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贵显

时间:2010年07月14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才子称首

  林 鸿 字子羽,福建福清县人,明洪武中 (1368年前后)在世。15岁就能论文。洪武初,以人才荐,召试,赋《龙池春晓》、《孤雁》二诗,为太祖所称许,授将乐县训导,历官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等职。但他不愿做官,及40岁,就辞官归里,致力于诗。林鸿主张作诗应学盛唐,诗之“神秀声律,粲然在备”,“骨气”与“菁华”并足,“春华”与“秋实”相兼。这是闽中诗派诗论的纲目。归里后,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弟子们互相唱和。著名的凡十人,有郑定、王褒、唐泰、高棵、王恭、陈亮、王佴、周玄、黄玄等,以林鸿为首,称“闽中十才子”。其诗以声调圆稳,格律整齐为主,一洗元代诗人纤弱之习,称为“闽派”。明代开国以后,诗之有派,自“闽派”始。其继承者虽然主要是闽人,但对全国产生影响。林鸿著有《鸣盛集》4卷、《鸣盛词>1卷。妻朱氏,亦能诗,早卒。

  科举甲第

  林 环 字崇璧,号纲斋,福建莆田赤柱(今城厢英龙街)人,生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幼时聪敏过人,阅书多成诵。明永乐三年(1405年),举福建乡试第六名,次年廷试第一,钦点状元,授翰林修撰。永乐五年(1407年),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总裁官。曾两次任礼部会试考官,举贤荐能,声望甚著;素负才学,为成祖所器重;一时儒硕,亦厚望他。成祖每次出巡,都让他随从。永乐八年(1410年),成祖亲征鞑靼,击败阿鲁台;次年六月,再征鞑靼,凯旋告庙;林环上《=平胡诗》 1200言。永乐十年(1412年)冬,帝狩阴山武岗,“甘露”降,林环上《甘露颂》,得旨赏赐。永乐十二年(1414年),林环随从成祖征瓦刺,途中染病,至北京卒,终年38岁。诸臣无不悼惜。林环的诗,清思异质,藻而不浮,朴而不枯,得诗家音色之妙,今传《纲斋诗文集》22卷。
  林 志 字尚默,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少年时受业于王于学无不研究。学者多从质问经义,博学多才。明成祖永乐中,乡试会试俱第一。永乐十年壬辰科(1412年)第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林志淡薄名利,致仕后辄以诗文为娱,并从事写作,著有《斋集》。
  林 震 字起龙,又字敦声,福建长泰县善化里林墩社(今枋洋乡林墩村)人。家境贫寒,母亲早逝,父亲忙于生计,娶继室料理家务。林震在继母抚育下,聪明颖悟,但为生活所迫,中辍学,继母叫他下田劳作。他生性纯孝,母命不敢不遵,只好带着书卷下田耕作,休息时就躺在树下读书,上山砍柴回来,就挑着木柴,边走边读。东里先生康泰,学问渊博,闻林震苦读,爱才如命,叫林震到府中读书。永乐十八年(1420年)庚子秋闱中举,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春赴京会试,中式为第十五名贡士,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状元)。林震历官翰林院修撰,主持校勘历朝史书和编撰本朝实录,后来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他忠于职守,后因体弱多病告归。归家后以文章自如,非公事不到官府。淡薄名利的品德,为后人所敬佩。
  林 文 字恒简,福建莆田人。明宣宗宣德庚戌科(1430年)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编修。正统初,与修《宣宗实录》。他崇尚典雅,反对浮华,居翰林院时,潜心研究经籍,考证古今,探索史学精妙,史臣均得其教益。也获当朝皇帝嘉许,迁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讲学士。因年迈上书乞致仕。林文诗文体格温淳,自成一家。缙绅推为醇儒,年八十七卒,谥襄敏。著有《澹轩稿》12卷行于世。

  刑部名宦

  林 聪 字季聪,福建宁德七都人。正统四年 (1439年)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都御史,起掌南京都察院事兼提督,召人为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时英宗北狩,国家多事,朝中敢于慷慨直论国政,谏议大臣中惟叶盛与他两人称著。福建银场矿苛捐杂税繁重,民不堪扰,他上书力争为民减轻矿税,被采纳。山东、江淮两地先后大旱,饿死者众,他奉诏前往赈灾,发义仓,截留漕运粮食,救活者难以数计。成化十八年(1482年)卒于官,赠少保,谥庄敏。

