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第一忠臣一一比干公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亘古第一忠臣比干,系林姓太始祖.沫邑(古称朝歌)人。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之叔。封于比,故名比干,乃成汤帝胄,玄王之裔,黄帝第三十三世孙①。公出生于文丁朝辛丑岁(公元前一一00年),卒于帝辛朝癸巳岁(公元前一0四八年),享年五十三岁②。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及长有睿智,能审时度势,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唐太宗称赞他:  “苞金石以为心,蕴松桂而为质。”  “贞一表德,忠介成性”,  “不以夷险易操,不以利害变节。”帝乙在位时,竭诚佐兄执政。帝乙逝后,受命辅佐幼侄帝辛(纣王),官少师,披肝沥胆,尽虑尽忠。朝威所至,东连大海,西望秦川,南慑九溪,北通沙沱,诸侯咸服。魏孝文帝称赞他:  “惟子在殷,实为梁栋,外赞九功,内徽辰共。匡率衮职,德音遐洞。”
     纣王嗣位初期,尚能接纳比干献策,东征徐夷,示威有苏,巩固政权。后来。则认为自己羽翼已丰,刚愎自用,置顾命大臣于不顾。执政后期,则已走向反面。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造肉林酒池,建楼台离宫,荒淫无度。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叛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③。”疏贤臣,亲小人,倒行逆施,暴虐无道,残害忠良,杀九侯,脯鄂侯,因西伯。微子去国,箕子佯狂,国势危殆。比干屡谏不听,乃叹曰:  “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乃奉面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  “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  “比干自以为圣人。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剖腹验心。
     比干被害后,暴纣竟下令株连其亲属。亲属闻讯,四处逃难④。时比干夫人陈氏甫孕三月,恐祸及,即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及期于长林石室产一男,因其地泉水淙淙,取名泉⑤。周武王克商未及下车,即派大臣褒封比干墓,铸铜盘铭,并派人征得比干遗腹子。因他生于长林石室.赐姓林易名坚,拜为大夫,食采清河。后移封博陵公。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乃林氏发祥地,比干乃林姓太始祖。
     比干卒后葬于京畿郊野十有五里(古汲县,今河南卫辉市)。春秋时,孔子适卫,率弟子谒比干墓,剑刻比干墓碑,自是比干道益昌。魏孝文帝南巡亲谒比干墓,封墓建祠,刻弔殷比干墓文于碑石上,世称“太和碑”。今碑文犹存。唐太宗伐高丽道经墓域。率文武大臣谒比干墓,下诏爰赠太师。谥忠烈公,命有司修葺祠堂。祀以少牢,春秋二祭。于是庙制益崇。唐宋以降,历代帝王圣贤褒扬有加。现比干庙尚存有元仁宗、明孝宗、清康熙、乾隆的碑刻。
     古往今来,无数炎黄子孙以比干为典范,高风亮节,为民族振兴,祖国昌盛,勇赴国难,以死报国。如爱国诗人屈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直谏诤臣魏征、精忠报国的岳飞、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忠介名臣海瑞、民族英雄林则徐等,都是继承比干精的典范。
     有副对联,概括地评赞比干公的爱国精神:
     天地同流  为万世谏臣之祖:
     凛然正气  显历朝忠烈之名。
     注:①据殷世系记载。
     ②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算。
     ③引自《史记卷三.殷本纪》。
     ④比干诸子大都被杀害,幸存的有三位。第一位因自己是王室之后,  以王为姓(即汲城王);  第二位,以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即孙姓的一支);第三位乃遗腹于林坚。
     ⑤“坚公生于长林石室”。唐中书令温彦博《林氏源流总序》有明文记载。凡林姓族谱谱首均有刊录,视为正宗。近年来,有人标新立异,企图否定。为佐证温彦博不是一家之说,我们再引用国家参录之《林氏宗谱大全》卷一第一页原文“吾林自殷少师殉节,正妃陈氏怀孕逃长林山而生坚公.至三岁武王钦賜林姓为始祖”。第九页又载:  武王徵其后,  比干夫人抱子名泉,三岁朝见武王。王曰:  “忠良之后,封清河公食采西河郡。以其长林石室中生,  以长林别号,赐姓为林,切石室之以名坚,  字长思。”吾林之姓自此而始也。
(作者:林树丹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