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统一比干公画像的几点意见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2004年,卫辉举办的比干纪念会有一个研讨议题一一统一比干画像。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不仅关系到海内外数千万比干后裔的认同,而且是弘扬比干爱国精神的大事。因此,我们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诸同仁,怀着对太始祖比干公崇敬的心情,竭诚地发表几点意见:
    一、如何取得对比干公画像的共识?
    比干公是生于30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被尊为千古第一谏臣。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有照片。但在历史长河中有诸多的画像。判断画像能否令人敬佩、令人信服的依据有两条:
    (一)切合名份地位:商代,比干官少师;唐代,赠太师,谥忠烈公。既然是太师,位列三公,冠戴服饰应切合身份,显然不应穿着道服。如果要从《封神演义》找封号,比干封为文曲星官,而财神则为赵光明。
    (二)切合国史和文献记载:司马迁《史记》载:纣“好酒淫乐,百姓怨望而诸侯有叛者”  (卷3)。比干“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卷38)。
    魏孝文帝《太和碑》载:  “惟子在殷,实为梁栋。外赞九功,内徽辰共;匡率衮职,德音遐洞。”  “朕非武发,封墓谁因?呜呼介士,胡不我臣。”
    唐太宗祭文和诏书赞:  “君诞灵山岳,降德星辰。苞金石以为心,蕴松桂而为质,不以夷险易操,不以利害变节。孟津之师,挹高风而莫进;朝歌之灭,资至德而延期。”  “殷故少师比干,贞一表德,忠介成性,”  “见义不回,怀忠蹈节”,  “式遵故实,爰赠太师,谥忠烈公。”
    元仁宗《延佑碑》称:  “公屡切谏,大义斯伸;忠诚素挺,至陨其身;周武与义,孔圣称仁”;  “所以异代,皆愿为臣。”
    明孝宗《颂文》曰:  “泽流后昆,……犹整遗仁。微箕不死,公独殒身”;  “公如不死,商其千秋;周虽明圣,甘终作臣。”
    清康熙御制诗云:  “三代遗忠照汗青,龙逢地下共精灵。……石碣尚留尼父笔……浩气长存贯日星。”
    乾隆御制诗:  “嗟哉斯人。遭殷之季”;  “披沥以陈,甘于殒弃。”“夫子适周,载经柏隧;早许三仁,讵惟四字。”
    综上所述,比干公有“三代孤忠,国家栋梁”的形象,有见国家将亡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的爱国爱民形象;还有“犯颜直谏”,  “怀忠蹈节”,  “大义凛然”、  “浩气贯日星”的英雄形象。
    这种历代罕有其人、千古景仰、万世同钦、高尚忠烈的光辉形象,是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古往今来,无数炎黄子孙以比干为榜样,高风亮节,为民族振兴、祖国昌盛而赴汤蹈火、以死报国。如爱国诗人屈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直谏诤臣魏征、精忠报国的岳飞、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忠介名臣海瑞、民族英雄林则徐等,都是继承比干精神的典范。在当代,比干精神可育德铸魂,振兴中华。如果把比干的光辉形象降格为替人谋财的“文财神”,那身价就下降,而且是一落千丈。千古第一谏臣比干庙若变成“文财神庙”。将失去巨大的吸引力,“卫辉比干庙”将逐渐冷落下去。届时,人们只要到各地的道观、寺院去求文财神庇佑发财,海内外数千万比干后裔不必千里迢迢前来卫辉谒祖。千百万志士仁人也不会专程前来卫辉景仰崇拜千古第一谏臣。
    这一局面显然是人们不愿看到的,若因舆论导向失误而不幸形成,其前景会令人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卫辉的损失。而且是全世界忠烈比干公之裔一一林姓的最大损失!
    二、怎样统一比干公画像?
    吾会认为,必须遵循三条原则:认真协商、遴选文物、多数认同。
    第一原则认真协商:普遍征求海内外意见。特别要倾听海内外比干后裔的意见。
    第二原则遴选文物:比干公爱国爱民,尽节剖心,其英烈事迹广为传播,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缅怀,于是历代出现诸多画像。这些画像不仅林姓珍存,确认为比干后裔的汲城王姓也珍存。本研究会特地推荐珍藏在中国闽南最古老的一幅比千古画像。供大会讨论。推荐理由如次:
    (1)这幅比干公古画像经专家鉴定,认为是明代画制。海内外媒体称该古画像与“少师殷比干忠烈公正印”,为“泉郡文物瑰宝”。
    (2)这幅比干公古画像,最先晋江县霞美村供奉。  由于起制止械斗、敦宗睦族的作用。翌年即被柑市村迎去,第三年被洋内村迎去,其后。相继被驷行、黄塘、贞茂、葛州、宫前等八村迎去。由于供奉比干公画像能安境庇民,添丁进财,经济繁华晋江的萧、锺、叶、林四姓各村竞相奉迎。于是宗亲共同立约。以“卜杯”形式决定迎祖村庄。群众称赞,比干公画像灵圣,凡是迎去供奉的地方能凃时疫,保佑黎民康宁;镇妖邪,怪异匿迹;灭虫灾,农业丰收。结果,竞迎范围由晋江扩大到石狮、泉州、南安和同安等闽南地区。
    (3)这幅比干公古画像之所以珍贵,乃因比干像上端有唐太宗皇帝赠段太师比干诏书,下端有明世宗题赞,还经清户部郎中、监察御史叶题雁点眼。加之比干画像迎去供奉所到之处,宗裔受到福荫,因此每年古历十月廿五盛典日,总有成千上万来自泉州所属各县的萧、锺、叶、林姓宗亲前来拜祖,并参与下一轮“卜杯”迎祖。迎祖之日,热闹非凡,鼓乐喧天,鞭炮轰鸣,仪仗之盛,乐队之多,队伍之长(常达数里),轰动闽南。