  三世五卿

  林 瀚 字亨大,号泉山,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林浦乡人。生于宣德九年(1434年)二月二十五日。父林锡,字元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终抚州知府。林瀚成化二年(1466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次年冬,丁母忧。五年,又丧父守制。服满,授编修。十一年,参与修《通鉴纲目》,两年后擢修撰。二十二年(1486年),进左春坊左谕德。弘治元年(1488年),召林瀚修《宪宗实录》兼经筵讲官。三年,晋国子祭酒。九年,升礼部右侍郎,仍管理祭酒事。十二年为吏部侍郎,翌年升南京吏部尚书。以灾异陈十二事,多所采纳。时奸臣当道,林瀚上疏乞退,朝廷不许。林瀚复上疏,条陈四事,所言皆切合时务。十四年(1501年)春,林瀚又上书,改京官考察规例。不久,武宗继位,宠信太监刘瑾等8人,不理朝政,耽于骑射、嬉戏、游宴。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原拟林瀚为吏部尚书,因刘瑾等阻挠,武宗令林瀚仍回南京,敕兼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他求归不得。是时,灾异迭见,林瀚及南京诸臣乃条陈时政十二事。林瀚性刚直,南京守备太监交谮于刘瑾。翌年 (1507年),刘瑾假传圣旨,贬林瀚为浙江左参政,勒令致仕。同时兴大狱,指称林瀚与大学士刘健、谢迁及尚书韩文等53人为“奸党”,名列朝堂,宣告中外,朝臣皆怒不敢言。致仕后,林瀚返濂浦祖居,优游过日,但还经常关心朝中政局、乡邦建设、生产及文献。撰写了《福州欧阳公河记》、《重修怀安县学记》、《鳌峰胜观亭记》、《建阳新迁庙学记》、《福州重修贡院记》等不少文章。正德五年,刘瑾以造反罪被诛。朝廷恢复林瀚原官职,仍准致仕,给予月廪、岁禄,又令福建地方官时加存问。十四年(1519年)九月二十九日,林瀚以微疾卒,享年86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安”。命工部治葬事,颁发祭文,他著有《经筵讲章》、《泉山奏议》、《泉山集》,以及古典历史小说《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存日本)。
  林 庭 字利瞻,林瀚次子,成化八年(1472年)五月二十日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迁职方员外郎,再升为武库郎中。嗣任职方郎中。后出为苏州知府。他一上任,即察访民情,撙节各项浪费。三年后,升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正德九年(1514年)以父林瀚年老请归侍养,时子炫已成进士,官礼部主事,亦请假回里,三世同堂,乡人称盛事。嘉靖元年(1522年),.他丁父忧服满,起任江西左参政,择人.编十三府志,他独总其纲。历湖广左、右布政使,以政绩升右副都御吏,巡抚保定,转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入为工部右侍郎,又上疏言四事,因省民财数十万。进左侍郎。十四年(1535年) 五月,辽阳、广宁军士为乱,朝臣皆举庭棉前往,世宗乃命庭棉兼都御史领敕往抚。庭棉又移书巡按御史曾铣,密授方略及首恶姓名,皆立即擒获,辽境遂安,以功升尚书,加太子太保。后请致仕。地方官给廪、隶。二十年(1514年)八月三日卒于家,年70岁。赠“少保”,谥“康懿”。著有《小泉录稿》6卷、《福州府志》40卷、《文集》10卷、《鳞鸿集》等。子炀、炫。炀官曲靖知府,炫终通政司参议,有《榕江集》、《卮言余采》等。
  林庭机 字利仁,林瀚季子。生于正德元年(1506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在翰林十五年,始迁国子监司业,后升祭酒,不数月,改太常卿。三十九年(1560年),任南京工部侍郎。振武营军变,杀户部侍郎黄懋官,吏部以户部篆交庭机,庭机镇静自处,众心乃安。逾年,改礼部。庭机在南京达十年,及严嵩罢相,庭机乃进任工部尚书。旧工部遣主事一人榷税芜湖关者多有舞弊,庭机择才望之人前往,授权整顿,岁款增额二万余。隆庆元年(1567年),调任礼部尚书,仍在南京。‘时子林燎已为国子监祭酒,迁礼部右侍郎,庭机遂请致仕归。闭门自处,无异寒士,家居十五年。万历九年(1581年)卒,年76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僖”。子林燫、林烃。有《世翰堂稿》12卷。
  林 燫 字贞恒,一字对山,庭机长子。生于嘉靖七年(1528年)。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翰林,迁检讨。世宗第四子景王载圳就国德安,命林燎侍讲读,升修撰,进司经司洗马,校录《永乐大典》,迁国子监祭酒。自林燫祖父瀚、父庭机,三世为祭酒,为历史所未有。四十三年(1546年),任顺天乡试正考官,林燎素性刚直,与执政意见多不合,隆庆元年(1573年),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时鞑靼俺答扰边,林燫条陈七事,署礼部事。万历元年(1573年),进工部尚书,改礼部,仍居南京。丁母忧去官,服满,以父庭机年老侍养,家居七年。他以公正廉明称,曾两主会试,一主顺天乡试,又掌国子监,门生故吏遍天下,岁时不受赠送。家居时屋为火焚,地方官欲为修建,林燎辞谢不受。于十二年(1584年)先父卒,年57岁,赠“太子太保”,谥“文恪”。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只林氏一家而已。林燎有《林学士集》,内诗6卷,文16卷,王樨登称其“璞玉浑金,无词人藻绘刻镂之习。”又纂集《福州府志》及删定《八闽通志》。
  林 烃 字贞耀,庭机次子,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移南京兵部郎中,出知建昌府。建昌乃一大郡,林烃治事简静,每属县输税至,即转上级,封识如旧。又断事敏决,以原告与被告,不必久等,止费一升米之用,人民称为“林一升”。后调太平,郡有芜湖关,吏于关税中岁送千余金为太守费用,林烃至,即废止此制。以政绩迁广西副使。闻兄林燎卒,即告归养。数年后,赴浙江郡守,历广东布政司参政转南京太仆少卿。时马政废驰,林烃力加整顿,官民称便。当时朝廷因财政支出浩大,征收矿税,林烃上疏言矿税之害,又请释放被捕诸臣,都不蒙采纳。因辞职。后以旧官起南京,升太仆正卿,转大理,皆在南都。又调任北京刑部侍郎,升南京工部尚书,致仕。在官时,布衣粗食,归家只图书数箧,乡居生活俭仆,无所求请。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卒,年77岁。有《覆瓿集》及《福州府志》传世。林氏三世五尚书,皆品行端正,廉洁自守,为世人所称赞。

  泽被边民

  林 锦 字彦章,福建连江人。明景泰庚午科 (14.50年)乡贡进士,授合浦训导,迁灵山。瑶民举事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被毁,锦因便为栅以宁。满秩去官,民日:“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人山。叶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天顺六年(1462年),破敌罗禾水,再破之黄羌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锦以功仍为知府。岁复大饥,抢掠又起,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境内悉平。成化四年(1468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治钦、廉。锦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而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十四年 (1478年),兵部上其抚揖功被赍。锦在任间以教化为务,灵山尚鬼,则禁淫祠,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人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锦卒后群众立名官祠祀之。赞曰:林锦威能临制,材足绥远,边疆皆得斯人,何忧不治!

  闽籍显宦

  林 正 字克全,福建莆田人。成化二年 (1466年)进士。授广东道监察御史,勤政爱民。九年,巡按山东,疏河道、植柳固堤杜绝水患,造江桥以便行人。十一年(1475年),巡按苏、松、常、镇四郡,抑强扶弱,革除弊政。后巡按广东。卒于官。
  林 泮 字用养,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成化八年 (1472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擢广州知府,历广西参政、布政使、顺天府尹,皆有政绩。正德二年(1507年),迁户部右停郎,次年转南京户部尚书。因不附阉党刘瑾,矫旨退休。其兄清源为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弟溶、渊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时称“闽中三凤”。
  林廷选 字舜举,号竹田,福建长乐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授苏州推官,屡决疑狱。调监察御使,巡按广西,弹劾不职武臣及贪官污吏。后累迁广东按察使。正德四年(1509年)升江西右布政使。五年,转浙江布政使。擢南京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官终南京工部尚书。卒年 77岁。
  林大辂 字以宁,福建莆田人。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官工部员外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武宗将南巡,董筑直谏被下狱,大辂会同何遵等疏救,帝怒,廷杖下狱。其时一无赖恶少,诬告大辂妻子黄氏日夜诅骂皇帝。黄氏从容赴狱,备受酷刑。她矢口否认有诅骂之事。问官见她十指都被砍断,劝她速招。对日:“臣妾晨夕祝天,惟冀皇舆勿出,免遭不测。且夫为谏官,安敢诅骂君夫以贻谏臣羞?”五个月后,诬告者事发被严处,黄氏获昭雪,夫妇被释出狱,沿途围观者如堵,人们交口称赞黄氏为“铁夫人”。大辂出狱后被贬彝陵。他以爱民为本兴善政。嘉靖时升任湖广巡抚。大辂严于修身,俱齐家治国之才,年七十而卒。有《愧瘩集》传世。
  林 富 字守仁,号省吾,福建莆田县城厢北河赤柱巷人,生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幼即慧悟,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与其叔林塾同榜。初授南京大理寺主事,不遵当权太监刘瑾授意要严办与其有隙案犯而下狱,杖三十。时狱中共患难的有以疏救言官戴铣等,被刘瑾逮捕下狱的浙江余姚人王守仁。二人在狱中讲《易》,日夜共同研讨。后来王守仁被谪贬贵州龙场驿丞;林富则罚米百石,勒令罢官。这一冤案直到刘瑾伏诛后才平反,起为袁州同知,擢宁波知府。嘉靖元年 (1521年),林富擢广西参政,翌年任广东右布政。五年,改广西,协助总督王守仁。七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嘉靖九年,疏请允许佛朗机 (今葡萄牙)商船抵广州贸易。十年,处理阁臣方献夫家人恃势强夺民产案,得罪权贵,被诬害落职,家居二十年,卒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享年六十六。有《广西通志》和《奏议》二卷问世。
  林尧俞 字咨伯。福建莆田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庶吉士,改检讨,在翰林院潜心研究十年,始迁赞善。历谕德兼侍讲、南京国子监祭酒。天启初,特起礼部左侍郎。三年(1623年),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时魏忠贤当政,为扩展宦官势力,要求增加太监名额,他力持不可。五年,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愈厉害,他屡疏乞休,致仕归里。天启六年(1626年)卒,赠少保,谥文简。
  林日瑞 字浴元,又字廷辑。福建诏安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屡迁陕西布政使。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李自成部贺锦攻下甘州,被杀。福王时赠兵部尚书,赐谥忠简。生前曾与黄道周等交好。

