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漳浦林氏源流存在的问题
在林氏源流研究中,发现古代先辈修谱时,错接祖源,世次混乱的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的祖先多为战乱逃难、灾年逃荒而迁居异地。先求生存、艰苦创业,无暇顾及他事,后世子孙修谱只依口传,祖源、世次已无法稽考,错讹甚多。
而今有些修谱者不顾史实,还怪祖先无能,往往凭道听途说,就信以为是,急于求成,出现攀附名门望族,错接祖源;出现联宗、联谱,认错门户。使本有差错的祖源又添一乱,目前,漳浦出现的问题很突出,表现如下:
漳浦林姓来自不同支系有六支,在民国末期搞联宗以壮大力量。在西埔社筹建总祖祠。至今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漳浦林姓同一祖系,各执已见,争议不下,不能达到统一认识。
又如乌石林,旧谱记载源自长乐后市,修谱中对祖源看法不一,争论不休。最后各接各,苑上宗(大房)承接八牧林迈派下,浯江三宗(二、三、四房)源接长乐慎思派系。
再如沙岗林,历来承接园头祖,拜祭国头祖公、祖妈六百年,去年修谱时,说他们认错祖公,拜错祖妈。而沙岗林宗支涂楼林姓照样承认园头祖。亲兄弟,同支不同源,令人哭笑不得。
目前,漳浦各地正在搜集、整理谱牒资料,普遍存在祖源来历不明,对林昌的世系争论也较多。因而,在此对游洋林家世系若干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游洋林家源出晋安十六世林昌,其后裔宗谱历来没有统一整理,各谱记载有差异,世次代数有错,查阅有关宗谱资料,有以下几个问题须要探考,以求统一认识。
(一)世系断层,宗谱称昌公生子萍,萍公生子廷玉。萍公在唐贞元年间(785 - 804)明经及第,而廷玉生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两者相距四百多年,不可能有这样的父子关系。明显断层,虽经多方探索终不得解。现有攀龙社林氏家庙的楹联可作佐证,廷玉公之三世孙林子华于元末迁居攀龙社,其家庙龙山堂神龛的楹联写着:“鹭厦分居六百年前开基可考,龙山启族廿二传后衍派无穷。”又一柱联:“历年六百余燕翼贻谋洋洋如在,传世廿二后崇功报德念念不忘”。宗谱载明披公生于唐开元二十年(733),以此推断,昌公出生应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左右。子华公于元至正初(约1345)肇基攀龙社,两者相距六O八年,符合“历年六百余”和“六百年前开基可考”的提法。再看子华公本身按昌公裔孙二十二世(列晋安三十八世),平均每世出生年龄相距二十七岁多,从世次的年龄和晋安系三十八世出生的年代(元大德年间)也相近,不知是巧合还是史实,只是断代十七世,其祖先无法稽考。
(二)鹭厦林深祖源有异说之因,鹭厦林旧族谱没有上接祖源的记载,明显标志是林氏家庙的大门联:“十德堂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横披:“十德呈祥”。从中看出鹭厦林不属九收世系。省内外林氏宗谱历来将鹭厦林承接在昌公派下。一九五七年台湾江万哲先生编纂的林氏族志、族谱,一九八四年林恩顕先生主编的林氏大宗谱及省内各种版本的族谱均承接昌公。清雍正、乾隆朝时期,鹭厦林子孙渡台甚多,出了闻名于世的台中雾峰林家和台北大垦首林成祖,他们从大陆祖家带去族谱,加以整理续编许多宗谱。原台湾省政府委员林献堂、台湾《民报》社长林幼春编纂《林氏家传》、《西河林氏族志》、《台湾雾峰林氏族谱》。林跳编写《西河林氏族志》,林铭勋编纂的《西河堂上林氏历代高曾祖妣宗支族谱》,林益涂,林登锡编写的《板桥后埔林氏族谱》等,也都源接昌公。
