖庙派系
  孔著公传到十三世建山,时宋仁宗年间(1023 - 1056年),居住西安的孔著公后裔人口较少,地名已改为吴宅,建山公返回故土西安定居[15]。生一字曰振西,寓意振兴西安[16]。”孔著迁墓之后,建山公后裔守祖庙祭祖,称祖庙派。振西列十四世,生武贤、纯贤、仁贤。
  武贤列十五世,国学生。居西安。衍前山、后厝、卓厝、东庵[17],传二十六世文兴为恒苍开基祖。
  纯贤列十五世,居仓里、福井,分金桐:纯贤生十三郎讳粹夫,为过井开基祖。十三郎生二十七郎,后裔林白溪于明迁安徽定远正堂。
  仁贤列十五世,自南安迁南平。生二十六郎、十四郎。
  二十六郎列十六世[18],时值倭寇,由南平别徙潭头社、吉上社。吉上社廷竹生应寅,应寅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移居台湾,生该然、安然、如然。安然字平侯,为柳州知府,生国仁、国栋、国华、国英、国芳。国仁为饮记房祖,国栋为水记房祖,国华为本记房祖,国英为思记房祖,国芳为源记房祖,和称“饮水本思源”。国华生维让、维源,维让生尔昌、尔康,国芳生维得、维源(继)。维得生彭寿、鹤寿、嵩寿,维源字时甫,为台湾恳抚大臣,生尔嘉、祖寿、柏寿、松寿,三代人在台湾板桥置“林家花园”,在潭头社置“永泽堂林氏义庄”,在鼓浪屿置“菽庄花园”。
  十四郎列十六世,生二十八郎,二十八郎生三十三郎,三十三郎生四十郎,四十郎生茂松,茂松生国荣,国荣生逸叟:逸叟列二十二世,居吉洋,生正光、正跃、佥政。佥政生进泽,进泽生俊品,俊品生汝弼、汝恕、居仁、汝道、汝仪、汝该、汝淋。汝道列二十六世,生邦宪、邦袋、邦调;邦宪居吉洋福清,邦袋衍诗朋、土楼,邦调居天宝珠里五里沙[19]。
  (三)祖墓派
  孔著公三子承美,酆州长史,生有三子,长子明卿讳龙德,次子云卿讳虎德,三子深卿讳凤德。龙德列三世,生严、俊、雅。俊列四世,登元和初博学宏词科,为盐铁转运使。雅列四世,移居溪园,为溪园开基祖。
  孔著公墓迁葬,承美公三房在溪园村守祖墓,称祖墓派。溪园按龙德、虎德、凤德分三房,五世至二十世已失传。
  长明卿房外迁主要有:二十三世细住、仲义于明洪武九年抽湖广安陵卫军。二十四世昌龄讳居观移居汰内侯卿,为后坑祖,分派汰内、后坑、官古。二十四世如古、智古移居栏马头,为栏马头祖。二十四世统生字精一,号五官,移居汰内坡头,为坡头开基祖。二十五世浮山移居平和南胜溪园,为南胜溪园祖。二十五世钦显移居长泰甘棠乾,为长泰甘棠乾祖。二十八世庭俊移居东坑,为东坑祖。二十八世庭泰移居环溪,为浦南园坑祖,后裔明宇由漳平迁龙岩白沙,明宇曾孙绵村定居于广东陆丰。二十八世宗瑞移居寨坂,为华安寨坂祖。另外还有二十八世庭芳移居长泰南门,二十八世庭弼移居长泰寨头、二十八世庭辅移居大鹤、二十八世国助移居白礁等地。三十一世学闵等迁往木棉,学曾等往大田县,硕圭等往吴仓。
  二云卿房外迁主要有:二十四世大雅先移岗洲,后移居恒苍山头社,为山头开基祖。三十一世文镇、特镇由山头迁长泰产坑,三十三世时策由山头迁惠来小山头。二十五世容德、容礼迁云霄径心铺,后值乱迁平和安厚,为安厚开基祖,分衍云霄拓林。二十六世良质移居栗林,为登科内林开基祖,二十九世松由内林移居光坪,三十一世三仔由内林迁漳州浦头,太仔、细仔迁塔后。二十六世宗信移居平和,衍龙丰头、高寨、墩下,后裔林颜移台湾宜兰罗东。二十六世华柏移居浦南内坑,为内坑开基祖。二十六世宗记讳民则移居漳浦马山(今在云霄东厚镇),二十六世宗仁移居漳浦新路,为漳浦新路祖,分衍云霄竹港、广东惠州小岭、潮州、南澳、台湾等地。三十一世日祖移居南山。
  三深卿房外迁主要有:二十四世君用移居岗州,为洲头开基祖。二十九世元瑞移居田坑,宗瑞移居寨坂,期盛移居高层,良瑞、宝仔移居银塘。三十世长茂、长森移居许茂洲,现与港西社林氏合住。
  至于移居外省,主要是广东惠州、徐闻为最,林九忠先生曾对祖墓派花很大力气做了“孔著公后裔播迁情况表”,略做修改,作为本文的附录,在此申谢:参考资料:
  1.林凤池,《溪环社崇本堂林氏族谱》,清咸丰十一年,漳州浦南溪园[20]
  2.林本巷,《西安林氏红系图》,民国六十一年,福建龙溪、台湾桃园大溪
  3.著不详,《南平林氏族谱》,年不详
  4.王国口,《板桥林氏家传》,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福建龙溪、台湾台北板桥
