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文物

时间:2010年07月14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林禄墓与祠 林禄墓俗称“林厝墓”;墓侧有一祠堂,俗称“林厝祠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九龙岗(原属惠安县辖),今福厦公路144公里处。1992年11月5日,惠安县人民政府第394 号文件公布东晋林禄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是:墓后最远点为墓碑西北侧二百米处,即九龙岗山颠;墓左最远点为“顾道人题刻”处;墓右最远点自“顾道人题刻”沿福厦公路向西南210米处。
  林禄之墓,载于县志历代宗谱和《惠安县志》(嘉靖年修)载:“将军墓在县北十三都龙头岭,有石三簇,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马,诸峰盘旋,形势特异。”据史料载,林禄墓历代均有维修。至明嘉靖四年(1525年),刑部尚书林俊(字见素)方在墓碑上书“莆林始祖晋安郡王禄公墓”。明天启七年(1627年),惠安教谕林齐圣会同举人林徽龙重修,立“龙马毓奇”碑于墓前。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 年)惠安教谕林清标,邀集兴、泉、漳诸族人集资大修,建石坊一座,上书“闽林始祖”四大字,坊柱左书“东晋名藩”,右题“开闽世胄”,并在墓侧建祠。祠分三进,堂中奉林禄神位,东西两壁悬挂状元牌八面。祠内雕梁画栋、石刻、泥塑皆出名匠之手。建筑之秀,遐迩闻名。嗣后,有清嘉庆八年(1803年)进士林启运;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状元林鸿年;宣统三年(1911年)台湾巨富林尔嘉;民国16年(1927年)新加坡侨领林路(南安人)等先后四次修葺。
  文革十年动乱,林禄墓被毁,祠与石坊被拆除,海外侨亲万分挂心。1981年,印尼西河社侨领林元贰带该社申请报告回国,向县、地、省申请重修该墓、祠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3月,经惠安县文管部门批准,成立“闽林始祖文物古迹重修董事会”,推举林梦飞、林诚致、林文豪等海内外知名人士负责此事。经数届董事会多年努力,醵资百余万元人民币修复了墓、祠、坊,海内外后人额首同庆。祠厅为二进,宽3.78丈,深7.18丈,中有雕龙石柱三对,联柱五对,形成十六柱承梁的古式建筑,两侧砌建计二十二房的楼房为护厝。总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现在成为海内外晋安林氏寻根竭祖之圣地,每年均接待不少海外人士。

  孤山 为宋名士林逋放鹤亭、清杭州知府林启林社所在地。该山孤峙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屿。海拔38米,地广约20公顷。这里是风景胜地,也是西湖文物荟萃之处。南麓有文澜阁、浙江图书馆、浙江博物馆、中山公园、西湖天下景庭园;东南面有平湖秋月;山顶有西冷印社;山后有中山纪念亭;北麓有放鹤亭及湖上赏梅诸景。古人有诗日:“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放鹤亭 在孤山北麓。是元代人为纪念宋代隐逸诗人林和靖而建,年年重修。林和靖(967—1028),名逋,北宋初年杭州人。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的传说。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名句,流传至今。亭壁有清康熙帝临明董其昌书、南朝宋鲍照的《舞鹤赋》石刻;亭外附近种了许多梅花,为湖上赏梅胜地。附近尚为创建浙江大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等奠定浙江新教育之基的林启的纪念建筑林社。

  林觉民故居 辛亥革命广州黄花冈烈士林觉民故居,位于福建省侯官县南后街(今改福州杨桥路86号)。故居坐西朝东,是福州传统民居。门外前厅,是排列报事、停轿的场所,堂名有通道连结后进,道旁种翠竹。后进大院厅堂是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前廊后堂,左右厢房,有回廊、天井,后有左右披榭、小天井,有小门通“紫藤书屋”。西有小书斋通后花厅。厅坐北朝南,有小天井,种竹栽梅。厅旁一室,是林觉民夫妇居室。林觉民牺牲后,房屋被谢葆璋(海军部次长、谢冰心之父)所购,冰心小时在此住过数年。1983 年,故居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修复,并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市统建办迁出居民,出资30多万元,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修复(前厅因产权问题无法收回,只修后进,大门改到天井,遂成今座南朝北于杨桥路),并举办福州辛亥革命事迹陈列。故居修复面积 614平方米,陈列面积为400平方米,厅堂按原状陈设;厢房陈列福州辛亥革命史。(一)“革命潮兴,三山觉醒”,(二)“碧血黄花,左海俊杰’;(三) “辛亥风云,福州光复”;(四)“青史永存,天日可表。”后花厅与林觉民夫妇居室陈列林觉民烈士生平事迹。紫藤书屋作为介绍辛亥革命福州籍仁人志士陈列室。

