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干贤达初録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義姑撫侄成長
    “天之所廢誰能興,忠臣義士徒掐肩;人定勝天有至理,繼绝存亡乃女子。吾聞崖山蹈海時,殉國孤臣同日死;挚舟土琢丁男殲,遗腹生兒旋失恃;有母龍撞女逾龀,不绝如縷幾殄祀,洸洸義無力回天,树鬻兄子垂廿年。孤即有立旋著代,到臻子姓長綿延;回看天水一塊肉,幸不幸間誰為權。”
    這是福州海軍元老薩鎮冰先生,于1930年2月,為紀念福州地區“尚干林羲姑祠”落成而撰诗。薩老高度贊揚了尚干賢女林五娘,在宋末國破家難並臨之際,堅信“人定勝天”,以弱女肩擔男任,以姑權充母職,不惜犧牲黄金年華,含辛茹苦二十春秋,為撫育孤侄林元士長大成才,從而保護了林氏一脉因而光宗耀祖,世代發祥。如今,分布海内外各地林氏裔孫,為了报功索德,使林五.娘揚名于世界各地,稱她為“林羲姑”。
    林義姑,排行第五,人唤五娘,南宋福建路閩縣崇善西鄉永慶里塔林村人(今閩侯尚干)。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生于書香世家。祖林禹臣,字君得。南宋紹定二年(1229),年13歲考中神童科進士。過了二年,其叔祖林壯行,12歲參加神童科殿試,欽賜狀元及第。父林津龍,宋寶祐元年(1253)進士,為尚書干官。他為官廉正,爱國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他把其官名稱其家鄉為“尚干”,造就是尚干鄉名的由來。
    五娘自幼隨父居官在外,她勤讀書史,喜覽劉向編撰的《烈女傳》等。在父教誨下,五娘從小就萌發了爱國、慈孝的思想。她深明大義,秉性温良,端莊賢淑,聰敏能干,人譽“雖女勝男”。
    她19歲時其父母相繼染病而卒。當時,五娘兄林維本,任廣東奏差鹽運使,為配合張世杰宋軍抗元,動員民衆,組織武装力量進行反擊,奈因敵我力量懸殊,維本不願“楚材晉用”,弃官歸里。
    元至元十七年(1280)農歷7月22日,林維本率家人乘舟去光裕里籌岐山祭津龍公之墓,回歸途中覆舟溺死。噩耗傳來,舉家悲痛同年11月27日嫂遗腹生下嬰兒取名“林元士”,嫂因悲痛過度,到歲盡不幸身亡。五娘家僅剩四口,上有龍鐘祖母,下有年少侄女及孤雛。家難深重,她從《烈女傳》中悟到節羲,決心上亨祖母,下撫孤侄。是時,邪惡勢力横行,魚肉鄉里。五娘苦守門庭,率领家丁沉着應付,多次開展自衛反擊,促使家園免遭破壞,深受鄰里贊揚。時雖求婚不绝,終不能奪其志。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五娘29歲。祖母黄老太卒,她治喪如禮。逾年,侄女嫁于峡北石步村,她將嫂遗下奎物皆贈與。五娘以姑權充母職,對侄兒嚴而有恩,以羲方相勉,為林氏存脉,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其侄元士既长,擇偶賢妹,聘侯官江口宋氏。完娶后,她宿願以償曰:“吾今可卸责矣!”將所有貲產券據,一律付侄元士掌管,她以念經吃素自娱.元至大二年(1309)正月十二日壽終内寢,年四十九歲。
    林元士感姑養育大恩,褂葬于高詳里今长樂市轄)銀峰寺祖墳右側。鄉人见義姑慈孝,聞風感涕,贊為“巾幗中英”。
    后人為表彰林五娘“功德高厚”,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初春,拓尚干宗祠西邊,建三間,有廳堂、左右廂、前后庭,四面圍墙的“林羲姑祠”。清進士裔侄孫林履端撰“羲姑傳”勒于青石,嵌于西墙。  門首竖書“報功崇德”。后來,由卅二世侄孫、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重修,于1930春落成。祠内有歷代名人葉向高、陳寶琛、孫中山、黄興、胡漢民、蔡元培、于左任等题刻,並林森親自题聯、题匾,成為尚干陶江林氏發源紀念之地。
    子超關懷桑梓
    林  森(1868一1943年)字子超,族名长仁,閩侯尚干鳳港鄉人。1877年入美國教會學校学習。1881年入鶴龄英華書院,畢業后在臺北電报局任職。1902年,考入上海江海關工作,在民主思潮影響下,組織福建学生會,被選為主席。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調任九江關職員。武昌起義時,他冒死秘密游說九江協統馬毓寶、江陰統帶林述慶舉羲.九江反正,他居光復大業首功,當選為民政部長。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被選為臨時參議院議長。1913年當選參議院全院委員長。袁世凱取締國民黨議員時,他東渡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袁世凱死后回國,先后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外交部長、參議院議畏、福建省長等職。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但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不久加入西山會議派,被選為西山會議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长。  以后追隨蒋介石,歷任中央國民政府主席,至死。
