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时间:2010年08月06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中国狮文化源远流长,而福建狮文化是其中关键的一环。由于闽人播迁海外,从而使福建狮文化对琉球及东南亚狮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祖国宝岛台湾,更是如此。
  自古闽台同省,至清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公元1885年10月12日),台湾方由福建分出,改为行省。80%的台湾居民祖籍均在福建,因此,闽台两地的狮文化自古一体,难分彼此。
  今年初,台湾高建文先生独资在宜兰头城镇建立河东堂狮子博物馆,礼聘台北“故宫博物院”古器物专家楚戈先生任馆长,馆藏狮子实物2000余件。据其欲邀笔者赴台作狮文化学术交流的函件称,馆藏多为闽南狮及广东狮,希望多携全国各种狮子资料以富馆藏与展览内容。显见台湾狮子文物与闽南的关系。
  正如台湾连横先生所著的《台湾通史》卷二十三《风俗志》中前言所云:“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书中还指出“台湾宫室,多从漳泉”。闽台同俗,狮子崇拜所衍成的狮文化现象一脉相承,福建为源,台湾为流。从台湾无处不在的狮雕塑及其功能,不难看出两者师承关系。
  福建狮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可上溯于汉明帝时的西域真狮入贡及佛教传入。前者真狮威慑虎豹熊,成为取代老虎的“百兽之王”;后者文殊菩萨座骑狮、释加牟尼演经作“狮子吼”,同时增加了狮崇拜的分量。由实力、神力合而为一的狮子,在民间遂成为不可战胜的“神兽”。由西向东,从北而南,使民众难以一见的狮子,以口碑形式传入闽中。
  目前,福建所能见到的最早狮型雕塑,首推闽侯县尚干镇建于陈太建年间的雁塔墓座上的石刻狮,随后有唐代的福安县薛令之祠前石狮、莆田县五福大帝庙前石狮、福州龙瑞寺座戏球双狮等,此后五代闽王王审知衙门门前石狮、陵墓前石狮,以及传为永福(今永泰)丑女牛几压屋脊的屋脊、瓦面、墙头陶狮。从宋、元、明、清直至如今的装饰狮、辟邪抵煞狮及狮子图、狮子舞、狮拳、提线狮子、神像脚下狮等等,遂使八闽大地无处不见狮子之踪迹。
  更有甚者,由于石头在古代就有镇宅功能,全国有记录在案最早的石敢当(唐大历五年)就产生于莆田,现存最早的宋绍兴石敢当就在福州。随着时间的衍化,狮与石敢当的结合也在八闽大地单独形成。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带回真狮子途经福建,使狮子传入中国增加了海上的线路,这对福建狮文化产生新的影响。日前据称龙岩、漳平发现了明代狮身人面像,是否与之有关,有待考证。清代狮拳由南少林僧人铁珠等传给民间,使狮拳成为闽侯尚干浦里村金狮武术团的看家拳。民国期间,林森请福州蒋源成石匠铺刻石狮赠中山陵,名闻天下。至于陶烧、泥塑、铜浇、铁铸、脱胎、木刻的狮子也极具特色,寿山石章狮纽更是名闻遐迩。可以说福建与狮子有关的文化现象不胜枚举。
  而台湾狮无独有偶,与福建狮子争奇斗艳,古宅民居、衙门庙宇同样可见狮子踪迹,各类建筑直至神龛,真是无处不在。派生的石敢当、狮石敢当,各地也均可见到。由宜兰到台南、台中、台北、嘉义、南投、高雄等,门前、墙头、屋顶、巷口、照壁,狮型雕塑比比皆是,其中许多狮子均是福建所刻渡海到台。由狮的源流、功能、风格、工艺方面的考证,只能得出“闽台一家亲”的结论。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福州现藏最早的狮子雕刻在闽侯县尚干镇,  泉州开元寺印度教石幢上双狮

   建于南朝陈·太建年间.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代所铸铜狮   莆田五福大帝庙前唐代石狮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由福建雕刻运置于高雄庙宇前的锁大将骑狮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宜兰县一宅门边彩绘狮首泰山石敢当       福州大小陶狮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现收藏陈列于宜兰县史馆内原中山桥石狮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福州十狮莲花座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福州瑞迹寺门内天井抵煞双狮

闽台狮文化的渊源关系

福州龙瑞寺座唐代双狮戏球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闽台 文化 渊源 关系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