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之流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林氏之源元祖黄帝

        林氏之流二世玄嚣  玄嚣乃黄帝之長子,嫘祖所生。名摯,己姓。死后葬雲陽。妃干類 氏,名娥居,生娇極。
    三世 娇極  玄嚣之子,雖未得帝位,但生一子為聖君,即帝譽。
    四世 帝璺  帝譽,姓姬,名逡,黄帝之曾孫,娇極之子。 受顓頊封于辛,故號高 半氏。所領部落由八個氏族組成,活動于亳(河南登封)帝譽聰以知達, 明以察微,繼顓頊而登帝位,在位 七十年,順天之羲,知民之急,仁 而威,惠而信,與黄帝、顓頊、堯、 舜合稱“五帝”。帝納四妃,生四 子:元妃姜螈生弃;次妃簡狄生 契;三妃慶都生堯;四妃常儀生 摯。帝譽崩于頓邱,葬城門外南面 臺陰野處(一說在内黄)。
    五世 契公  帝譽之子,簡狄所生。青年時 才華出众,佐禹治水有功,舜命為 司徒,掌管教化,封國于商(今河 南商丘),姓子,為商族之始祖。契 傳十四代至湯,得天位,創建商 朝。《國語》云: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按:古代稱契為玄王)。契生子 曰昭明。
    六世 昭明  昭明乃契之子,繼位后遷都砥石。生子名相土。
    七世 相土 昭明之子。發明以馬駕車,引重致遠,積極向東擴展,東逾泗水,在 泰山之下建立東都,活動範圍達于東海之濱、渤海地區。《商頌》有“相土 烈烈,海外有截”之句。生子名昌若。林氏之流   
    八世  昌若 昌若乃相土之子,生曹圉(又名糧圉)。
    九世  曹圉 昌若之子,生冥(又名季)。
    十世  冥公 曹固之子,為水官,勤于水串而逝。生子振,又名王亥。
    十一世  振公 冥之子。任首领時畜牧業興旺,用“服午”負重,與各部落交易,被有易氏攔路殺死,奪去服午。振生子名上甲微(报甲)。
    十二世  報甲 振之子。向河伯借兵,攻殺有易氏首领綿臣,為父报仇。商部族從此兼營農牧業,重天時變化,進入定居生活。后世定祭祀  對象,稱报甲。歷代商王用天千紀名,自圾甲始。生子名報乙(巨)。①
    十三世  報乙  报甲之子,生报丙(叵)。
    十四世  報丙  报乙之子,生報丁(巨)。
    十五世  報丁  报丙之子,生主壬,又名示壬(报壬)。
    十六世  主壬  報丁之子,生主癸。
    十七世  主癸  主壬之子,生天乙,即成湯。
    十八世  成湯  成湯,主癸之子。姓子,名履,卜辭稱高祖乙。商部落首领,以仁厚著稱,受人民擁戴。任用伊尹為相乃興盛。時夏桀行淫縱樂,政串怠廢。湯吊民伐罪,先攻滅葛(今河南睢縣北)、韋(滑縣東南)、顧(山東鄄城東北)諸國,剪除桀之羽翼,再發兵擊桀于鳴条(河南陳留北)。桀敗逃依昆吾(河南濮陽)。湯發兵滅昆吾,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縣),回師亳邑,諸侯來朝,以示臣服。湯遂得天下,建都亳,国号商。執政后减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僻處西境之氐羌部落均来归附,勢力擴展到黄河上游,成為强大的奴隸制王朝。湯踐天子位十三年而崩,葬于汾陰(山西榮河縣),廟號烈祖。湯生三子:太丁、外丙、仲壬。
    十九世  太丁  湯之長子,生太甲。早殁,未及繼王位。
    十九世  外丙  湯之次子,湯病死后由外丙繼位,在位三年,居亳,病死,由弟仲壬繼位。
    十九世  仲壬  湯之三子,外丙死由仲壬繼位,以伊尹為卿士,在位四年病死。
    二十世  太甲  太丁之子,成湯之嫡長孫,繼叔父仲壬而繼位。伊尹辅政,因不遵湯法,被伊尹放逐于桐(河南虞城東北)。太甲居桐三年,以烈祖之成德為訓,處仁遷義,伊尹以冕服奉太甲歸亳。太甲復位后修德補闕,勤政愛民,勵精圖治,諸侯成服,百姓以寧,商朝頓然繁榮。伊尹作《太甲訓》贊揚他。在位三十三年,振興湯業,廟號太宗。太甲生二子:沃丁、太庚。
