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与青芝山

时间:2011年01月10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林森先生初至青芝是接孙中山先生电,卸福建省长任的当天。林森早已久慕明侍郎董应举所辟百洞山胜名,卸任得闲,遂应挚友,琯江徽社发起人林焕章之邀来游,夜宿青芝寺侧梅花楼(徽社社址),遂结识觉非掸师及徵社陈彦超等同仁。偕邀胜景,因羡青芝岩洞奇绝,景色清幽,追幕明人叶向高、林九我、董应举诸贤,极喜虎洞环境,遂生购地筑庐之念,以为晚年退隐之所,并以“青芝老人”自号。
  林森购得塘头林九指及其族从鲤鱼园至莲花山公地,立“陶江界”碑为记。同时结识该乡林伦镇,爱其淳厚纯朴,遂托筹建别墅事。并因宗亲之故,亲书“泽远流长”匾额赠给塘头林族。于是,林森遂亲自设计别墅,筹划园林布局,且亲寻水源,得三泉后,接孙中山电召,赴广州,旋任大元帅府建设部长。是年秋,他自拟别墅名,泉名,亲书“啸余庐”、“泽泉’、“勺泉”、“廉泉”及“常关”寄回镌刻。翌年别墅竣工,林森极为欣喜,遂请觉非禅师管理,公余他也常返“啸余庐”度假。
  1926年夏,在南京主持中山陵建设的林森大病初愈,因思自己年近六旬,去日无多,遂返百洞山筹建藏骨塔,并请胡汉民题写“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建于闽侯百洞山之阳”刻石。并嘱觉非禅师在他身后将塔北第三层阶石拆开放入骨植。另铺设了从塔至啸余庐、望江亭至半山亭两条石路;修葺了虎洞、一片瓦、一线天、桃源洞、九曲洞及蝙蝠洞诸胜;还开辟了啸余庐后园,种植奇花异木,凿东觉岩;且在站岗亭至虎洞间植松,取“万松岭”名。
  翌年,伦镇病卒,林森闻讯亲书挽联悼念,且厚恤家属。是年秋,林森自庐山返尚干为生父道炳、嗣父道举举行神主人祀宗祠仪式后,遂至啸余庐与尚干族人议修《陶江林氏族谱》,并在庐前横亘路上的巨石中刻下“不为米折腰”的警句。并特在界内拨地作为与他同在台湾加入兴中会的老友、福州《建言报》社长材雨时(泽人)的葬身地。随后,又回南京继续主持中山陵工程,以及迎榇、奉安大典。
  1933年,膺任两年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返闽祭祖,立“尚干林氏祠堂”匾后,又返青芝,童杭时来访,作《题青芝老人山庄》诗,他作《和枕溪同志题本庄》诗:“叶绿花红水色清,卜居田舍寄幽情,许由有冢行无似.抛去历山竞辍耕”酬答。另援笔书写“晚归”、“佛在心头”、“石室”分镌于木鱼石、半山立石及鳖岩上。随返南京。
  是年末,青芝寺前殿被火,林森闻讯即与林焕章等集资重建,并亲自设计了中西合璧别具一格的图案,请焕章主持建筑,并出面聘请名家塑佛像。事竣,他亲书“前殿涌祥光,迨白马载经,声教千年方暨讫;名山开法会,矧青芝献瑞,神灵百洞尽皈依”长联镌于殿前柱。
  1935年10月,林森又乘舰返闽,并带回西藏九世班禅赠送的一尊印度产“白玉佛”,安置东觉岩中,筑玻璃柜珍藏。
  1936年8月,林森在参军长吕超等陪同下,又由南京乘舰回闽返乡祭祖扫墓,在庐小住后返宁。吕超慕其高风,遂出资在寺侧建阁。翌年阁成,林森亲书“松风阁”名镌刻。
  由于抗战军兴,林森自1936年后再也无暇返闽。1939年,觉非禅师圆寂,身在重庆的林森闻讣伤心,嘱将其骨植安置于庐之后园。庐事随托焕章照应,公余他常与焕章等书信往来,非常关心青芝景区的建设及众友人。
  1943年8月1日,林森病逝重庆,因抗战无法归葬,遗言火化葬建文峰,为各国大使吊唁不便,遂未火化葬于山洞双河桥林园。参加丧事的众族人为老人生前曾建藏骨塔于青芝,不同意构筑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墓穴,欲待抗战胜利后移骨回闽,结果未成。藏骨塔虽成虚设,但瞻仰者甚众。
  林森一生有功于国家与民族,在青芝山景区也留下很多遗迹。畅游之余,驻足啸余庐、藏骨塔,众人无不产生景仰之情,追思功绩,缅怀高风!

林森与青芝山

林森在青芝寺题匾、联。 林伟功 摄

林森与青芝山

林森在青芝山题刻及照片 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提供

林森与青芝山

林森在啸余庐门口与好友:林衡可、林泽人、林焕章、林叔向及觉非和尚合影。 

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提供

林森与青芝山

1936年12月2日,林森最后一次会闽,在青芝山啸余庐与南洋回国华侨合影。

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提供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林森 山林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