  二七烈士纪念碑 在湖北武汉市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惨案”中牺牲的烈士(林祥谦、施洋等)而立。此碑用花岗岩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 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碑座四面,镶嵌着白色大理石的浮雕艺术装饰,前面为象征工农团结、高举革命火炬的图案,左右两侧嵌有浮雕画图,生动地再现了武汉各工团声援罢工和铁路工人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反动军警英勇搏斗的壮烈场面。座后刻有碑文,记述“二七罢工”斗争中的英雄事迹,碑后纪念馆内还陈列有二七革命斗争史料和烈士遗物,周围繁花簇拥,青松环抱,瑰伟壮观。

  祥谦陵园 在福建闽侯县枕峰山。距福州市20公里。自麓至顶,砌有围墙内有纪念堂、展览馆等,规模雄伟,肃穆壮观。林祥谦(1889—1923)福建省闽侯县尚干镇人。共产党员。著名的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自由,反抗军阀的残酷压迫,坚持罢工斗争,被敌人屠刀砍杀,壮烈牺牲,遗体秘密运回家乡安葬。1963年陵园建成,迁葬于此。

  菽庄花园 在福建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南麓,毗邻港仔后海滨。园主林尔嘉,原系台湾富商,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携眷避居鼓浪屿,1913年秋始建此“菽庄”,为厦门名园之最。全园利用天然地形,借山藏海,巧为布局,分藏海、补山两部分。园门内有一短墙,挡住游人视线,故名“藏海”。右侧为谈瀛轩,其旁即海滨浴场,凭栏远眺,海上风光,一览无遗。向左经花圃,有壬秋阁,沿曲栏再行,有四十四曲桥,横跨海上,蜿蜒可抵山麓,是全园游览主线。桥上有观钓台、渡月亭、千波亭及“海阔天空”等迭石。风晨月夕,在此游憩,令人心旷神怡。自山麓招凉宁拾级而上,为补山园,园中有熙春亭、茅亭等。倚山建有“十二洞天”假山,洞室十二,形状各异而曲折互通,上下盘旋,俗称“猴洞”。。尚有小板桥、亦爱吾庐等错落其间。解放后,园主将花园献作公园,经修葺,遍植花卉,四季如春,游人络绎不绝。

  李贽故居 在福建泉州市南门万寿路159号。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原姓林,泉州人。我国明代思想家,反封建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他以七十六岁高龄,被加上异端的罪名,迫死在河北通州的牢狱中。李贽的先世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移此居住,他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代,于30岁时到河南共城当教官。曾两度回家,死葬通州。故居是一座普通民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现前落只剩一间通道,后落两翼已塌,尚存正厅一间,宽6米,深9米,保持清末修葺时的建筑形式。清同治间(1862 —1874)修理时,曾掘出李贽石质印章两颗,现一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存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天后宫 亦名天妃宫。在福建泉州市南门。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女为海神,据《泉州府志》记载,庙址当时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奉旨修庙。明代派官出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刺加等国,皆来祭告祈祷。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统一台湾,泉州人施琅奏请此神显圣助阵,神号便由天妃进封天后,庙遂称“天后宫”,特予春秋致祭。现存大殿、后殿、两翼亭子及东廊,尚保持清初修理时的原貌,布局构筑颇堂皇。后殿立有婆罗门教式石柱两根,规格与开元寺现存两根一样。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龙柱两根,为闽南石雕杰作,已移开元寺。

  天妃灵应之记碑 原在福建长乐县南山天妃宫内,现移郑和纪念馆内。碑高1.62米,厚0.16米。碑额篆书“天妃灵应之记”,两旁阴刻海水波浪纹,正中涌出一月。碑文楷书三十行,行字多者六十八字,文字清晰,但有九字磨灭。碑框镌刻缠枝蕃莲花纹。明宣德六年(1431年)十一月立石。碑文记述明三保太监郑和出洋船队,每次启航前,都到南山天妃宫祈求庇佑,其中还对航行的时间、船只、人员、编制、修舶设备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可订正和补充史乘记载的错误与不足。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记事刻石,苏州娄东刘家港北漕天妃宫原有《通番事迹记》碑石一块,惜今已不存。故此碑现为记述郑和航海史料的仅存珍贵文物。

  北港妈祖庙 亦名朝天宫、圣庙。在台湾云林县北港镇,地临北港溪右岸。北港为台湾早期与大陆往来的重要口岸,来自福建等地的拓荒者多自此登岸。妈祖相传是福建莆田县贤良港林姓女子,生于宋初,二十八岁在良港湄洲屿“升天”。莆田人在岛上建庙奉祀,被认为航海的保护神,闽粤沿海居民亦普遍立庙供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有闽人傅姓自福建迁台,带同湄州朝天阁的妈祖神像在北港建庙奉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修神殿、拜亭、畔室等,其后多次重修。1905年地震被毁,1908—1912年重建。台湾居民笃信妈祖,不仅视为航海保护神,而且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安民的象征。此庙在全台三百多所妈祖庙中规模最大。每年农历一至三月,来自全省各地的进香团络绎不绝,人数多至数十万。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前后,香客最多。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胜迹 文物

上一篇:著名建筑

下一篇:少穆祠墓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