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济贫

时间:2010年07月14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天下林氏自古就有扶贫振弱之风,近代而来,最著者可称台湾林平侯家,其世代乐善好施堪称世家。
  林平侯名安邦,号石潭,以字行。“籍龙溪。父应寅来台,居淡水之新庄,设帐授徒。平侯年十六,省父,佣于米商郑谷家。性纯谨习劳,谷信之。数年积资数百,谷复假以千金,命自经纪。平侯善书算,操其奇赢,获利厚。”后“办全台盐务,复置帆船,运货物,征贩南北洋,拥资数十万。年四十,纳粟为同知,分发广西,署浔州通判,摄来宾县。嗣调桂林同知,署柳州府,有干才,大府重之。”“寻引疾归。当时时,淡水闽、粤械斗,漳泉又斗,蔓延数百村落,平侯出而解之。而新庄地当冲要,每为两族所争,乃迁大嵙嵌,建厦屋,筑崇墉,尽力农功,启田凿圳,岁人谷数万石。”平侯成为巨富乃乐善好施,遂“开拓淡水野,远及噶玛兰,所人益多,遂辟三貂岭,以通淡、兰孔道。”又“念故乡族人贫苦,仿范仲俺义庄之法,置良田数百甲,为教养费;”“复捐学租,倡修淡水文庙及海东书院。”“道光十二年,嘉义张丙起事,官军伐之,平侯助饷二万两,加道衔。”其自生三子国栋(早世)、国华、国芳。还收养国仁、国英两子。
  平侯子国华,字枢北,英伟有父风。“平侯既老,以家事委之。性孝友,旦夕侍左右,饮食起居,躬任其役。每被谴,跪而受命。”国芳字小潭,“少好技击,及长,折节读书。闻厦门吕世宜之名,具礼聘,以师事之。”平侯卒后,国华于咸丰三年,卜居板桥,起邸宅,“园林之盛冠北台,遇名士悉罗致之。兄弟友爱,共产同居,号日‘本源’。”当时,淡水之地尚多未辟,“国华募佃垦之,引水溉,岁入谷十数万石。”七年,国华卒。
  越二年,漳、泉复斗,祸尤烈。国芳首办乡团,筑城楼,募勇士数百人,备攻守,越十年和。建迪毅堂于板桥,祀阵没,至今犹存。国华有三子:维让、维源、维德,而国芳无子,以维源嗣之。
  平侯孙维让,字巽甫。咸丰九年,钦赐举人,与维源俱学于厦门陈南金。及国芳卒,归台,共理家政。“兵备道丁日健自省渡台,至艋j鲆(今台北),规彰化。维让助饷二万两,事平,以功授三品衔。”面对漳、泉械斗,历年不息,不通庆吊。维让甚忧,“兄弟合设大观社,集两族之士而会之,月谭诗文,给膏火,自是往来无猜。维让性倜傥,好士,维源俭朴,巨细必经。”光绪二年,巡抚丁日昌视台,维源往见。日昌称:“方今海防重大,财政支绌,子为台湾富户,亦当稍报国家。”维源乃捐银五十万两,其母钟氏以晋豫之灾,捐赈二万两。奉旨嘉奖,追赠三代一品,“尚义可风”之匾。已而维让生母郑氏亦以山西之赈,自捐二十万两,赐“积善余庆”之匾。维让两子:长尔昌,字介眉,次尔康,字镜邯。尔康生三子:长熊征,次熊祥、熊光。
  维源字时甫,纳资为内阁中书。光绪五年,台北建城,督办城工,事竣,授四品卿衔。法人之役,兵备道刘驻南治军,而饷绌,乃借二十万。越年,巡抚刘铭传邀礼之,遂捐五十万,以为善后经费。授内阁侍读,迁太常寺少卿。十二年四月,铭传奏办抚垦,以维源为帮办。当时,铭传大拓地利,而维源亦垦田愈广,岁收租谷二十余万石。据传为壮大清海军,尚捐大笔购舰费,被慈禧挪建颐和园之资。十七年,以清赋功,晋太仆寺正卿。二十一年五月,台人自立民主国,设议院,举为议长,不就,遂居厦门。维源有五子,次尔嘉字叔臧,次祖寿、析寿、松寿
  板桥林氏,为台巨富,且乐善好施,辛亥广州之役,林森函林熊征(微阁)助巨金,使福建众英得以赴粤,使黄花冈举义震撼清之国本。除家族主事者外。林氏世有贤妇,国华之妻既以捐资助赈,受锡九重。而尔康之妇陈氏,闽县人内阁学士宝琛之妹也,明诗习礼,守节抚孤。为兄筹办福建师范学堂,捐款二十万,使福建新学得以创办,人才辈出。并乐意出任厦门女子师范学堂校长。其造士育才,功德无量。台湾板桥林氏为国为民捐巨资,数百万两银,助饷助学传为佳话。日本占台,举家返闽,表现了拳拳之爱国心。且为乡邦做出众多有益的贡献。至台湾光复方返台。其后林熊祥、林衡道更着意文献之学,先后出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主委,为台湾文化事业作出不少贡献。
  ①连横《台湾通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下册,页649-651 。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济贫

上一篇:遗迹胜迹

下一篇:孝女存宗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