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的福州籍将士
中日甲午战争已届百年。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了。由于中国传统的“以胜败论英雄”的观念,使战争中三次战役——丰岛、黄海、威海的参战者多数受到诽谤、攻击,甚至钉上历史的辱耻柱,以致沉冤莫白,孰是孰非,扑朔迷离,此中尤以福州籍将士首当其冲。将一场战争的失败不归咎于当政,而聚怨于死者,归咎于海军,开罪于闽人,以丁汝昌“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1]广为传播,甚至出现“严复性尤狡滑,主持闽党,煽惑众心……”[2]的指控。福州籍将士究竟在甲午海战中的地位与贡献如何,很值得探讨。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北洋水师主力舰管带,参将以上的军官有“定远”刘步蟾(总兵)、“镇远”林泰曾(总兵)、“来远”邱宝仁(副将)、“经远”林永升(副将)、“靖远”叶祖珪(副将)、“济远”方伯谦(副将)、“致远’邓世昌(副将)、“扬威”林履中(参将)、“超勇”黄建勋(参将),另加只有都司以下衔的“平远”李和,“威远”林颖启、“康济”萨镇冰。他们均系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的毕业生,除邓世昌、李和外,全部为福州人,至于驾驶、轮机,炮弁等福州人同样居多。显而易见,所谓“闽人”就是福州人。而福州籍将领在整个舰队中占有绝大比例.起了不容置疑的主要作用。(“广甲”、“广乙”、“广丙”等三舰属于广东水师编制,及其它炮船,雷艇所起作用甚少,不列入讨论。)
丰岛海战,是中国舰只“济远”与日“吉野”等三舰所发生的遭遇战,从而揭开中日甲午海战的序幕。当时作为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明知“船少力单,彼先开炮,必致吃亏” [3],却派三等舰的“济远’与更弱的“广乙”,“威远”赴牙山,虽有准备大队人马随后的打算,但电告李鸿章后,受命按兵不动,无疑羊投狼群,“济远”等困境可想而知。作为“济远”管带的方伯谦知悉日本舰队已出动时,作出令弱小不堪一战的“威远”管带林颖启(福州人)率舰先离开牙山以保舰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其待“飞鲸”驳卸将毕,率“广乙”离牙山,拟于途中遇“高升”,“操江”,让其掉头西归。行中即与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相遇,战斗爆发,日三大舰与中国二小舰相比是猛虎对羔羊,“广乙”避逃(管带林国祥竟投降具结于日军),三日舰合击“济远”。“济远”拒战甚力,望台中炮,大副沈寿昌裂脑死,作为管带的方伯谦则一直在指挥战斗。在这场以一敌三,以弱对极强的战斗中,方伯谦用悬白旗等诈敌的方法是无可指摘的。此战“济远”舰上死13人,伤40余人,舰体受伤。在李鸿章电稿中就有“清海军以寡敌众,尤以济远能战,日人曾图绘于报章以为警惕也!” [4]日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亦称:“牙山之役方伯谦甚谙海战,何故杀之?” [5]清廷也曾传旨嘉奖。
所令人不解者,方伯谦竟蒙谤最惨,说他躲匿铁甲最厚处,临阵先逃,挂旗投降等。他作为丰岛海战最主要的当事者,据近来发现的众多中外各方面史料看,在丰岛海战中的表现已是无可指摘的。福州籍管带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的地位与贡献是可确立了。
尤其奇怪的是,除方伯谦蒙谤最多直到黄海海战后以所谓“临阵脱逃,牵乱船伍,撞沉扬威”罪名处死外,非常普遍的现象是,福州籍管带都受到极多的攻击。权辑如下:
“将官之怯者,无过福州人……自兵端起初,以讫末次之战,凡丁汝昌之欲左者,若辈即共右之,欲右者即左之……(彼等)视军令为儿戏,恒架虚词……有时为丁提督所觉察,顿足怒骂终无如之何。福州人之外类多一身是胆……战时颇籍其力。”[6]
“林泰曾、刘步蟾两员,尤为庸懦无耻,调遣赴援之始,该总兵即战怵无人色。开轮后,匿伏舱内不出。丁汝昌为所牵制,不得自由,以致恇怯退缩,为天下诟骂……” [7]
“徐建寅从威海返京后,曾访晤翁同和等京中大老,细言丁汝昌不能整顿海军,闽籍军官结成帮派等情况……” [8]
“舰队内部人事关系也趋复杂。闽人小圈子排挤非闽系的矛盾已闹得公开化了。甲午战前,有人控告广东籍高级将领,致远管带邓世昌鞭挞水兵致死。刘步蟾力主追查,因找不到死者尸首,才被丁汝昌压了下去。”[9]
“提督丁汝昌本陆将,且淮人,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10]