    廿一世  沃丁  太甲長子,嗣位后伊尹卒。執政廿九年,傳位弟太庚。
    廿一世  太庚  太甲次子。  沃丁死繼位,在位廿五年,病死,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陽)。太庚生三子:小甲、雍己、太戊。商嗣位兄終弟及自太庚始。
    廿二世  小甲  太庚長子。太庚死后繼位,在位十七年,病死,傳位弟雍已。
    廿二世  雍己  太庚次子。太庚三子。小甲病死后繼位,在位十二年,傳位弟太戊。
    廿二世  太戊  雍己病死后繼位。商自沃丁之后,國勢漸衰。太戊即位后,重用伊陟、巫成為相,國政大修,商道中興,諸侯歸附,遠方慕義而朝者七十六國。在位七十五年,病死,葬于内黄。太戊生三子:仲丁、外壬、河禀甲。   
    廿三世  仲丁  太戊畏子。繼位后由亳遷都于囂(史記作敖,今河南榮陽東北),在位十一年。執政時,東南方藍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藍夷。仲丁死后,諸弟争奪王位,商勢衰落。
    廿三世  外壬 
外壬,太戊次子、仲丁弟。仲丁病死后繼位,在位十五年。
    廿三世  河豐甲  外壬弟。外壬死后繼位,由囂遷都相(今河南内黄)。在位九年,曾出兵征伐東南方的藍夷和班方。
    廿四世  祖乙  仲丁之子。繼叔父河宜甲嗣位。時商勢衰落,諸侯莫朝。祖乙遷都邢(又稱耿,今河南温縣東),起用巫賢為相,天下大治。幾次出兵平服了藍夷、班方等國,解除夷族對商的威脅,商朝中興,在位七十五年,諸侯  咸服。  卜辭稱中宗,與天乙、太甲並祭,合稱“三示”(意為三位功勋卓著的祖先),祭牲達三百頭。子二:祖辛、沃甲。
    廿五世  祖辛  祖乙之畏子。居庇(今山東郸城一帶),在位十六年,傳位于弟沃甲。
    廿五世  沃甲  祖辛弟。在位二十年,病死,傳位侄祖丁(即祖辛之子)。
    廿六世  祖丁  祖辛之子。繼叔父沃甲嗣位,在位三十二年,傳位于從弟南庚。
    廿六世  南庚  沃甲子。繼從兄祖丁嗣位,由庇遷都奄(今山東曲阜),在位二十五年,國勢衰落。
    廿七世  陽甲祖丁之子。南庚死繼位,居奄,在位七年,病死,弟盤庚繼位。
    廿七世  盤庚林氏之流   祖丁之子,陽甲弟。  陽甲死后繼位。  即位時面臨嚴重危機:商朝經几代内亂,政治腐敗,貴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加上天灾頻繁,士民嗟怨。盤庚為挽救社稷,自奄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遷都前,貴族反封。盤庚發文告,嚴令他們服從。遷殷后,又制止貴族搬回舊都的企圖。
    《尚書.盤庚》就是他遷都前后的講話記錄。盤庚在安定秩序之后,行湯之政,提倡節儉,改良風氣,减輕剥削,加强王權,殷復興,殷發展成為一个繁榮都城。以后273年,商的都城一直在這里,故商朝被稱為殷朝、殷商。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商朝經濟、文化發展,諸侯來朝。病死后傳位弟小辛。   
    ①:殷世系據殷墟博物苑“論商王廟號問題争論……商卜俗”。舊譜記載有差异:其世系為報甲一一報丁一一報乙一一報丙。
    廿七世  小辛  祖丁子,盤庚弟。在位二十一年,商復衰,病死,傳位弟小乙。
    廿七世  小乙  祖丁子,小辛弟。小乙認為繼盤庚王位的應是小辛,自己没執政的奢求,又不願兒子武丁養尊處優,把武丁送往林慮山和平民一起生活,結果培養了中興賢主武丁。小乙繼兄位后執政二十八年,病死,傳位于子武丁。