  粤省高贤

  林廷献 字公器,号南峰,广东省吴川县霞待村人,生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经十年苦学,登弘治庚戌科(1490年)进士,任永嘉县知事六载,锄莠旌良。登其民于衽席,为永嘉人民造福良深,称为林青天。弘治九年(1496年),擢升苏州府同知。临别时,永嘉人民攀辕卧辙强留。公离任后,永嘉士民怀德,建公生祠于永嘉县学宫西,永存去后之思。其奉身廉约,勤政励事。尝送部粮至京师,道路崎岖,跋山涉水,历尽险恶,但能信宿毕事而为,于民无借贷,无重劳。又郡委监造夏周二公祠,不两月堂庑门坦,装治皆具,而费银才六百两。在苏州任职时,尝奉巡抚檄,清理崇明沙田产丈量,宿弊尽革,颁行新规,既革其织造陋规,大苏民困,政声昭著于苏州,甫三载以丁母忧。三年后补江南建宁府同知,以请戌裕饷,以廉明著,受上称赏。公所历永嘉知事,苏州府同知,江南建宁府同知,均有贤名,奉旨崇祀名宦。同时亦崇祀郡乡贤。公老归“南峰”。著有《南峰诗集》木刻版,现已散失无存。
  林 俊 字待用,号见素,福建莆田城内塔寺前柴坊里(今莆田一中校门口)人,明景泰三年(1452年)生,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员外郎。成化二十年(1484年),俊拟《扶植国本疏》,力言“秘术”荒诞,建寺劳民伤财,疏成,同僚大骇,多方劝阻。俊却变卖坐马,促夫人回去安家,自己留京待罪。宪宗阅疏大怒,诏廷杖,下死狱。经众上疏直谏,俊始得免死,出贬姚州,直声震天下。弘治元年(1488年),孝宗擢俊为云南按察副使。政声卓著,升按察使,调湖广按察使。弘治九年 (1496年)称病归里。弘治十三年(1500年),俊被起用为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提督巡江。与吏部尚书林潮、都御史张敷华、祭酒章懋并称“南都四君子”。次年俊疏陈时政,举荐贤能。旋任江西巡抚,建议仓、义学、义冢,减禄粮价值以裕民,庶政为之一新。不久,因母忧,返里守制。正德元年(1506 年),俊升左副都御史,抚江西,因父忧,没有上任。正德四年(1509年),俊被召为右副都御史,正德六年(1511年),疏请归田。嘉靖元年(1522 年),俊已70岁,被世宗起用为工部尚书,改刑部尚书,累辞不允。乃寓止朝房。嘉靖二年(1523年),连续8次上疏求退,才被批准。加太子少保,赐玺书、酒馔、宝镪以归。论者谓:“数十年来大臣以礼进退无瑕隙可乘者,俊一人而已。”俊居家,多次负病上书,其忧国忧民无一日忘,老犹好学,手不释卷。嘉靖六年(1527年),俊病卒,享年75岁。俊历事4朝,抗辞敢谏,以礼进退,始终一节。隆庆元年(1567年)赠少保,赐谥贞肃。俊著有《见素文集》,收进《四库全书》,还有《西征集》和《奏议》等。
  林云同 字汝雨,号退斋,福建莆田城关后埭(今城厢区英龙街)人,生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嘉靖五年(1526年),云同登进士第四名,改庶吉士,授户部山西司主事。嘉靖七年(1528年),以京官主试广西,继任江西九江税官。云同办事勤勉,旋擢礼部祠祭司员外郎,转浙江提学佥事。后补河南佥事、广西提学副使,继升浙江左布政。后云同擢都察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云同以严嵩柄国,无心仕进,乃在湖上构屋读书,不肯复出。隆庆元年(1567年),严嵩伏法。云同被用为刑部右侍郎,转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任内,刊立会约,节浮费、禁苛礼,去奢就俭,风气为之一变。次年,升南京工部尚书,云同两疏请退,诏旨慰留。隆庆四年(1570年),江南水灾,云同奏免江南十县税额的一半。同年,升南京刑部尚书,卒于任上,时年79岁。赠太子少保,谥端简。云同秉性孝友,律已谨严,著有《读书园诗集》等。

  三一教主

  林兆恩 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晚年自称混虚氏、无始氏,门人尊称林子、三一教主、三教度世大宗师,福建莆田赤柱巷(今城厢区英龙街)人。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乡试不第,乃弃举子业,锐志于身心性命之学。数年间穷研历代经典,遍访四方名师,创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学说。兆恩认为,儒、道、释三教,务以儒家的纲常人伦为立本,以道教的修身炼性为人门以佛教虚空本体为极则。三纲四业,为教之始;见性入门,为教之中;虚空本体,乃教之终。“三一教”劝人为善,反对邪恶;教人以纲常伦理为常道,士农工商为常业,酒色财货为常戒;主张僧、尼、道士均可婚娶,可以在家修行,俱应从事生产劳动;提倡门人之间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患难相周恤,疾病相扶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兆恩开始布道影响颇大。此后,“三一教”逐步形成,并广为流传。直至近代,南、北二京和闽、台等省,以及华人侨居的东南亚等地,纷纷建起三教祠,而称兆恩布道的东山三教祠为“祖祠”。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倭寇犯兴化城。天寒,又多夜雨,兆恩每于中宵令人携酒粥去犒劳守城的军民。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倭寇再度进逼莆城,兆恩捐巨资(合官府库银2000两),求粤兵驱寇。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倭寇卷土重来,城外百姓携儿带女进城避难。兆恩每具钱米,药物,极力周济。此后数年,倭祸频仍,兆恩毁家纾难。组织门徒百余人,6次收埋、火化积尸约3万余具。万历年间先后两次饥荒,兆恩又捐银2万余两,谷数百石赈济灾民。兆恩晚年,辛勤布道遗迹遍及浙江、江西、江苏、湖北等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兆恩病逝,终年81岁,葬于莆田文赋里石门山(今华亭镇后角村)。兆恩生平著述凡数十万言。编成《林子三教正宗统论》,计36册,分元、亨、利、贞4函。

