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品位刍议
历史文化名城的实质注重于“名”,即其在历史文化范畴中是否拥有称著于全国的地位。已经拥有者还有个保持的问题。福州市以近2200年的建治史成为国家第二批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比福州晚,且无论在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经济等方面地位均逊于省会福州的泉州市却捷足先登,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成功与该市的历史文化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研究、宣扬、维护工作分不开。相比之下,福州在这方面的努力显见不足。
如今在开放改革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使名城文化建设、文物保护、名城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并发挥其不可估量的社会作用,则大有文章可做。福州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众多的杰出科技人才由此走向世界,但当代最杰出的科技人才中科院学部委员拥有数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一位的福州,却无一位学部委员在本地工作。文化艺术界也同样留不住杰出的文化艺术人才。在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中常蕴藏着珍珠宝贝,如何发掘发扬光大很值得研究。福州的工艺品如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福州今后的文化品位如何与“历史文化名城”相符?笔者有一些很肤浅的想法就教于各界的专家学者,权作抛砖引玉之试。
福州既是省会,又是港口,有史以来居全省首邑之地位,至今还无任何省内城市所能替代,所遗憾者,市里本身没有出版社,这是具有省会地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怪事,而本省的厦门市倒有个鹭江出版社。许多外省省会都设立了音像制作机构,可福州也是空自。这两者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品位标志。几乎所有的市办刊物均无全国性刊号,这也是怪现象。去年9月,笔者参加在威海举办的“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会”后转赴北京公干,恰在福州会馆碰到市委宣传部林爱枝部长,在她垂询市志工作之余,谈及出版社、音像制作机构的两大文化建设时,她已在考虑争取中,希望能早日促成,将对宣扬名城及对外交往中产生重要作用,二者的功能是《福州晚报》,《文化生活报》、《榕花》及市电视台、电台目前的功能所无法替代的,其是城市文化高品位的象征之一。
福州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曾站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历史上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纾等人影响很大,即使在当代也曾涌现出不少国家级艺术人才,在全国有地位的有钢琴教授洪士硅、电影导演陈怀凯、陈凯歌父子、京剧表演艺术家林大获,书法家李骆公及台湾音乐大师邓昌田等,所遗憾者同科技人才一样均成名于外地,而在本市就无一位艺术界人士可与抗衡,换句不好听的就是在当地的文化品位偏低,即使省市宣传媒介盛称为著名xx家者,在国家教艺术殿堂里并无一席之地,这是与历史文化名城极不相称的.记得十多年前出差南京,拜访当时还健在的南京艺术学院全国著名的书画界泰斗丁吉甫教授时,谈及福州书画、篆刻界情况时(笔者也是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成员),他说:“恕我直言,若大福州省会,在全国有地位的,唯独甲骨文书法造诣很深的潘主兰一人,其他均名不经传,有的更是匠气十足。”虽时过11年,丁老也已作古,但所话至今还历历在耳,当年南京光全国著名书法家就有林散之,费新我、萧娴等多人,至于年富力强已崭露头角者比比皆是,而福州这方面的品位与发达城市比,确是差一大截!要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就必须在各门类艺术中培养扶持拔尖人才,市里已设有书画研究院,应以产生国家级大师为奋斗目标。为了培养造就新的人才,必须改变福州无艺术院校的状况,不能靠省里每年极有限的毕业生的分配来解决,有必要引进高层次师资,添置先进设备,在专业人员加强的同时,当然也应将群众性的艺术活动更广泛地推动起来,
奥地利的维也纳以音乐之都享誉全球,厦门鼓浪屿也因出了殷承宗而获琴岛之名。其实福州藉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洪士硅是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等的恩师。随着经济发展,福州钢琴制造业的创办,福州家庭钢琴拥有量按人口平均已跃居全国前茅,奠定了钢琴城的物质基础,如能迎回象洪士硅教授这样钢琴教育家,设立钢琴专科学院,并定期在榕举行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钢琴比赛活动,福州成为中国的钢琴之都也不是不可能的。目前,福州除了歌舞团、闽剧团,曲艺团外,高品位的艺术团还没有,因此,必须着手组织合唱团、民族乐团、军乐团、交响乐团,甚至创办芭蕾舞团。广州、沈阳先后继北京、上海之后办起芭蕾舞团,广罗人才,福州可以成为第五个城市,努力向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高品位攀登。即使有困难,可先易后难,如组建军乐团,在不断频繁的外事活动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为今后组织交响乐团先奠定基础。
