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台功臣林成祖

时间:2011年03月19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林成祖、王志杰、施世榜并称开发台湾三大功臣。林成祖本名秀俊,字茂春,乳名王仔。康熙三十八年(1699)七月十五日,出生于漳浦县攀龙社兵营顶,列十二世,系长林一一三世,为游洋三十四世。家中世代农耕,他年少时就怀有远大志向。当时台湾淡水初启,地利未兴,欲谋渡台垦田,却苦于缺欠资金,幸得朋友资助,于雍正初渡海去台,初居台中大甲。用家乡朋辈资助的几百两银,在大甲承租“番田”耕作,自己辛勤劳作外,还招佃帮耕,由于土地肥沃,一年两熟,收入渐增,家资日富,他又招佃开凿大甲圳,引水灌田,年收租谷万余石。
  雍正后期,林成祖的开垦事业扩展到摆接堡和兴直堡,包括今板桥、中和、永和全部以及土城、新庄、二重、三重和五股的大部地区。当时,板桥大部份属平埔族摆社所有,林成祖的开发遭到平埔族人的反抗和阻挠,开垦不得已中断。这时,正蓬押运接社发生流行性传染病,许多人不治而死。林成祖懂医道,会看病。救了很多人,番社头目非常感激,就把女儿潘氏许配给他。于是,林成祖取得土地开垦权,摆接社的平埔族人也和汉人杂居通婚,渐渐接受汉人文化,板枰平原很快就被开发成漳州移民为主的汉人农业社会。
  开垦的土地,常为天旱所苦,林成祖又出资开凿大安圳,接引大汉溪水,经土城向东北流人板桥南边的田泮头,分为四大股,灌溉板桥绝大部分田地,面积达一千余甲(一甲约合11. 31亩)。圳长三十多里,宽二丈四尺,经旱溪的渠道,埋设土管于溪底,可是一遇洪水,土管就被冲毁,屡毁屡修,林成祖毫无气馁,不畏艰辛,苦心经营,连年修复,整个工程耗资十多万两黄金.锗修大安圳完全修护完善,每年租谷收有万余石。随后他又开凿永丰圳,也是空山导流,引水灌田数百甲。水利的兴修,使林成祖的土地经营更加卓有成效。
  那进修的板桥南势角中坑一带,常有土番出没,袭杀外地人,佃农胆战心惊。林成祖报请淡防厅核准后,自备粮饷,设隘寮守望,区域东起秀朗溪,西至摆接溪,南达摆突突,北及武胜湾,早晚派人巡防,番人为害才才以遏止。众多佃户安心耕作,而林成祖一家也迁到枋桥城外的深丘庄。这些地方包括现在的永和市、中和市、桥桥市和新庄市、土城乡。
  到乾隆中期,林成祖组织开垦地的土地,启迪及北部广大地区,分别取名为新庄、新埔、后埔、枋寮、大佳腊等。岁入谷十多万石,成为巨富。因此,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林家在板桥大兴土木,建造房舍、公馆、仓库,形成后埔街。林家大公馆落成后,接着建造大房公馆,又在新埔建造二房公馆,深丘三房公馆。轰动了整个北部地区,一时众说纷纷,这时,官府听信谗言,以“造城谋反”罪将林成祖逮捕至京城讯问。其三子林海文素有才能,携带巨款进京营救。时任太子太傅的漳浦人蔡新正被重用,林海文以乡人之礼求见,申诉冤情,又花了很多钱财疏通。林成祖才得以免罪获释,先前被没收的财产得到清还。蔡新非常赞赏海文的才能和孝心,留他在家中住,还把女儿嫁给他。
  林成祖回到台湾后,虽已是古稀之年,仍日耕不息,忙于督促农事,与佃农同甘共苦。又开垦了里族之野,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回答说:“我是生长在家农,做田是本份,怎能安心坐吃,况且此为国家土地,荒芜已久,开垦了也可以生利。”林成祖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所以靠自家的财力,组织佃农,凭着一双手一把锄头,在北部地区披荆斩棘,流血流汗,辛勤垦拓造田数千亩,成为台湾北部地区的大垦首。在土地开垦和水利建设上做出卓越的贡献,林成祖一介平民,由一个农家子弟而成为开发台湾的一大功臣,载入史册。
  林成祖在祖籍地时娶妻宋氏闺名荫,生一子名海庙,渡台后继娶平埔族人潘氏,闺名蛤仔霍,生二子,曰海筹、海文,共三子,次子海筹承父业,继续倾资维护大安圳,大房孙登达继承祖父遗志,又新开一条暗坑圳。世人称颂他们是“凿圳专(全)家”。
  林成祖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五月十四日,享年七十三,葬在台北县内湖乡新里族粉寮(港墘)。成祖一向刻苦耐劳,埋头苦干至终,他的刻苦创业精神,至今还令人肃然起敬。二百多年来,他的子孙在板桥一向受人尊敬,曾任民国政府交通部长,现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林丰正就是他的七世孙。丰正先生的胞弟林丰基也在2000年7月27日随拜祖团到攀龙谒祖会亲。

  ◇福建漳浦 林智诗
《林氏研究》第十六期(2002.8.30)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功臣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