“汝昌虽为统帅,而扼于闽人不用命。”[11]
无庸讳言,在北洋水师中,福州籍将士的确始终居于重要地位,管带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谦、叶祖珪、邱宝仁、林履中、黄建勋、萨镇冰、林颖启均为福州人,且都由福州马尾船政后学堂毕业,其中多人均出洋留学,归国后奉派于北洋,为北洋水师的建立及港口基地建设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所能查阅到的记载中,刘步塘、林泰曾、方伯谦等人尤为出色。福州籍将士可以说是北洋水师的基石、中坚。他们掌握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军事技术,且为中国海军的建设尽心尽力。说他们为中国近代海军的精英,且具备与外国海军抗衡的实力是不为过的。所遗憾者他们始终属“目前海军将才,尚无出其(丁汝昌)右者”(《李文忠公全书•奏稿》)。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悲剧,并非中国国中无才,而是制度使然。偌大一个现代化的海军舰队竟不能由海军中人遴选司令长官,这不是当权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失策,而是他的小算盘一切以能在自己掌握之中使然。所以,作为司令长官的北洋水师提督就由不是海军出身,但能忠于李鸿章的原为天津镇总兵的丁汝昌担任:直到黄海战前,李鸿章特派的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仍是由不懂海军的外国陆军尉官汉纳根充当。违背了《北洋水师章程》中无论战官、艺官都须从水师学堂毕业,受过专业训练的规定,以淮军陆将身份指挥现代化海军,导致全军覆灭,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大遗憾,也是清末中法甲申海战,中日甲午海战之所以惨败的致命原因之一。不知兵者的制肘,使真正知兵者无法发挥其能,终至惨遭失败,徒伤国家、军队元气,此正是最可悲叹之处。
但不可讳言者,封建社会军队由一个地方征召人员成军,必然存在很多弊病,曾国藩之“湘军”、李鸿章之“淮军”均有类似状况。北洋水师中福州籍将士极多,是船政学堂首创于福州马尾,培养人才甚多,且李鸿章当时就认为“闽堂是开山之祖”(李致曾国荃书)“海军人才,必由学堂造就……闽厂学堂最早,故不得不就中择取。曩者东南靖海寇,闽将辈出,赫跃于时……闽开风气之先……创练海军。岂能舍此而取其未习者?”(李致刘坤一书)所以造成人多势众的状况。出现一些弊病也在所难免,但不分青红皂白乱加唾骂,有失公允。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绝不能以偏概全。
“海军将官之怯”果真“无过于福州人吗”?现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死难的管带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姓名
籍贯
职务
死因
备注
黄 海 海 战
黄建勋
福州
参将、超勇管带
舰沉殉职沉海自尽
林履中
福州
参将、扬威管带
舰沉殉职沉海自尽
邓世昌
广东
副将、致远管带
舰沉殉职沉海自尽
林永升
福州
副将、经远管带
战斗中中弹阵亡
方伯谦
福州
副将、济远管带
冤以逃军处死
日方称其“甚谙海战”
威海保卫战
林泰曾
福州
总兵、镇远管带
舰触礁损坏失职自尽
刘步蟾
福州
总兵、定远管带
拒降炸舰殉职自尽
杨用霖
福州
护理总兵、镇远管带
拒降自杀殉国
北洋水师将领死难可谓由黄海海战始,至威海保卫战失败为结束。在激烈的黄海海战中,最先英勇殉职的是“超勇”管带黄建勋,当“超勇沉没时,他落水后,有人抛长绳相救,他不就而亡;其次是“扬威”管带林履中、“致远”管带邓世昌,他两与黄建勋一样英勇殉职而亡。接着是“经远”管带林永升英勇阵亡。在黄海海战中,除林永升阵亡外,黄建勋,林履中,邓世昌则先后沉海殉职,福州人黄建勋是第一位英勇殉职者,与邓世昌同誉为壮烈是不为过的。黄海战罢,李鸿章,丁汝昌为推卸战败之责,将在丰岛战后被日方誉为“甚谙海战”、且在“致远”沉后一直与日本第一游击队缠斗至战斗结束,以船头裂漏水并与主力舰队失去联系的“济远”管带方伯谦,推上“临阵脱逃、牵乱船伍、撞沉扬威”的三罪并罚的断头台,冤杀而死,近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院方还对收集资料者说:“皇家海军学院训练出来的学生绝无临阵脱逃之事,方伯谦被冤杀我们深感遗憾!”
至于林泰曾、刘步蟾、杨用霖先后均自杀殉国。管带在激战中唯一阵亡者林永升也为福州人,在邓世昌之前以身殉职的黄建勋、林履中均是福州人,他们死都不怕,何怯之有?
