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本土化

时间:2013年11月11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妈祖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本土化

图为脚踏车队

海神天后东渡日本。我国与日本来往极早,从秦代方士徐福渡海日本开始,东汉年间,中日使者来往而互赠金印。至宋代时,已经常与日本有通航。所以说日本是妈祖信仰在海外传播较早的地方之一。由于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也由于文化的渊源关系,妈祖信仰、妈祖文化在日本传播较为旺盛。

据历史记载:明朝初年,由于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海疆,朱元璋断绝与日邦交。但与当时未并入日本的琉球(冲绳)却有频繁的交往,并于洪武五年(1372)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洪武二十二年(1378),为了帮助琉球发展经济文化,朱元璋“敕赐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定居,主要从事翻译及传播造船操舟技术,教授《四书》与《五经》等。“三十六姓”闽人在琉球聚居于久米村,并建“唐人营”。唐人营在琉球国主要职务是专司贡务和商贸的海上舶务,并建立妈祖宫,每日都要膜拜海神开妃。

进入日本本土的妈祖信仰最初由“唐船”带入,其传播路线大致先由九州地方的五岛、平户、长崎及南部萨摩半岛“落户”,后顺海岸线向东北方发展,传到东部的水户、茨城一带,不久则达到最北端的青森县。日本有一个很大特点,将妈祖信仰逐渐本土化。如日本的稻神社是奉祀稻神的,而同时也供奉妈祖。日本的稻谷进口,始于福建船舟的运送,而装有稻谷的船舶又奉祀妈祖。所以妈祖就很自然地成为日本的稻谷保护神。长崎市区有三唐寺(即南京寺、漳州章、福州章),他们先建妈祖堂,然后将妈祖与佛祖合祀供奉;矶原则将妈祖与日本船魂、水魂同祭等等,体现了日本合祀同奉的一大特点。妈祖信仰成为日本之本土文化。

据史载,仅明清两代,日本诸列岛的妈祖庙宇就多达一百余座,而这些大多数是华侨出资捐建,许多寺庙的住持还是华侨们从国内招聘而来的,明末清初,抗清的文人、士大夫们的流亡和冒险东渡则是妈祖信仰在日本岛国快速发展传播的重要因素。

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妈祖文化、妈祖信仰也随着华侨足迹传播于南洋各地。据历史记载:南洋诸岛最早的妈祖信仰是发生在“亚答屋”里,对于妈祖海神的朝夕祈祝。“亚答屋”是福建与广东商家登陆后休息的简陋小屋集,后来由于华侨商人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地便自然而然地在小岛集建起妈祖宫庙。在东南亚诸国,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都建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其中以马来西来和新加坡比较典型。例如马来西亚马六甲甲板街上的青云亭,是新马一带历史最为悠久的华族庙宇,也是出现在南洋的最早的妈祖庙宇。它创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内祀观音等神,后增祀了妈祖的神像。马来西亚较著名的宝山亭,槟榔屿的观音亭(广福寺)都供奉妈祖神像,在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有天福宫,坐落在南湾源顺街,由新加坡闽籍大富商陈笃生、薛佛记于1842年捐资建造。该庙发展成为一个中心,凡南来北往的华人,都把船舶停泊于宫前,然后进宫拜祀天后,祈求海不扬波,平安返国。天福宫后来成为了新加坡福建华侨邦总部的活动中心,建有福建会馆。其他如海清庙,琼州会馆内的天后宫,兴安会馆所属的天后宫,林厝港亚妈宫,林氏九龙宫堂,这些都供奉妈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处的地缘协会也都奉祀妈祖。

(作者:佚名 编辑:林氏 信息来源:侨乡时报)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