  改机巨匠

  林 洪 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间(1488-1505年),从事丝织业,工杼轴,“以吴中重锦,而闽织不逮”,两地差距在于织机原因,经过不断研究试制,林洪遂改福州织机为四层,从而可以织出闪光、阴花等色彩不同的新品种,以及龙风、飞禽、走兽、福禄寿等复杂的花纹图案,深受民众欢迎,福州丝织业为之一振。因是使用林洪改进的机器织造,遂称“改机”。产品有绸有缎,俗呼土绸(或土槽)、汉府缎,产品“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林洪改机当时影响深远。

  六朝人瑞

  林春泽 字德敷,号旗峰,福建侯官县(今闽侯县)南屿水西人,生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幼时能诗善对。正德五年(1510年)中举,九年登进士第。十年授户部主事,审核临清关税。后因坐事谪甘肃宁州州同。旋调吉州(今属江西省)副职,因有政绩升为广东肇庆府同知。代理高州知府事。春泽以军功,升任南京刑部郎中,出为贵州程蕃知府。在职期间,他重视振兴文教,起用德才兼备的人士分任少数民族村寨垫师。边境卧龙、通州屡失地.春泽与安顺宣扶司李指挥商议对策,收复失地。遭中伤,以候调遣归,时年 60。春泽就在南屿使亭山上构筑“锦溪草堂”,以娱晚年。春泽精通《五经》,有诗名,常与郑善夫、方豪、何景明等唱和。暮年体犹矫健,登山涉水无倦容。百岁时,朝廷邀请他重宴琼林,被誉为“人瑞翁”。春泽寿逾百岁,身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六朝。朝廷先后敕建“人瑞坊”、“六朝大老坊”,因其子孙功名禅联,额题“父子孙孙世进士”。春泽卒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十五日,享寿104岁。春泽其妻同享遐龄,传有“我有富有我贵,无我夫妻双双贰佰零捌岁”之佳话。春泽敕授承德郎,赠大司空。遗著有《谏巡幸东南疏》、《应召陈言疏》、《荃谛切卷集》、《家训》16篇、《人瑞翁集》12卷。子应亮官至广西左、右布政、户部右侍郎。
 
  执法如山

  林希元 字希贞,号次崖,福建同安县翔风里山头村人。生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父应彬,盼其成才,督导甚严。希元遵严训,勤奋攻读,正德十二年(1516年)丁丑科登进士第。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明世宗登基后,希元陈“新政八要疏”,优诏嘉纳,升为副寺正,旋为寺正。嘉靖二年(1523年),南道御史谭鲁徇私舞弊,希元执法如山,依法判案不允。旋以“抗拒堂官”罪贬希元为泗州判官。希元到任时,逢江北大荒,上“荒政业言疏”,世宗嘉纳,颁行天下。嘉靖九年(1530年)冬,希元任南京大理寺丞,后调任北京大理寺丞。嘉靖十四年八月因辽东兵侵官田事,上奏“辽东兵变疏”,与权臣夏言之意相悖,被谪为钦州知州。时安南莫登庸篡主自立,屡犯边境。希元上“南征方略疏”,帝纳之,命兵部尚书毛伯温南征获胜。嘉靖十九年三月,希元提升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北海兼管珠池兵备道。在平息莫登庸叛乱过程中,希元乃有功之臣。然在征讨与安抚争论中,希元对主抚派严加抨击,得罪了许多权臣。以“考察不谨”罪,罢归。希元被黜后致力于理学,著述甚丰,有《易经存疑》、《四书存疑》、《次崖先生文集》传世,《考古异闻》等八部著作已轶。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希元卒,终年八十五岁。钦州人感其政绩,立祠祀之。广西灵山县志为其立传。

  大魁天下

  林大钦 原名大茂,字敬夫,号东莆,广东海阳 (今潮安)县东莆都(今金石镇)人。生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十一岁时父因瘟疫身亡,母子无依靠,获福建永定西陂乡林祥瑞援助,得入学就读成才。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中状元,授翰林院修编。明世宗还赐给状元林御制诗:“林姓富贵胜中华,三状四眼六探花。五会七解八宰辅,九尚十侍作行家。进士三百腰金带,举人一千帽乌纱。贡监生员难屈指,郡州府县水堆沙。”大钦回乡祭祖。为报答西陂林祥瑞培育之恩,在西陂建一座七层宫殿式的印星台(今天后宫),称状元塔。西陂因大钦奏请皇帝举行迎春盛会。每逢正月立春日,都隆重地举行“迎春牛”活动。这是西陂“迎春”的来历。嘉靖十五年,大钦以母老辞官归里,著书讲学。大钦卒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年仅34岁。

  漳浦大贤

  林士章 字德斐,号璧东,福建漳浦乌石大厅北平村(今旧镇浯江村大厅边)人。生于嘉靖三年(1524年),幼时聪颖,博闻善记,为文有大雅之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廷试,赐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士章任职期间,闭户下帷,潜心研究经籍,修饰典章制度,心怀安然。嘉靖四十一年,因母逝归家守制。嘉靖四十五年,补翰林院编修。隆庆二年(1568年),士章任会试同考官,升国子监司业。十二月,士章因父逝归家守制。隆庆六年,补南京国子监祭酒。万历元年(1573年),调任北京国子监祭酒。他崇尚典雅,黜弃浮华,文风为之一正。万历二年,士章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万历五年,改礼部左侍郎,兼官如前,又补经筵讲官。时适重修会典,任副总裁。是年九月,宰相张居正父丧,按例应辞官归家服丧,守制三年。朝中一些大臣为讨好张居正,联名疏保留任,称为“夺情”。士章与礼部尚书马自强、右侍郎王锡爵认为,父丧不守制,事关伦纪大事,故不列名。万历九年二月,士章升南京礼部尚书。在礼部任职六年,对朝堂陵庙之事,日有修举谋画,对礼部各司的政事,了如指掌,部司官员都敬服他。皇帝对林士章十分倚重,赐予御书“忠爱”匾额。万历十四年五月,因祀典事被论劾,吏部以士章无明显过失,主张留用。皇帝令士章照旧供职。但他决心退隐,获准致仕。士章回漳浦县城故居后,厌烦城邑喧嚣,择居于漳州城北郊十里的长桥(今龙文区楼内村),悬车高卧,徜徉山水,过着村居生活。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逝世,享年77岁,赐祭葬。林士章有《漳浦县重修儒学大门记》、《仙峰岩碑记》、《南田赵公墓志铭》、《学博木湾陈先生创行乡饮记》等传世。士章长子汝谐,授奉政大夫;次子汝诏授永州推官,皆为政廉正。