事实上战败的责任在谁呢?甲午战后,严复在致陈宝琛书中说:“合肥用人实致偾事。[12]“溯自五月东事军兴……大东沟一战,特差强人意耳,尚未尽海军能事也。推求厥咎,太半皆坐失先着,绸缪之不讲,调度之乖方,合肥真不得辞其责也。”[13]
而黄海战中,旗舰“定远”旗落始终未升,使整个舰队陷入无指挥状态,其咎在丁汝昌。至于丁汝昌的当时情况,由笔者新发现史料中有“甲午秋,日本衅作,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诸舰护送陆军于大东沟,役毕将还,与日舰遇,遂战,当是时,丁为司令立“定远”远望台以指挥诸军,所立近炮口,炮发焚面,扶伤入舱不能军。我军阵势始为雨(两)翼,日舰以双鱼贯直逼之,比近则分转左右,择暇肆击我军。司令既创,而阵势久不变,为敌所乘。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舰先后沉没,公(刘冠雄)见势危,请于舰长叶公祖珪,以督舰寂然,必有他变,宜权升令旗整队变阵势,出游缴绕敌舰队而纵击之,日舰炮利行速而舷薄,交绥之际亦有损伤。吾阵既变知不可当,各东驶去。我军余舰仍得从容收队归旅顺缮葺……”[14]的记载。这正好印证丁汝昌受伤并非日炮所致,且出现有别于其他记载的说法“入舱不能军”。
作为司令长官的丁汝昌竟不知巨炮发射,炮口周近不许站人,否则必伤无疑。海军提督不伤于敌炮,而伤于自己炮灼,真是令人遗憾之事,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罕事。作为督舰旗落失去指挥,最后还是靖远帮带刘冠雄向管带叶祖珪提议升令旗整队。一位司令长官竟连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懂,竟为自己的炮火灼伤,而令旗落失去指挥应如何办,更无从知晓。丁汝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爱国者,但不是称职的司令长官,作为一位海军提督竟无知至此,日常出现令人无法遵从的现象更不足为怪。看中国历史,作为头领无知不能服众者往往靠以势压众,威行令止。如此的上下级关系,在一管带一舰的海军中,形同虚设在所难免。当旗舰旗落竟无一舰代举旗,直至先离队救火后再入队的靖远舰帮带刘冠雄提出,靖远管带叶祖珪方举旗,这里并非其他管带不知,而是不敢,叶同意举旗是见势危不得已而为之。
战败归来,丁汝昌为保已,又因方伯谦提出“军无令,队不整,是谁之过”,无法服众,只好诿罪于方伯谦,并通过舆论造成方罪属实的冤狱,故严复有“同学诸友,除方益堂一人外,无不见危授命……闻方益堂炮即遁,仓卒将黄建勋之超勇冲倒,方太无赖矣!”[15]“方益堂竟以不免,悲叹悲叹!然卫汝贵、叶志超辈口事,百倍益堂,乃荷宽免,则有人庇之耳。故虽杀方伯谦,于军实又何所补耶”[16]的误解,直至他总篡《海军大事记》时方明白实况,以“谗以逃军,军申冤之”为之定论。杀方保己文借此镇慑劫后余生的众管带,这正是丁汝昌的心态,也是造成威海保卫战中,众多管带自杀的原因,“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个管带自杀了,丁汝昌也以自杀为自己划上句号。他们包括被冤杀的方伯谦均是爱国者,他们的爱国精神垂范千秋。所遗憾者,他们的死并未为国造福,后果是长城自毁,赖以保卫海防的舰队损失殆尽,其恶果是兵败、辱国、损权、赔款、割地。
黄海海战中福州籍主力舰“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管带林泰曾一直与日主舰队战斗,而“经远”管带林永升当场阵亡,“超勇”管带黄建勋、“扬威”管带林履中舰沉后自沉殉职,“济远”管带方伯谦自被日第一游击队划阵外后与该队“吉野”等4舰缠斗于主战场的西侧,牵制了战斗力最强的日本4舰近两小时,为主力舰队减少了压力,直到战斗结束。[日舰队召回游击队4舰后,“济远”因与主舰队失去联系,且因有日强舰在,无法东行寻找主力舰队,自舰又“船头裂漏水”而直航旅顺(其比主舰队早4小时,完全是战斗结束后,航程、航向、航速不同造成的。见本人论文《济远“先逃”考析》一《研讨集》96页。))“来远”管带邱宝仁、“靖远”管带叶祖珪均勇敢战斗。受伤退出修竣后归队战斗。至最后扭转战局混乱,悬旗整队的是福州人叶祖珪管驾的“靖远”。此中是刘冠雄提议管带叶祖珪所为,其功不可没。