历史上,福州曾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也曾出过不少著作等身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无论在经史、诗词,文学,楹联、翻译等方面均有造诣很深的人才,当代福州籍的冰心、郑振铎、邓拓等人已为福州争了光,而在福州的文学作者,目前屈指可效。其他方面,除民间诗社在传统折技诗及律绝诗有所发扬光大外,均呈下降趋势,如何改变现状,组建高层次的队伍,提高这方面的品位,已是当务之急,这方面也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具备的条件,若无高层次的作家、剧作家、诗人队伍,文化名城是会掉价的。要提高文化品位,必要时可以引进高层次的人才。
福州在当代出过国际级的围棋大师吴清源,他是福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荣光,而其后却后继无人,他既可成为日本的棋圣,而其家乡却无一个可争衡于国内棋坛的选手,这是咄咄怪事,可事实恰是如此。为了改变现状,体委在弘扬武术方面已作出成绩的同时,可以考虑设立棋院,积极培养这方面人才,为今后的国际间交往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高品位文化标志之一。福州体育已有些强项,如能加强拓展,既能提高名城的知名度,同样也能为提高人民体质作出贡献。福州要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必须在体育场馆建设上多予投资,争取不久的将来能承办国家级赛事,甚至国际性赛事.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是很薄弱的。有关杜科系列的机构无论在领导班子、人员结构、研究范围、学术层次上均未形成规模,未达到高品位,在全国、全省排不上什么位置。去年省里举办第二届社科成果评比,福州市报送的几乎全部名落孙山,这是与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极不相称的。有的原市里一年奖的成果报省里,第一轮筛选时就被刷掉,连参选资格都达不到,这说明市里的层次及评选的水平。如何加强领导,引进人才,全面规划,付之实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个城市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也是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何况许多方面的研究,如历史、社会、宗教、文学、经济,政治、法律、哲学等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服务,研究的层次越高,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学术地位、文化品位。福州作为省会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必须组建门类齐全的社会科学院,很多省会城市均已这样做,由市委宣传部长担任院长,列为副厅级单位,下为研究所,将政研室、经济研究中心、社科所、地方志办、党史办、文史馆等统统纳入,既压缩了机构,又集中了人员,也利于工作,且减少行政人员重复现象,从而增加了科研人员编制,这时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就可以扩展,除承担领导机关的研究课题外,还可涉及各方面甚至全国性、世界性项目,使社科研究走出地方,面向世界,这同样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福州籍在外的学者中就有许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可以延请他们返乡指导,推荐人才,精心构筑福州社科研究曲体系,力争与大都市媲美,或者至少也应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强项,与此同时,可以着手筹建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中心,争取有承办全国性、世界性学术会议的能方。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文物管理体制与同等级的省会名城相比差距很大,甚至不如地区级、县级的名城,至今还存在不能充分行使职权,管理未上轨道等诸多问题,这与机构体制、人员素质均有很大关系。文物立法固然重要,但执法人员的素养、责任心同样重要。如何加强领导班子,解决存在问题确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正面临着福州大规模旧城改造的形势,如何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旧城改造的矛盾,使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得到维护,这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文管机构已出现当“救火队”,处于被动的局面。就历史文化遗产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建筑,无法维修与无情地拆除古建筑,同样意味着历史文化名城的毁损。
