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非亲
天下林氏主体为子姓后裔,即比干之后人。而就所知尚有非子姓林氏,属于同姓非亲者。
姬姓林氏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中云:“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郑樵(1104—1162年)南宋史学家。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福建莆田人。青年时不应科举,立志多读古人书,尽通百家学问,研究六经,居夹潦山中,苦读30年,人以夹漈先生称之。其后游天下名山大川,搜奇访古,遇有藏书家必借住读尽藏书方去,并注意实地考察,对礼乐、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文字等均有研究。高宗绍兴中,因荐,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又为枢密院编修。兼摄捡详诸房文字。在史学上推崇司马迁、刘知几,晚年毕一生所罗纂成《通志》一书,为百科全书式通史,其中二十略颇具创见,而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五略则为旧史未涉及。生平著作达84 种。其《通志•氏族略》在唐林宝《元和姓纂》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林宝关于林氏的只提出“邱林氏改为林氏”。而郑樵却提出姬姓林开后裔之林,是一大发现。
姬姓林氏为周平王(姬宜臼)庶子林开之后,而周平王为东周首君,其建都洛阳,因而所支林姓也起源于河南。虽然郑樵所云世系甚明,由于时代久远,人丁不繁,至近代已未见于记载。目前,可能囿于条件,尚未发现姬姓林氏远续至今的谱牒世系。郑樵先生除引用其文外,尚未见及有人亲见过该系人员的记载,为此不希望此为一孤证,尚有待该支后裔及史料的出现。
其它“林氏”
另据《魏书·官氏志》载,“邱林氏改为林氏”。所云即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命鲜卑人改用汉姓,将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此支林氏随着时光流逝,后裔同样难觅其踪,是与子姓林氏混淆其宗支,还是又改他姓,不得而知。
另据《开元录》载:“会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建州为福建闽北古代建制(今南平市属地),虽有此说,目前查阅该处存世林氏谱牒无一不是子姓林氏,至蛇种之说更属子虚乌有之事。
另外,据云:明代时,蒙古末代可汗原名库图克图汗,后改名为林丹汗,因痘病逝于拉他拉大草滩,余部为后金所灭,妻、子被俘,后裔改姓林氏。近代也未见此蒙古林氏的存在。
虽然有上述四种林氏,时到近代均未见其传人,也未看到传续至今的谱牒记载,只不过历史上曾经有过。作为过眼风云而不再了。
至于个别他姓人士出于特殊原因而改为另姓者,在中国纭纭众姓中已屡见不鲜。而一个家族、部落、群体改姓有其历史、环境、社会的种种因素,由于中国不敢数典忘祖的传统,待时期成熟又复原姓者多,有的迫于形势为了减少歧视、迫害,在长期 “合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的人为因素倡导、诱迫下,就熔人改姓后本姓的世系之中,无法剔出。所以,上述诸种林氏同姓非亲的状况至近代烟消云灭,不知下落,形成如今普天下林氏(除刚由他姓改林氏不久,知晓原姓者外)皆子姓、始祖皆比干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现状,但任何人面对约定俗成的中国这种传统文化现象可谓毫无办法,只好望洋兴叹罢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