黄海海战中参加战斗的北洋水师主力舰管带几乎全是福州人,“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在主战场,“济远”在西战场坚持至战斗结束,给日舰队也予以巨创,阵亡的林永升及沉海殉职的林履中、黄建勋、邓世昌四员管带中,福州人亦占三人。所遗憾者只是未击沉日本一舰,原因在于弹药匮乏,炮械落后、舰船落伍。福州人在黄海海战中作为主力,贡献不少,以身殉职的精神也可以与广东籍邓世昌相媲美。至于福州籍的其他军官如翁守瑜(“超勇”帮带),陈景棋(“来远”正管轮)、郑文恒(“致远”大管轮),黄乃模(“致远”二副、黄乃裳胞弟),郑文超(“扬威”大副、文恒胞弟,战后病殁)、陈则友(“经远”二副)、陈国昌(“威远”副管轮)、林维藩(“镇远”二管轮)、池兆滨(“镇远”三副)、孙景仁(“定远”副炮弁)、汤文经(“靖远”枪炮教习)……及广大士兵亦英勇献身,作为当年参战的谢葆璋之女谢冰心在《我的故乡》中提到“甲午中日海战之役,父亲(谢葆璋)是军舰上的枪炮二副,参加了海战。这艘军舰后来在威海卫被击沉了。父亲泅到刘公岛,从那里又回到了福州……甲午海战爆发后,因为海军里福州人很多,阵亡的也不少,因此我们住的这条街(南后街)上,今天是这家糊上了白纸的对联,明天又是那家糊上了白纸门联,总有一天会糊到我们家的门上!……”[17]这是当年福州人参战情况的佐证。至于福州籍参战者知名的除上述者外,还有很多,如李鼎新、蓝建枢、陈兆锵、黄鸣球、刘冠南、卢毓英……。
威海保卫战中,福州籍“镇远”管带林泰曾因航行中舰伤自尽殉职,“定远”管带刘步蟾以不降沉舰服毒自尽殉职,接替林泰曾的“镇远”管带杨用霖同样拒降自杀殉国。“康济”管带萨镇冰奉命坚守在日岛炮台奋战至奉命撤退方回至刘公岛。“靖远”成为旗舰后被日击沉,叶祖珪与丁汝昌原打算与舰共沉,后被水兵拥上汽艇转移。邱宝仁、林颖启任管带的“来远”与“威远”均在凌晨黑暗中被鱼雷击沉。由新发现的史料中有:“敌扼坚台,即用我之精炮环击在澳诸舰,又以雷艇夤夜袭击“威远”、“定远”、“来远”皆沉,余舰折桅洞舷,粮弹亦竭。是时鲁援兵已抵之罘.适雷艇遁至捏报威海陷,鲁援闻之遽撤援兵。援恐军教员瑞乃尔知援不至,讽丁汝昌弃船械,保士民。日提督伊东亦贻书陈利害劝释兵,皆不为动,仍购人凫水请援,还报知援绝乃仰药死。水陆营处牛昶丙虑以孤军坚持徒糜烂无救于败,与敌约保全士民让退以图后举,令程壁光奉约诣敌,敌舰入。以康济练舰载丁柩及余军,回之罘。”[18]所叙威海情况甚详,但无论如何,在威海保卫战困守中,福州籍将士刘步蟾、杨用霖、萨镇冰、叶祖珪等人表现尚可,无一率艇窜逃,杨用霖拒降竟饮弹自杀死得尤为英烈,后由非闽籍“广丙”管带程壁光携降书见伊东佐亨。威海保卫战因李鸿章,丁汝昌的战略失策,以失败告终,但福州人在这场战斗中仍居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众多的福州籍将士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三场战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中均居主力、中坚的地位,他们的表现是打得英勇,死得壮烈,所谓福州人“最怯”、“庸懦无辱”、“恇怯退缩”、“不用命”,是不公正的。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林伟功)
注:
[1]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2]文廷式《为海军失律请旨将在事人员分别惩办摺》。
[3]“李未刊稿”电稿八。
[4]《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6第25页.
[5]《中东战纪本末》卷七、48页。
[6]《中东战纪本末》卷七、42页。
[7]《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6,2页。
[8]《翁文恭公日记》33册128页.
[9]姜呜《龙旗飘扬的舰队》283页。
[10]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11]《威海熠师记》。
[12][13]福建省博物馆藏严复致陈宝琛函(一)、(三)。
[14][18]刘冠雄主修《凤岗忠贤刘氏族谱》第二册16页《敦诚公记事》。
[15][18]福建省博物馆藏严复致陈宝琛函(一)、(二)。
[17]谢冰心《我的故乡》(《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特刊》54页)。
上一篇:台湾人属中国东南沿海“越族”论的思考
下一篇:“济远”舰是早归并非“先逃”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2016年6月6日,香港平潭同乡会成立......
-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
纪念林则徐诞辰230周年大会在北京......
-
总会探讨助学济困事
本会讯7月21日,根据中华林氏总会......
-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举
11......
-
“唐甘露林”阙下林
“唐甘露林”阙下林氏祭祖仪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