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山

时间:2013年05月02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正月二十九,是莆田大多数地方元宵的最后一晚,称“尾晚”。文峰宫前灯火璀璨,人声鼎沸,许多步行的人们携儿带女、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从大街小巷鱼贯前行,很多人远远地停下汽车,夹杂在人流里,直奔喧闹的文峰宫前来点“烛山”。

文峰宫门前左右各摆放着两个大烛架,人们祭拜完妈祖,将一对对红烛插在烛架上,并点燃。一会儿工夫,一层层烛架上已经插满一支支红烛,500多道烛光摇曳在“烛山”上,火红的“烛山”把文峰宫衬映得金光灿烂。文峰宫对面一艘造型奇特的“烛船”也点满了一根根火红蜡烛,还有很多群众簇拥着,不断给蜡烛添火,祈求来年红红火火。不少摄影者穿梭于烛山前的人群中,按下一个个快门。还有一些小孩子们则不管三七二十一,瞅准一个人缝,泥鳅般钻到了最前方,也学大人的样,点上蜡烛。

当晚,文峰宫董事把妈祖的香炉迎出来,由高举妈祖旗的仪仗队开路,带领30多支民间文艺踩街队伍一路表演,途经城区观桥、梅园路、新街口、旧车站、十字街等路段,再绕回到文峰宫,一路布福。文艺踩街队伍有迎神仪仗队、妆架、舞龙、耍狮、弄九鲤、车鼓队、十音八乐、秧歌队、腰鼓队、高跷队等,走走停停,拉拉唱唱,翩翩起舞。秧歌队随着热烈而欢快的曲子舞动着红绸带,时而闲庭信步,时而碎步疾行;腰鼓队伴着整齐划一的鼓点时而交叠,时而穿插,节奏渐变;车鼓队鼓钹齐鸣,时而高昂激烈,时而悠扬流畅,时而深沉含蓄。特别是女子车鼓队,穿梭插花,变换队形,把车鼓队的虎劲、猛劲及狂劲的表演融入优美精湛的舞姿之中。舞龙表演上下翻飞,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如龙驾祥云,现场群众纷纷拍手叫好;耍狮表演队员在文峰宫前高低不等的铁桩上舞狮,队员们上蹿下跳,身形矫健。十音八乐队吹拉弹音色甜美、韵律明快、气氛热烈、悠扬的乐声在空中久久飘荡。街道两旁人们燃放欢庆的鞭炮、举香迎拜,叩首祈祷。最惹眼的是踩高跷,表演者穿着色彩缤纷的服装,踩上高跷如履平地,表演者时而粗犷彪悍,时而诙谐逗趣,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围观,博得群众的阵阵掌声。孩子们结伴嬉笑着随踩街队伍前行。人们笑着,笑得春光灿烂。

听文峰宫管理人员说,“廿九晚,很多人是举家点烛山祈福保平安,蜡烛不能全点完,点到剩下二寸许时就吹灭。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户再请回他们的‘烛脚’,带回家中继续点燃,寓意把所有喜气、好运气带到新一年里,这叫‘请火母’。”也是妈祖文化、妈祖信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峰宫点“烛山”已延续600多年了,据了解,这项传统民俗正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福生)

(作者:佚名 编辑:林氏 信息来源:莆田文化网)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