  5.王国囗,《板桥林本源家传》,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福建龙溪、台湾台北板桥,林本源祭祀公业
  6.林泗川,《板桥西安林氏家谱》,民国二十二年(1923年),福建龙溪、台湾台北板桥[21]
  7.林宝树、林汤盘,《平和坂仔铜壶林氏族谱》,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福建平和、台湾台中
  8.林王由,《铜壶林氏族谱》,1990年,铜壶林氏文史研究会,福建平和
  9.林王由,《续修铜壶林氏族谱序》,1987年,平和县坂仔乡
  10.林毅,《平和坂仔林氏总谱》,1996年,平和县坂仔乡
  11.林惠民,《恒苍文峰林氏族谱》,手写本,龙海恒苍社内
  12著不详,《山头集英堂林氏世系族谱》,年不详,龙海恒苍山头
  13.林惠民,《西安林氏肇西堂建山公世谱》,年不详,龙海角美
  14.陈永安,《陈元光入漳的人口播迁活动初析》,厦门大学出版社:《陈元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年
  15.沈世纪学术研究会,《重新评价唐朝护国开漳的丰功伟绩,凝聚海内外八十三姓裔孙开辟漳州新纪元》,1996年,
  注:
  [1]  据《平和崎岭下楼林氏族谱》提及“吾祖本是名家望族,原出于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为林放公之五十八代孙”,“曰明公同其妣罗氏,移居平和县东关崎岭承坑下厝田,时平和为南靖县属”,汝宁府为今之汝南县,与固始县(属光州)不同,由此观之,铜壶谱林孔著,字裴章,即大方伯成远公,应是林章,属误抄下楼谱。
  [2]  可参见芗城区民间文学集成浦南镇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芗城区浦南镇分卷》,1991年,四乔木为“溪环林家”、“水流宋家”、“渡东李家”、“碧溪杨家”等带木旁的四姓,黄禅师氏在漳州为四姓做了四门风水。
  [3]  时漳州民间大量封神,可参见张兆基,“闽南‘陈元光神系’庙宇及崇祀习俗考”,厦门大学出版社:《陈元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年
  [4]  祖墓在1996年由林亚根、林清福等重修。
  [5]  福州东园在今福州火车站附近,村民皆亡于倭寇。
  [6]  林远于宋建隆元年庚申(960年)任兴化教官,时漳州属闽国,漳州于978年才纳入宋版图。
  [7]  此处记载,类似“九牧林”,似有穿凿之痕,录以待考,部分谱为远生七子,无箕、瑞、德,多衍。铜壶谱作增、神、箕、义、恩、衍、政、瑞、厚德,厚德为郡里学生
  [8]  地方志傲宋元佑三年(1088年)特奏名。
  [9]  地方志在1166年科举榜只载林宗臣,字寔夫,官列主簿,待考。
  [10]  据铜壶谱,林孝祖宅地为漳浦县云霄镇将军山后坪,然林修、林元科举列在龙溪县,
  [11]  部分族谱为孝生显。
  [12]  据民国《云霄县志》卷6氏族有“明天启二年(1622年),广东古楼迁入,传十一世,始祖林宅”,有一支迁福州鼓楼,待考。
  [13]  有的谱称千三郎生崇德、抚惠、崇忠
  [14]  有的谱为柏岭。
  [15]  建山不知出于孔著公第几子,据传祖宅东庵,原系驻兵于龙溪古县,惜东庵族谱已毁。
  [16]  可参见“漳州历史纪要”:1026年,漳州暴雨成灾,损坏甚多民房;1032年,漳州大旱,饥荒;1033年,漳州、龙溪疟疾流行,时祖墓未迁溪园。
  [17]  东庵后一支迁东美桥顶,现散居水头、漳州新桥头,
  [18]  二十六郎按字序应为十七世,待考。
  [19]  天宝五里沙现建有“林语堂纪念馆”。
  [20]  本谱在明林泰于弘治元年(1488年)所编,明崇桢七年(1634)续编的基础上增补而成,
  [21]  开基祖为林知。
  [22]  笔者通信地址为:福建漳州市元光南路银苑花园7 - 404(邮编:363000),网址为lin04.topcool.net欢迎访问

  林俊辉
《林氏研究》第十四期(2001.12.28)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后裔 播迁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