    这幅比干公古画像,年代之久,供奉之广,崇敬仪礼之隆,堪称闽南仅有,全国罕见,即使在海外。亦无可伦比。  “四姓联宗迎比干公”,在闽南、台湾乃至东南亚,凡是有比干公后裔的地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长期以来,在北方,人们竭诚地前往卫辉拜谒比干墓;在南方,人们竭诚地在闽南拜谒比干像。因此。有“北墓南像”的佳誉。
    第三原则多数认同:本研究会珍存的比干公古画像,历经数百年被宗亲的轮流奉祀,已在比干后裔最多的闽南地区获得认同。改革开放以来,认同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大。1994年世界林氏第五届恳亲大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吾会老会长林荣田将这幅比千古画像复制呈赠大会东道国理事长.大会主席团遂决定将这幅来自中国最古老的比干公画像悬挂在会场正中,引起极大的轰动。来自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代表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紧接着,全体肃立,毕恭毕敬地向太始祖比干公画像行礼致敬。这是林姓世界性会议对比干公古画像第一次大认同。
    会后,  日本林氏宗亲总会林丕继博士特地复制3000多份.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广泛传播。韩国佛心道文大师(林允华),也复制5000多份,赠送给汉城、釜山和全韩各地乃至世界地的比干后裔,扩大了认同。
    1996年11月,第六届世界林氏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槟城召开,世林总会林堉璘理事长又特地复制这一幅比干公古画像3000份,赠送给与会每一位代表。这是世林大会的第二次大认同。结果,这幅比干公古画像传遍了世界的每一角落。    在国内。福建长乐比干文化研究会特地将这幅比干公古画像进行放大彩印,复制5000份在福建省第二届林氏源流研讨会上赠送。会后,通过各种渠道,转赠给海内外比干后裔。紧接着.本研究会特将林堉璘理事长、日本林丕继博士、韩国佛心道文大法师和长乐比干文研会复制的古画辑成专版彩页,刊登在1997年11月出版的《比干文研》第四辑上,印发5000册。
    1998年11月,林树丹、林少川等编著的《海内外林姓源流》一书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幅中国最古老的比干公古画像,随着《源流》的传播已走向全世界。  
      2002年。世林总会理事长林嘉政率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代表团成员莅临拜谒比千古画像时,与我会会长林姜维共捧古画像合影,高兴地说:  “今天见到比干公的古画像是天大的福气。”
    三、对李甫信创作“文财神比干公神像”的意见
    比干是我国第一位忠臣。他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服从的地位,这是其爱国精神的核心,是比干文化的内蕴,也是我们纪念比干的意义之所在。
    比干文化的深刻内涵:一是其忠烈精神,二是林姓的太始祖。忠烈精神是其主题、核心和基础。因此,如果把比干画像当作“文财神”来神化,就可能成了道教的东西.或许会走向极端甚至反面。
    我们认真地审视和阅读了李甫信先生于2003年6月创作的“文财神比干公神像”及其“简介”。对于卫辉市比干传播中心(筹备处)崇敬比干公以及为现实需要的创作本意表示深切的理解。对此,我们以负责任的态度,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比干画像的内涵和绘画艺术水平提出看法,并恳切希望得到传播中心以及广大林氏宗亲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弘扬比干精神这一目标而努力。
    我们的看法要点是:创作思想应立足于展现比干的忠烈精神。我们认为:卫辉有比干墓、比干庙,这既是历史又是现实的:福建闽南内厝有百年前的比干画像,这也是历史也是现实的。闽南内厝保存的比干画像长期以来在林氏宗亲中留下深刻的象.特别是近几年来,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林氏宗亲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宗亲纷纷到内厝拜祖瞻仰比干古画像,使比干古画像得以迅速传播,而且,韩国、日本宗亲大量翻印赠发到世界各地,世界林氏宗亲总会也大量翻印赠送。在世林总会恳亲会上,与会各国林氏宗亲对比千古画像崇敬参拜,使林氏这一流传数百年的文化瑰宝得到宗亲们的广泛认同。    基于这种历史和现实,我们认为得到世界林氏广泛认同的闽南比千古亘缘.尤其是头部形象,端庄仁慈、两眼有神、亲切祥和,可以作为海内外统一供奉的比干公古画像,较有历史意义:
    我们认为,李甫信先生的创作是努力了.但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简介》÷的壬末句“日月在比干公的赤色丹心照耀下显得暗淡五色”似有不妥。我们认为“丹二,照日月”应理解为“丹心与日月同辉为好:再者,  “丹”本身就是赤色的意思,.赤色丹心”有重复之嫌,另比干的“干”字并非繁体的“幹?字,也请予注意。
    四、小结
    本研究会竭诚地希望:闽南珍藏的这幅举世罕有的比千古画像,通过此次在卫辉召开的比干纪念大会的讨论。能够得到海内外比干后裔的进一步认同,最终达成共识确认,让这一幅最古老的比干公画像福荫海内外所有的比干后裔,为弘扬比干爱国精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4年5月1日)
(作者:比干文研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