  劾奸名臣

  林 润 字若雨,号念堂,莆田城内下务巷(今城厢区凤山街)人,明嘉靖九年(1530年)生。林润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登进士第,初授临川知县。迁南京山东道御史。时奸相严嵩与其子严世蕃,朋比为奸,无恶不作。润一上任,就弹劾祭酒沈坤擅自杀人,并把矛头指向严嵩死党、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弹劾其五大罪状,嘉靖四十年(1561年),润以“天下无可增之赋”,疏请朝廷“变通宗室岁禄”。又疏劾严世蕃、罗龙文狼狈为奸、行多不轨。世宗乃谪严世蕃戍雷州,罗文龙戍浔州。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莆仙惨遭倭患,润疏请蠲租三年,发库银赈济贫困,复建学宫,修筑东角海堤,深受邑人称道。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冬,林润巡视江防,查知严世蕃不赴谪所,罗龙文从戍所逃回老家徽州,乃飞章驰奏龙文与世蕃“结交江洋匪盗”等罪行,世宗大怒,命斩严世蕃、罗龙文于市,并把严嵩削职为民。勒令查抄严嵩家产,还令彻底查究严嵩的党羽。接着,林润又上疏为遭受严嵩陷害的张经、夏言、沈炼、杨继盛等一大批人平反昭雪。严嵩暨倒,国人额手相庆。《明史》评严嵩父子之败,乃“发于邹应龙,成于林润。”未几,润迁南京通政司参政,历太常寺少卿。隆庆元年(1567年),润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苏(州)、松(江)诸府;视察部属时,“延见父老,方贫问苦”,“持宽平,多惠政”。为上封事十余条,词皆恳切。隆庆三年(1569年)春,林润病卒于应天府任上,时年39岁。为纪念他修筑东角海堤之功,莆人建祠祀之。润所著《愿治疏稿》6卷、《林中丞集》3册,今已无存。

  画界巧手

  林 良 字以善,广东南海(今广州市)人。善画翎毛,取小墨为烟波出没,袅雁馋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又善花卉、树木,道劲如草木。着色亦精巧。少时初为布政司奏役,布政使陈金假人名画,良从旁疵评,金怒欲挞之。良自陈其能。金试使临写,惊以为神。自此腾誉缙绅间。弘治时为科工部营缮所丞,直仁智殿,改锦衣卫百户。天顺中,与四明古纪先后供奉内廷。

  建勋吕宋

  林 凤 也名阿凤,广东潮州人,为海上武装势力首领。明万历元年(1537年)屯于南澳的钱澳(今广东南澳岛)。曾北上到闽台沿海,为明福建总兵胡守仁击败,翌年冬,率战舰62艘,陆、水军各 2000人,加上农民、手工业者和妇女合计数千人,由澎湖南航,向吕宋岛进军。进攻马尼拉失利后,退屯傍佳施栏,筑城固守,以图再举。第二年,西班牙殖民军倾巢而出,围攻达四个月之久。林凤在安峨河中上游丛林中造新舰30艘,于万历三年七月二十一日,率精锐乘舰突围而去,驶至北婆罗洲等地,余部则滞留中北吕宋,与当地菲人结合蕃衍后代。今日中北吕宋华裔特别多,其风俗、农具及语言,大都与闽南相同。菲律宾史学界高度评价当年林凤带去农具、种籽,促进菲律宾人民由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为纪念他,在凌牙渊海湾的百岛上建立林凤塑像,颂扬其拓垦之功绩。

  铁崖耿介

  林嗣环 字起八,号钱崖。福建安溪赤岭后畲人。明万历三十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甫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泄气,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进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备兵海南时,恩威兼济,兵民爱之”;“性耿介,多惠政,如禁锢婢,禁投充,禁株连,禁民借营债,粤人喷喷颂之”。为减轻民众役赋,抵制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的耿仲明、尚可喜,而上《屯田疏》。顺治十三年,被二藩诬告落职。被捕之时,民众悲声载道。顺治十七年(1660年),嗣环下刑部狱西曹就讯无果。“帝念三任勤劳,暂放杭州治下。待康熙初政(1662),复审平冤获释,诏升广西左参政”。嗣环经历磨难,无意仕途,遂客寓杭州,放舟西湖,寄情山水,唱和名流。后因贫以死,妻子晨夕不继,柩暴未葬。幸其同年唐梦赍葬于昭庆寺西白沙泉石,并搜其著作四册存之。“历四十年,族侄标光始访得之,改葬于御屏山麓”(今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玉斗牛眠山)。原碑完好,文日:“先达进士兵学道钱崖林公、淑人王氏、男文学华亭墓。乾隆丁丑九月合族崇祀”。族人对嗣环尊崇备至,每每携幼恭诚拜谒,以期子侄学而有成。在嗣环故乡,还流传着“黄井祝天”、“虎崆耕读”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拓展渤泥

  林道乾 福建泉州人,海上武装势力首领,活动于东南沿海。明嘉靖末年,为明军所败,扬帆去台湾鸡笼山(今基隆),后经吕宋(今菲律宾)至大泥,亦作渤泥(今泰国市部的北大年)。定居其地,号道乾港。据传,林道乾因自制大炮,试炮时不慎被炸死。