福州历史上曾有过三县共治,明末起至民国二年为两县共治(闽县、侯官)。解放后,原属闽县境的城区许多有名坊巷拆除殆尽,如今剩下的朱紫坊、鳌峰坊、花园弄、孝义巷,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今较为完整的朱紫坊、花园弄也正在受到蚕食的威胁,而“三坊七巷”属于故侯官境,只能算福州西城区的古建筑群,由于一些人的偏见,轻弃了东城区,忽视了两县风格的差异,让社会产生了保住“三坊七巷”就保住了历史文化名城的误解,其实若如此只保住了半个名城,这样必将留下历史的遗憾!因而,希望有关领导应支持文管部门,不能再轻弃上述残留下旧属闽县的四坊巷了。
至于市区文物馆所,现只有博物馆、琉球馆、闽王庙、林则徐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邓拓纪念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华林寺古建馆等几个,有的设施简陋、内容简单、多年陈列一贯制,与历史文化名城所必须拥有的方方面面丰富的文化内涵差距甚大,且地方特色不明显。按福州的历史文化情况,有条件搞也必须搞的,可以有海军纪念馆,沈葆桢祠(就在市府大园内)及甲申海战、甲午海战专馆、宗教纪念馆、工艺精品馆、民俗馆、蒋源成石雕工艺馆、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木雕、根雕专馆、名人馆(各门类系列分开),字画精藏馆、陶瓷精藏馆等再加上一批名人故居,古建筑、寺庙、墓葬等等,琳琅满目,内容丰富。
保护文物古古迹然重要,但也有必要恢复一些已毁的文物古迹。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体在鼓楼区,而区名鼓楼竟无“鼓楼”,这是贻笑四方的怪事,也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亵渎。因而,有必要修复“鼓楼”,镇海楼是福州的名楼,是福州的重要建筑,也应予以恢复。此事海外已提出很久,且李先念主席视察福建时就已提过楼中的林森纪念堂。开元寺是福州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颇广的寺庙,唐代日本真言宗、天台宗高僧空海、圆珍均先后至此过,在中日关系史上是不容忽视的古刹。如今管理混乱、侵占严重尚未解决,有碍观赡,也应予以解决。孔庙是全省最大的圣殿,至今仍由少年宫使用,原计划建设市青少年官见报多年也未解决,希望能尽快筹建与省会地位配套的青少年宫,将孔庙修复作为市博物馆,以扩大展线,也显出博物馆规模与层次。
城市雕塑是文化品位的象征,近年福州城区已着手建设,但据海内外来宾及市民反映,已树起来的雕塑普遍艺术性低,有的人物形象不佳,空间环境布局不协调,让人产生文化品位低劣的印象。根本性的问题可能在于未请雕塑大师来设计,有的甚至请民间艺人,显见品位不高。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徒费资金与精力,效果适得其反是很令人为之扼腕叹惜的。福州的摩崖石刻在鼓山、乌山、于山上很多,且都是民国以前的,解放后除鼓山刻上郭沫若的一首诗,邓拓故居内刻邓拓诗一首外,数十年已是空白,有关方面应考虑增刻些当代名人名家的题刻,为后人留下新时代的痕迹,全国各地大兴碑林,何以福州不可有计划地,在到处都可见的花岗石上,广征天下名家佳作,为后代子孙留下弥足珍重的文化遗产,也继承发展了优良文化传统。
福州在名城的宣扬上与其他名城相比,工作做得不尽人意,文物古迹的评价定位中缺乏在全国的地位品评,很多均只指称此物而不强调其珍贵程度。物以稀为贵,这是在比较的前提下,方见稀贵,且可大做文章。正如华林寺若不强调其为江南最古老木构建筑,何值珍贵?因为规模、结构宏伟过此者比比皆是。所以,应多在这方面着力宣扬。还有,国内外来访者查询起:福州十大古建筑为哪些?二十四景是什么?名城的精华在哪里?一日游或二日游应如何安排?……可以说没什么人能立即回答清楚,即使文管、旅游部门的人士也各说纷纭。笔者记得1992年出差南京,在市府广告橱窗中有市政府修订古金陵四十景的征求意见书,且发出全市评选金陵新四十景的决定,并广泛介绍特评的数十个景点的命名、景观状况,令人耳目一新,对外来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市民认识自己城市,增强名城意识大有裨益。福州完全可以仿效举行评选活动,由宣传、文化、文管、史志、旅游、社科、城管、园林等部门联合推荐景点名称、介绍景现状况,选多少为宜可以协商决定,然后由全民公决,广为宣传。以后旅游部门安排几日游活动,尽快改变外地来榕者称“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无处玩”的局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无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的旅游线路安排,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遗憾,也是旅游部门的失职。
要提高文化名城的品位,除上所述外,还应不断地抓好市面广告、匾额错别字的更改,对有关文物古迹新立联句对仗、平仄不合规范要求的状况要严格纠正。在地名的命名、区域变动中也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状况的延续,注意科学性,不能随意而行之,象街道名,福州有817、51、54、61等站,海外学者与侨胞总觉不习惯,且觉得没有特色、缺乏文化修养。在区域划分命名中不妥的已不乏奠例。如郊区的林浦村,原为聚族而居的一个自然村,文物集中,但人为地分为四个行政村,各自为政,文物保护就出现争执扯皮现象,公益事业也同样,最后只好靠宗族力量来协调平衡,对文物保护不利、对乡民的文化、经济建设产生很大的制约。同时也助长了宗派势力,不利于地方行政管理.