    林森生前熱爱家鄉,熱心培養人才,慷慨捐资辦學。1913年捐资將鳳港村法主廟改建為學校,將黄興手筆“國民始基”横额懸挂在小學禮堂上。所有學生一律去辮,每人發衣料一件,全免學费,並赠送課本。1919、1922和1934年又先后重建、擴建三次。他曾在“鳳港小學”親寫一幅對聯,文曰“樹立農村基礎,養育民族健兒”。
    他一生有“三不”:不再娶(早歲喪妻后没有續弦)、不私人、不積蓄。衣:粗布長衫、布鞋、布襪;食:青菜、豆腐;住:房屋簡樸、無奢侈装置;行:少坐車、多漫步;雖好古玩但不出高價。1923年他辭去省長職務,只帶一從人,扛一肩行李,退隱鴕頭青芝寺。當時報载:“一肩行李,省長搬家”,即指此事。
    林森一生清廉。他早于1936年親寫遗囑存于鐵櫃内。1943年8月7日公祭后才啟讀,原文:“語雲:人生七十古來稀,森今七十有二矣。身后囑托,不能不预為之,吾國自然科學人才之消乏,今昔同感,陶冶補充刻不容缓,兹謹遵總理迎頭趕上之遗訓,將所存國家銀行國幣50萬撥為基金,以其每年利息專作考選留學歐美研習自然科學學生固定經费,並親自訂辦法24條,冀能表同情于斯者属守此方針而辦理之,百年樹人是實始基,尚祈共循如旨,矢守费渝,用垂久远,而利國家,有厚望焉”!
    他手訂處理遗產問题,大意是“賢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則益其過,為免身后煩累戚友,余身后,將手置廬山、北平、南温泉及南京房屋暨存款、衣服、字晝、古玩變價,作為創辦尚干職業學校基金;余俸给嗣孫五萬元,三弟婦三萬元外,其余亦充尚干職業学校基金;凡有紀念價值送博物館,積财子孫未必能守,積書子孫未必能讀,唯有積德,幸其勉之。”
    祥謙英勇就義
    “二·七”烈士林祥謙(1892一1923),原名元德,尚干鄉亭上村人。父林其莊在馬尾造船廠當鍋爐工,母翁妹仔在鄉務農。幼時他跟母親下田勞動,學會農活。13歲后在馬尾小學讀書,因家贫中途輟学。17歲進馬尾造船廠當學徒,習鉗工。他不僅學到技藝,而且聽到當年中法海戰實况,從思想土增强了反帝爱國的意識。23歲,他離開馬尾到漢口,翌年,進江岸鐵路工廠當鉗工。1921年底,在共產黨人陳潭秋“天下工人是一家”革命道理指引下,他深受教育,積極參加籌組江岸工人俱樂部事宜。1922年,他當選為俱樂部干事,這年夏天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10月,江岸京漠鐵路工會成立,他被選為工會委員,又當選為江岸分工會委員畏。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隆重舉行成立大會,軍閥吴佩孚派其爪牙阻撓大會的召開,宣布全市戒嚴。項英、施洋與他率隊突破敵人防线,冲入會場開會,在一片歡呼聲中,宣告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2月5日,湖北督軍肖耀南指派參謀畏張厚生帶軍警來到江岸,抓走司機和纠察團員,强迫升火開車,祥謙當機立斷,先后派出2000多名工人和纠察團員趕往營救,迫使軍閥爪牙無條件釋放被抓人員。2月6日林祥謙帶3000多名代表到江岸號召堅持罷工。2月7日上午,肖耀南任命張厚生為鐵路警備司令,策劃屠殺江岸鐵路工人。事態非常緊張,祥謙果斷地命令曾玉良帶领纠察團迎敵。戰斗中曾玉良和卅多鐵路工人壯烈犧牲,祥謙等60多名工人被捕。晚上,祥謙被捆绑在站臺的燈柱上,張厚生奸笑地說:“林會長,你唯一出路是下令工人趕快上工,否則,你性命就難保了。”祥謙横眉怒視。張厚生命令劊予手在詳謙左肩上砍了一刀然后說:“到底上不上工?”在敵人淫威下,祥謙堅決不屈說:“我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張厚生下令殺害了他,年僅卅一歲.其弟元成也在這場斗争中犧牲。不久,其父又被工頭迫害而死。1928年其妻陳桂貞携女漠玉和遗腹子冠康護送烈士遗骨返鄉安葬。1958年在枕峰山麓興建了宏偉壯觀的“祥謙陵園”。1963年祥謙烈士遗骸遷葬于祥謙陵園,郭沫若為“‘二七’烈士林祥謙之墓”書碑,朱德委員长手書“二七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系福州市文史工作者)
(作者:林希铭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贤达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