  兄弟尚书

  林欲栋 字仕隆,号汉羽中,上柱国少师武苴之长子,生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聪颖过人,被称为神童。万历二十三年(1595)二甲第十八名进士,初授南户曹,历北户曹,升南京户部主事。丁内外艰,除服后补户部河南司主事、浙江司郎中,擢四川参政,政绩卓著,荐湖广按察使,擢江西右布政,转左布政,升南京光禄寺正卿,晋工部侍郎,擢任工部尚书。欲栋为官清廉,政风纯正,百僚钦敬。勤政爱民,政绩显著。天启四年,熹宗赐魏阉“顾命元臣,,之印,翌年又进魏为爵上公。魏阉把持朝纲,掌生杀大权,顺者昌,逆者亡。欲栋为人刚直,不为权势所屈。欲栋见朝政日非,对纷乱政局又回天乏力,只好以疾乞休。欲栋生平淡泊自恃,官居尚书时仍保持俭朴风尚,食不兼味,衣不奢华。乞休回家乡后仍尚俭朴,徒步里中,人不知其为上卿。见故里西滨常遭干旱之苦。欲栋买田浚渠,从上流引水,以利灌溉,又千方百计改善乡人耕作条件,使乡人增产增收。欲栋积德行仁,乐善好施。族亲中有生活困难者均周给之,年幼失怙、失恃者,则抚养之。族人均感其德。天启七年,熹宗卒,思宗立,魏阉伏法。清理魏忠贤逆案时,思宗感念欲栋之忠贞廉政,特遗钦差来西滨慰问欲栋,万众欢腾,以天恩存问为荣。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欲栋卒,享年九十。逝时,、亲友宗亲追念,不禁唏嘘泪下。子期昌,崇祯丁丑科进士,官工部主事。
  林欲楫 字仕济,号季狮,别号平庵。福建晋江西滨宫口人,明万历四年(1576年)生。父武苴官都指挥使,授骠骑将军,上柱国少师。兄欲栋官工部尚书。欲楫天性聪颖,过目成诵,加上严父诱导,胞兄课督,才华益露。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中解元,越四年中进士,廷试二甲第十二名。授庶吉士、编修,升起居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迁浙江典试;泰昌元年(1620年)擢左中允;天启元年(1621年)转右谕德。未几,晋升礼部右侍郎。天启三年至六年,魏忠贤得宠权倾朝野,势炎熏天。欲楫自知逆阉则亡,却凛然傲视,多方抵制。谪迁南吏部。“峻却”魏忠贤建生祠,欲楫凛然正气,勇于抗争,魏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天启七年,熹宗卒,魏阉自缢,奸党败。毅宗帝以欲楫忠贞,抵制阉党,嘉奖之,擢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时毛文龙奉命攻金,战败。朝议诛毛文龙,楫力言不可,与阁臣忤,假归。三载,召修实录。崇祯七年(1634年),充殿试读卷官。越四年,起掌部职。适杨嗣昌议增兵饷,欲楫上疏忠谏,极言“三空四尽之秋,不宜以穷民养骄兵”。此乃匡时爱民之议,故被采纳而罢增饷之举。欲楫为官清廉,对社稷忠心耿耿,不畏权势,诸多按陈,敢于直言,言无不尽。曾上疏救左都御史刘宗周,尽国家重臣辅政之责,为同事所敬佩。旋因染疾,以“柄国匪人,难以共事,且时势万不可为”连具十三疏乞休。返乡闲居时,“兴利除弊,怜贫赈饥,缮修津梁,倾赀不吝”,硕德远播,名闻八闽。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人北京,毅宗自缢。四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越年五月,福王政权瓦解。六月唐王即位福州,欲楫乃德高望重朝臣,被召人阁,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寻病假归。清康熙元年(1662年)病卒,享年八十七,崇祀乡贤祠。欲楫具有非凡的洞察力与胆略,不愧为明朝的重臣命官。生前著《易经勺解》3卷、《学庸注补》1卷、《道德经注》2卷,还有《水云居诗草》和《友清堂文集》等书,《泉州府志•仕迹》有传。

  一柱成神

  林一柱 字廷郢,号璞所,福建同安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中举人,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登进士第。初理扬州,有廉名。迁应天湖广道监察御史。疏奉切直,请朝正纪纲,有六逆五尽二反一顺之目,海内传之。熹宗初,数上疏,力陈卖士饷卒名存实亡之弊。力劾织造监李实制官虐民,必乱天下。阉党侧目。因请告,例转广东参政,拂袖归。居家以孝友称,及再召,而一柱于天启五年(1625年)十二月十二日已卒,终年51岁。传说逝世当日,有人见一柱言:“去乌涂得宫地”。过了几天,到乌涂,果然听说林王爷来上任,宫地选在城仔内,宫里供奉一尊雕刻林王爷像。越年八月二十五日宫建成,定名“福亨宫”,奉祀林王爷。嗣后走马人村的一柱子孙也雕造一尊林王爷像,供奉在“福德堂”正殿(原是土地公宫),并定为八月二十五日为林王爷祀日。

  风骨铮臣

  林 钎 字实甫,号鹤胎,福建龙溪步文兰田洞口社人。明神宗万历(1616年)丙辰科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官国子监司业,升祭酒。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权阉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氏擅权乱政,势焰熏天,欲提取置于国子监的铜鼎、铜缸铸钱,占为己有,林钎坚持不许。时阉党在全国各处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有监生陆万龄求见林钎,提出为魏忠贤建祠之议,后林钎称病弃官。迨至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铲除阉党,严惩客、魏后,明思宗赞许林钎议论端正,风骨铮铮,予以官复原职,升至东阁大学士。逝世后,思宗除赐立牌坊、御书“澹泊宁静,中正和平”外,还御书“慈孝承恩”四篆字作为墓碑之额。

  一代书家

  林 宠 字异卿,号墨农,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明天启(1621—1627年)间生员(秀才),入清不仕,潜心读书练字自娱。工楷书,小楷尤端谨秀润,一时奉为典范。擘窠大字亦甚苍劲有力,闽中众多碑版匾额多出其手。誉为一代书家。

  黄檗东传

  隐 元 俗姓林,名隆琦,字曾昺,号子房,福建福清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十一年(1613年)离家寻父,途经浙江舟山南海普陀寺,曾留潮间洞为众僧烹茶。泰昌元年(1620 年),其母去世后,他遂投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礼鉴源禅师,剃度出家,取法号“隐元”。他立志精修,周游各地,遍访名师,曾先后拜密云和尚、费隐和尚为师,参究禅宗法门,后成为费隐和尚的高足。崇祯八年(1635年),隐元成为佛教临济宗的正式传法者。两年后,他继承临济宗第三十一世祖费隐的法座,为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他亲自新建和扩建了左右钟鼓楼、藏经阁、斋堂、库房、云厨等,使万福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名刹和福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当时,著名学者黄道周、书法家张瑞图、陈贤,雕刻家范爵、范道生等与黄檗高僧都有来往。清顺治八年(1651年)万福寺僧众达数千人之多,出了不少不有专长的高僧,如:无得、慧门、也嫩、木庵、即非等,隐元因此被尊为一代僧杰,名扬海内外。九年(日本承应元年),日本长崎的崇福、兴福诸寺僧俗四度邀请隐元禅师东渡传法。十一年,隐元禅师亲率30名知名僧俗,在郑成功的帮助下,从厦门启航赴日本,经15天漂泊,抵达日本长崎,受到日本僧侣隆重接待。许多名僧相继归其名下。日本后水尾天皇亲自接见他,许多公卿及京都行政首脑等,也皈依了他。从此,黄檗山的临济禅宗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之一。顺治十六年(1659年),日本皇室赐京都宇治的醍醐山麓地一万坪给隐元创建新寺。新寺建筑、雕塑等一切规制都依照中国的旧例,取名为“黄檗山万福寺”。从此在世界佛教史上就有了中国的“唐黄檗”与日本的“新黄檗”之分。隐元也成为日本黄檗宗的开山鼻祖。康熙元年(1662年),隐元完善新寺规制,僧俗达五百多人。二年(日本宽文三年)日本万福寺举行祝国开堂法会,隐元一时成为日本佛教界的中心人物之一。他开过三回“三坛戒会”,为两千多人受戒;天皇赐以佛舍利、御香等物,并赐金若干,命在黄檗山内建舍利殿。三年,隐元将法位传给高徒木庵,退隐松堂。十二年(1673年,日本延宝元年)隐元圆寂,终年82岁。他逝世前三天,日本后水尾天皇曾赐予“大光普照国师”尊号。隐元逝世后,日本“黄檗宗”继续发展。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日本黄檗派寺院已发展到1010个;到同治六年(1867 年),日本“黄檗宗”衍为八派,嗣法者达4648人,成为日本佛教的一支盛宗。至今日本崇奉“黄檗宗”的僧俗多达数百万人,建有黄檗分寺500多座。隐元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他在日本开法、建寺,带去了中国的建筑、雕塑、书法印刻、雕版印刷、医药学和音乐等,日本称之为“黄檗文化”。1973 年,日本黄檗山万福寺为了纪念隐元逝世300周年,特出版了介绍《黄檗文化》的专集。隐元一生勤奋好学,知识广博。他的诗文清丽脱俗,格律严谨,构思明畅。他和弟子木庵、即非和尚为黄檗宗的三大书法家。著有《弘戒法仪》、《语录》10卷、《灵涛集》1册等,为佛学珍贵遗产。