另外,象闽侯县的尚干镇是福州东南的名镇,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已有2000年的历史,民国国家元首林森、二七烈士林祥谦、现任新加坡总统夫人林秀梅均是乡人,自古以来都是附近“七里”近80平方公里平原的政治、文化、交通,教育、商贸中心。这地区是福州地区最富庶的地区。公社化时全境成立祥谦公社,社址尚干。1983年将其分为尚干镇、祥谦乡、青口乡,镇城区为镇辖地,周围为乡辖地,而镇里的供电站、完中、学区、供销社、银行、工商所及祥谦故居由祥谦乡管,乡镇又共治,镇里除上由乡管单位外已无什么可管,年年是乡镇打不完的电、水、路、经济、治安等官司,结果千年古镇无法发展,祥谦乡也受制约,为此只好在镇外觅地花费百万元巨资建办公楼,两败俱伤,若两者归一,什么矛盾均消除,各方面均可很好地发展,历史文化名镇必然焕发出青春。而青口乡的命名也更滑稽,因划分时三大村沪屿、青圃、大义对命名相持不下,最后只好弃上述几个千年村名于不顾,取个无历史文化意义的名——青口。令海外归子感到莫名其妙,接受不了,斥为毫无文化。目前,海外人士提出尚干、祥谦合为一镇,林浦四村归一,由历史文化名城角度考虑、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均是非常有益的。
若为扩大市区的规划考虑,完全可以由历史与现状考虑将原属闽县的尚干七里的平原(现即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闽江乡)作为一个区。目前这里己聚居着近20万人口,水陆交通方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人才辈出,是福州地区最富庶地域,也是杰出人才产生区之一,近现代这里就涌现了象林森、林祥谦、林白水、刘冠雄、张钰哲、林秀梅等著名人物,还出了不少将军、官员、学者、专家、商贸巨子。还有大量弥足珍重的文物古迹。这样既考虑到历史与现状,交通要津(316、324国道的交接点),同时也打通城区与福清的区域隔绝,使蕴藏有很大潜力的东南古镇尚干的经济、文化必然产生很大的飞跃,可很快成为最真实力的区域。目前,却因囿于区域分割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发展。
另外,记得一二年前,有人提出将市委大院出让的动议,这是否妥当自有公论。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机关一直没有长期宣传名城、介绍施政纲领、公布政令等的广告栏总是一个遗憾,记得南京市政府等省会城市及本市辖县机关前均有颇具规模的广告橱窗,白天晚上读者不少,既加强了上下沟通,也宣传了名城,又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所以,笔者建议将机关大院近200米的围墙外壁改成玻璃广告橱窗,由各有关部委办局负责,定期张贴以宣传名城及公布政令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版面,做到图文并茂,增辟一个让市民了解名城的文化阵地,既利于市民提高名城意识、也利于了解政令,对提高名城文化品位大有益处,
历史文化名城只有提高文化品位,改善现状,不断进步,才能保住名城地位,希望在研究、宣传、维护上多有新的建树。最后,祝愿福州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更上一层楼,能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名城!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林伟功)
上一篇:林白水研究中的问题及思考
下一篇:福州建城史之思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