    廿八世  武丁  小乙之子。少時長于民間,生活清苦,知稼穡之維艱,結交奴隸傅說。即位后三年不言,政事決于冢宰。后來借口夢見湯薦給一賢才,令人畫頭像四處尋找,在傅岩找到築墙的奴隸傅說,迎回后任為相,治國安邦,發展生產,國力增强。商勢復興后,武丁對土方、鬼方、虎方等部落和荆楚用兵,開拓疆土,商朝進入鼎盛時期,“天下咸歡”,在位五十九年,病死,葬西華,廟號高宗。武丁之妃婦好,她的名字在武丁時期的卜辭中常見。據卜辭記載,她曾主持過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並多次率兵去征伐夷方、土方、羌方、弓方和巴方等國。有一片卜辭記述:婦好在征伐羌方的一次戰斗中,曾統帥了一萬三个人的龐大隊伍,說明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1976年,其墓在殷墟發現。殉葬物品達1928件,其中有玉器755件,寶石制品47件,象牙器5件。這批珍貴文物,是三千多年前的藝術瑰寶,對研究殷人的生活方式和當時的生態學,提供了可靠資料,曾轟動了全世界。
    廿九世  祖庚  武丁子。在位七年,淫亂,殷復表,傳位弟祖甲。
    廿九世  祖甲  武丁子,祖庚弟。初,武丁欲廢祖庚而立祖甲,祖甲以不義而外逃。及祖庚死,國人擁立之。祖甲在民間久,知民之依。嗣位后能施惠于庶民,在位三十三年,傳位子廪辛。   
    三十世  廪辛  祖甲子。嗣位后西方系方諸部落不斷攻擾商朝,廪辛多次發兵征伐,没能征服。在位六年,傳位弟康丁。
    三十世  康丁(庚丁)  祖甲子,廪辛弟。廪辛死后繼位,在位二十一年,病死,傳位于子武乙。
    卅一世  武乙    康丁子。繼位后犬戎寇邊,國勢漸衰。武丁曾到黄河、渭水之間游獵,據說被暴雷擊死(另一說,死于征伐西方部落的戰斗中)。在位四年,傳位于子文丁。
    卅二世  文丁(亦稱太丁)    武乙子。繼位后曾出兵征伐歸國(今湖北秭歸縣)。在位三年,病死,傳位于子帝乙。  文丁生三子:帝乙、比干、箕子。
    卅三世  帝乙    文丁子。繼位時江淮夷族又强盛起來,嗣位第十年九月,南征夷族,兴淮水流域的攸國合兵,越年三月得勝而歸。帝乙在位末年,遷都于沬(即朝歌,今河南淇縣)。在位三十七年,病死,傳位嫡子受辛(紂)。
    卅三世  比干    文丁之子,帝乙弟,黄帝三十三世孫。官少師,受命辅政,披肝瀝膽,盡虐盡忠。時紂王暴虐無道,國勢殆危。公為救國救民,奉面進諫,被紂三剖心而死。比干遇難時,正妃有嫣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遂携婢女避難子牧野。及期,于長林石室產一男,取名泉,后被周武王賜姓林名堅,為钵姓始祖。
    比干葬于商都朝歌西南(河南汲縣,今衛輝市)。周武王克商封其墓,鑄銅盤銘;孔子適衛,率弟子謁比干墓,劍刻墓碑,稱比干為“三仁第一”;魏孝文帝南巡,為比干修墓建祠,刻文于石(稱太和碑);唐太宗貞觀十九年伐高麗經陵域,率文武大臣謁祭比干墓,詔贈太師,谥忠烈。唐宋元明清,歷代帝王名賢褒揚有加,刻有“諫臣極則”之匾額。唐翰林學士李白贊比干曰:“靡躬非仁,蹈難非智;死于其死,然后為義;忠無二耻,烈有余氣;正直聰明,至今猛視;咨爾來代,為臣不易。”比干墓與廟,經衛輝市政府主持重修,巍然壯觀,古碑林立。近年來,海内外炎黄子孫景仰而前往朝謁者,絡繹不絕。(按:比干傳略,《比干文研》創刊號已有專錄,故本文從簡)。
    (附一)歷史文獻:《林氏源流總序》(唐中書令温彦博撰)
    (附二)林氏發源帝系圖
    參考資料:
    ①《辭海》歷史分册(中國古代史);
    ②《中國歷史人事年表》(殷世系);
    ③《歷代帝王圖譜》。

(作者:文研会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研会)
文章热词:之流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