  抗俄名将

  林 侯 名兴珠,福建永春升平里(今蓬壶) 人,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顺治六年(1649年),随叔父日胜响应郑成功号召,“聚众数千,据马跳、帽顶诸砦”以抗清,郑成功授日胜为伯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夏,日胜为安溪李日燥(李光地伯父)所败,乃率其众投诚。清廷以兴珠有功授福宁总兵,寻左迁副将,调辰州。后因平定吴三桂叛乱献策立功,“授建义将军,封建义侯。从平云贵,授銮仪卫銮仪使。”康熙二十三年(1684)圣祖在北京景山召见林兴珠。在御前表演藤牌武技,深受赏识。遂诏组一支福建藤牌兵,由林兴珠和何佑带领前往雅克萨参战。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彭春领铁骑三千,为陆路将军,由齐齐哈尔出发;林兴珠领藤牌四百,从松花江溯黑龙江而上,水陆进攻雅克萨城。俄军请降,发誓“永不再来”。清军受降后,拆毁雅克萨城防工事,回军瑷珲。不久,沙俄侵略者又卷土重来,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二月,“令将军萨布素等……止率所部二千人攻取雅克萨城”,选“福建藤牌兵四百人,令林兴珠率往。”兴珠率领藤牌兵,大败俄军,沙俄于九月遣使到北京求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噶尔丹叛乱。圣祖三次亲征,林兴珠也率领福建藤牌兵随征,又为保卫祖国西北疆域立下了一大功。这支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异军突起的藤牌兵,为了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做出了贡献。林兴珠在中华民族反对沙俄侵略的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学界名人

  林云铭 字西仲,号损斋,室名挹奎楼,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林浦人。为明“三代五尚书”之族人。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清顺治十五年(1628年)进士。官徽州通判,治事敏,属县发生疑难案件,多请他剖决。后因朝议汰冗员,他被裁遣返乡,隐居闽北建溪,专心著书立说。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福建南靖王耿精忠叛乱,云铭正家居,他不愿附逆,被耿精忠拘囚于侯官邑狱十八个月,至清兵破闽始获释,后寓居杭州继续著述。卒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享年70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云铭著述丰富,其中《楚辞灯》论据和见解更为近理;《庄子因》肯定庄子哲学朴素唯物,对前人之“老解”、“儒解”或“禅解”论点不苟同,主张“不如还以庄解之”。后曹雪芹撰《红楼梦》深受《庄子因》的影响;《古文析义》影响颇大,至光绪末废止科举后,仍被列为一些大学堂文史系的必修课程,并成为《古文观止》编纂时的基础。

  书法好手

  林 佶 字吉人,号鹿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生于官宦之家,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人。四十五年(1766年)九月,圣祖北游,归驻密云县。林佶献《五星联珠赋》,并以御制诗《野静知民乐》为题赋五言排律八韵,又以手书御制诗二册,交随驾诸翰林进呈。圣祖对他的诗文、书法十分赞赏,即召人武英殿抄写御集。五十一年(1772年),特赐进士,官内阁中书。因他博学能文,便被推荐分纂《诗经传说》,汇纂《子史精华》。甚至王鸿绪总裁《明史》,陈梦雷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皆与他商讨体例,并征求资料。其后一直留值内庭,专理御制文字,声名因之日噪。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疑林佶与诸皇子争夺皇位有关,将他免职下狱。不久释放归原藉。林佶在福州家中有“朴学斋陶舫书屋”,以藏书宏富闻名。林佶工各体书法。汪琬的《尧峰文集抄》,王士祯的《吉夫于亭稿》和《渔洋山人精华录》,以及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等都是他手写上板的精刻本,每卷末均刻有“侯官门人林佶誉写”,书林称为“林氏四写”。林佶卒年无考。他著有《朴学斋诗文集》、《焦山古金鼎诗》、《甘泉宫瓦诗》等。

  布衣悍将

  林 忠 字盛隆,号荣蓼,福建南安市后坑埔莲峰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生。因家贫,少年时随叔父移居德化县南埕镇垅边,靠挑纸与制芒烛谋生。他排行第三,乡人称他为“纸三”。受人欺凌,率众在雷藤寨及双坑寨称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林忠扩充实力攻占德化城。翌年,清兵来犯,林忠率兵于螺坑杀死千总王世爵,军威大震。嗣后,林忠转战于永福(永泰)、大田、尤溪一带,“义旗一举,远近咸归。”顺治十四年夏,清廷下诏书招安。林忠引战将103员、兵士六千余人归顺朝廷。康熙二年 (1663年)林忠奉旨进京,诰封为陕西总兵。康熙十三年奉命征讨吴三桂。吴三桂覆灭后,林忠以战功显赫被封为一品荣禄大夫,任总兵大都督。越年退职还乡。在南埕垅边建“大宇堂”。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林忠卒,享年七十五。

  名医世家

  林开燧 字慕莪,号京白生,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生年不详。行医乡里,治效显著,名声鹊起。后获《石镜录》,以自己医病实践,校正增益,更名《林氏活人录汇编》,详述各种病症虚实缓急之脉证病因,辨症施治。日常还教子祖成学医,使其尽获家传,得以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京人掌太医院达12年,授一等侍卫衔。开燧约卒于乾隆三年 (1739年),遗著经祖成于乾隆四年校录,改名《会编纪略》传世,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张在浚刊行,被医界视为经典,流传颇广。

  鼎甲名师

  林枝春 字继仁,号青圃,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林浦人,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少孤苦读,于雍正元年(1723年)中举。八年,考取内阁中书,在票签房办事。十三年,派在军机处行走,因工作十分出色,被人称为“能手”、“神手”。乾隆二年(1737年),枝春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三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六年冬,任河南学政。七年,枝春被召人京,升任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翌年,又升通政司右通政,十三年又转为通政司左通政。十七年乞假回家乡福州,曾任鳌峰书院山长八年,培育门生约千人。他对门生以严惮为生,亲订学规,又作《迩言》四则,规定朔望集诸生,于鉴亭听讲,教之立身处世之本。又作《禁巫鬼文》,劝导破除迷信。枝春生平重气节,故里林浦村原有陈宜中祠,他认为陈是逃宦,不足为后人楷模,于是即毁陈像,改祀名臣文天祥。他还乐善好施,房师张某子官中书卒,遗属十余人,无以为生,枝春以自己俸米为之赈济,又代为雇船,送他们归里。枝春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逝世,终年64岁。遗著有《就轩诗文抄》、《青圃诗文集》、《日知录》、《见闻录》行工。未刻者有《学庸说》、《五经辩疑》。