鹭厦林族谱出现港口房分派的记载,来源于清宣统年间,汀州府上杭县一宗人将赴泉州督标,路过鹭厦,知是同姓而认亲人,并为鹭厦林编写祖源世系,说是出自九牧二房藻公之后,长子爱公之传。传至十六世万一郎公生大兴、大用、大梁三子,大用生七子居漳浦,大兴、大梁移居云霄、明初永乐甲申年再移上杭县。今查阅闽台林氏宗谱,均无此世系,倒是有光绪二十一年攀龙社生员林朝盈摘录本,咸丰四年下宫社林卓焙手抄本两本同一样记载:“吾祖和义公字鸿虞,宋末卜居东庵鹭厦社,传生大用,孺人杨氏生七子。并无大兴、大梁之名,试问?和义公既居鹭厦,哪有生长子大兴,三子大梁没有记载的道理,各地宗谱都公认藻公无亲生子,以惠为嗣子,又哪来爱载二子呢?纯属编造:
近期看了平和铜壶林氏世系表和芗城区浦南镇溪环社崇本堂林氏族谱,感到疑点颇多,对和孝公的祖源世系也予一议,
(一)有关和孝公祖源的记载,省内外林氏族谱历来称和忠、和孝、和义为三兄弟,承接昌公世系。和孝公字应森,廷玉公之次子,奉差镇守平和泮池径防卫,遂家坂仔铜壶,为铜壶派始祖,乃系根据饶平县子华祖本支族谱之抄本,今铜壶派系出孝公,
铜壶三世千一郎、千三郎的后裔多渡台,他们在一九八三年成立板仔铜壶林氏族谱编纂委员会,编写《平和板仔铜壶林氏族谱》,还有林维忠先生编写林氏族谱,林梅青先生编写漳和林氏族谱等均源接昌公派下:
(二)和孝与孝一字之差,祖源不同,铜壶林氏族谱称林孔著是坚公的二十三代孙林放公的五十八代孙,列长林81世,是铜壶的直系祖。开基祖是孝公,讳应森,是林孔著公的十三世孙柏公的长子,列94世。世系如下:81世林孔著生六子:长承贵、次承华、三承美、四承缨、五承业、六承基为82世,承贵生一男名金(83世)、84世贤、85世晰、昭、86世大烈、87世时哲、以哲、任哲、88世禄、光(溪环族谱称光为远,为兴化教谕,后为太子詹事生九子)89世坛、神、箕、义、恩、衍、政、瑞、厚、德(溪环社族谱称:“世称九龙”,各为州牧,子孙多居兴化。似有张冠李戴之疑)90世益、修、元,91世玩、92世其仁、93世柏、壁、94世孝、敬。以上世次与溪环社族谱同,不同的是溪环社族谱将林孔著列为一世起算。以下世系与昌公派下相同,孝公即铜壶一世祖,此是和孝还是孝,一定之差,二世愿公、三世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
溪环社族谱只记载三子承美公生三子,长龙德、次虎德、三凤德,三房子嗣在漳传衍,并无提及长子承贵世系承传去向。至明弘治元年,始由第廿六世裔孙,景泰庚午科举人,镇江府同知林泰“据以一、二断简残篇、兵烬之遗”,以“爰稽故箧、周访宗耆”之法,自甘一世起纂集成谱,以为一姓之实录,俾后代有所稽考云尔!明崇祯七年纂修序言提到二世以下旧谱无复有存,只以龙德、虎德、凤德为长、二、三开房,二世以下为阙文,自此以后则二十一世另提。咸丰年间又重修,也没有提及承贵及其后裔的传衍和播迁,更无提起兴化“九龙”,疑为后人编造附加。
(三)世次不副。明天顺年间进士,广东布政使林同在族谱序源流追远考云:在唐高宗时,禄公七代孙则有孔著为开漳陈王之婿,并章公同出随军讨平数语。按七世孙算则长林七十一世。铜壶谱称孔著为八十一世,多十世,和孝(昌公系)列长林一百世,铜壶谱列九十四世,则少六世,时跨越更大,81世的孔著公于唐总章二年(669)为“军咨祭酒”职随师入闽,对照81世九牧派下的顾、惠之辈登第出仕约在元和至太和年间(约825)两者相距一百五十年左右。
(四)外迁异地,没有承贵公的后裔,也没有孝公这个人,孔著公的后裔至为繁盛,其子孙迁徙遍布本省及南方诸省,本府七县皆有裔孙移居,外州县则有:大田、福州、同安、漳平、厦门等县市,移居外省当数广东的惠州、徐闻为最,其次潮州、揭阳、惠来、普宁、南澳、海(陆)丰、澄海等县。甚至广西柳州、钦州、浙江温州,乃至东渡台湾、南下“过番”。溪环社族谱记载从元末、明、清罗列一百六十多位的世次,名讳暨迁徙地名。较大宗另立世系,唯独没有铜壶泱泱一族,也没有兴化府光(远)公,显赫的“九龙家庭”。人们不禁要问:承贵公的传衍世系是否真实?令人不解。
我之一孔之见,权当抛砖引玉,请予赐教,更希望有关士认真对待自己族系的祖源,为祖先和后代子孙负责,以史实为依据,认真甄别,有错必纠,有讹必改,共同努力,接对祖源正根固本,修好族谱,为后代子孙立新功。
林智诗
《林氏研究》第十四期(2001.12.28)
上一篇:随陈入闽的孔著公后裔的播迁
下一篇:一代邮表万世楷模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