  驱荷功臣

  林 圮 福建同安人。早年投军郑成功麾下,后因屡立战功,升为参军。顺治十八年(1661年),同郑成功一起,渡海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平定后,郑成功实行寓兵于农政策,他奉命到浊水溪畔之斗六一带垦荒,垦区一直延伸到水沙连(今南投埔里镇),为开发台湾立下功劳。后因当地居民不理解,多次前来攻袭,不幸被杀。后人为纪念他,将其驻军之地命名为林圮埔(今南投县竹山镇)。

  林 凤 福建龙溪人。顺治十八年(1661 年)随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平定后,率所部在台南曾文溪北屯田,后人为纪念他开发台湾的功业,将其住地命名为“林凤营”。康熙四年 (1665年),荷兰殖民者又据鸡笼(今基隆),想卷土重来。嗣王郑经命令他为先锋,率军北上驱敌,在战斗中阵亡。

  复台首功

  林 贤 字克希,号尊一。福建晋江人。青年时从戎福州,领新设水军于上竿塘擒获章元勋等,擢任援剿左镇。未几,从提督万正色平厦、金两岛,授海坛总兵官。清康二十年(1681年)因功加左都督,正一品。收复台湾的澎湖之役,他率右队挺进,受敌船环攻。林贤身中两箭仍坚持指挥战斗,鏖战历三个时辰,终于打开局面,尽歼围攻之敌,首登澎湖岛。施琅将军上疏清圣祖报记首功。平台班师后,论功加世职,封荣禄大夫。赴京受奖后,林贤随帝东巡,誉扬京都。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林贤病故,赠太子少保、御祭葬,墓在南安康美,今墓园尚存。以林贤封荣禄大夫,正一品,其父、祖父,曾祖父均恩赠荣禄大夫,正一品,时称“四世一品”。

  五任总戎

  林君升 字圣跻,号敬亭,福建同安井头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父因护,祖周斐,曾祖士,俱以君升贵诰赠荣禄大夫。君升少年时聪颖,过目成诵。及长,兼习武。壮岁从军。康熙六十年 (1721年)押饷赴台济军需,并查台地情形,悉合上意,擢黄岩镇游击。旋授定海总兵,“严守御,饬巡逻,俾沿海内外敉宁”雍正十年秋,大饥,“军民乏食,多方设法,全活其众”。乾隆六年,调镇金门,翌年遇荒,“更加变通,筹划接济,民赖以苏,天子嘉乃绩”。清乾隆七年,授广东提督。九年“恭请陛见,叠觐圣颜”。不久,调补福建水师提督,位隆八座。不久又奉上谕,提督江南。君升军旅之余,纵观书史,精书法,善吟咏,著有《自谴偶草》、《救荒备览》等书,被称为“儒将风流”。君升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享年六十八。“嘉升一级”,“遣官致祭,钦赐全葬”,诰授“荣禄大夫提督江南各省军务左都督”。

  吴川高贤

  林召棠 广东吴川霞街村人,生于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道光三年(1823年)殿试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官。次年,丁外艰而归。道光八年回京复职,翌年以一等五名留馆,辛卯年奉命任陕甘主考,此次校士,闱中拔举人呼延甲等六十五名、副榜杨成泰等十五名。试毕,返京复命。道光十年以乞终养老母告退还乡。道光十三年(1833 年)受聘于肇庆端溪书院,主讲达十五年,栽培之士有罗悖衍(尚书)、冯誉骥(侍郎)等人。五十九岁,因丁内艰,遂杜门不出,作“寄庐”于本村金莲庵,自称:“四十树桃花禅屋”。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召棠的一生,甘居淡泊,不求仕进,以孝为重,待人和平。爱惜贫民,常教儿孙看重农人。召棠为官清廉,与其同科的王广荫(探花)见其素守家园,生活淡泊,特从京都领取吴川盐田收入补助召棠。召棠不受,此金储存在省里多年,后由陈兰彬(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赴京,将此款璧还。同治六年(1867年),广东高雷道陆心源请准表其闾——霞街村为“高贤里”。

  渡台创业

  林元品 又名文浚,福建晋江石狮永宁人。祖辈世代往台湾经商。元品成年遂整装渡台,代理生计,让其父回原籍养老。元品在台精心经商,家业昌隆,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深受乡人爱戴与敬仰。鹿港一次变乱,元品“遂捐资五千金胁饷,运粮食,募乡勇,克复鹿港彰化。”
清嘉庆六年(1801年)元品在台湾诰授奉直大夫。遂在鹿港营造宗祠,号称“诰命宗祠”,并分别在鹿港、永宁建造“大夫第”。“诰封圣旨”正本存于鹿港“大夫第”内;副本珍存在永宁“大夫第”正厅的顶梁上。圣旨盒外镌刻“奉天诰命”四个金字,盒内存有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圣旨”。元品后裔瓜瓞绵绵。两地林氏宗亲往来频敏。

  吴川青天

  林联桂 广东吴川人,广东七才子之一,生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幼年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出口成诗。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进士,初授绥宁知县,继调新化、邵阳知县,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常将自己俸禄救济穷人。道光十四年升任湖南晃州州判。上任仅三个月,便将前任遗留的三百多宗积案全部清理结案。他刚直不阿,不贪钱财,断案公正,当地百姓呼他为“林青天”。联桂自赋诗一首:“不为人谋为己谋,素餐尸位案宗留。
如今尽洗因循习,三百余条一笔勾。”联桂才华横溢,政绩显著,令吴川状元林如棠敬慕,亲自到塘,拜访联桂。联桂十分惊喜,即兴赋诗一首:“小小肩舆缓缓抬,有谁知是状元来。相逢一笑茅檐下,风味依稀两秀才。”道光十五年(1835年),联桂因勤政而积劳成疾卒于任所。联桂著作甚丰,有《见星庐诗集》、《见星庐诗话》、《日下推星录》等,他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诗风,为后人赞颂。

  名扬琉球

  林麟焻 字石来,号玉岩,福建莆田永积仓(今城厢区东山巷)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康熙二十年(1681年),充顺天府乡试考官。翌年,为副使同正使王楫册封琉球国王。麟不收厚赠,及廪费等,琉球人特建“却金亭”以纪念。返京复命,受帝嘉许,升户部江南司主事,监督南京太平仓,莅任清仓除弊,升广西司员外郎。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充四川乡试同考官,旋迁礼部郎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擢朝议大夫、按察司佥事,提督贵州学政,勤谨严督,文风大变,督抚联荐“清若秋霜,明为悬镜”。拟授布政司参政,未补返乡隐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为《莆田县志》总裁。其颇有诗名,在京与友人酬唱,“拂郁困顿之致,悯时伤乱之怀”常发于诗,积以岁月,汇为《玉岩诗集》及《续集》,所著还有《中山竹枝词》、《星槎集》、《郊居集》、《竹香词》等刊行于世,又有《列朝外记》稿若干卷藏于家。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明清 贵显 显明

上一篇:近代显要

下一篇:宋元簪缨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