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林姓源流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一、林氏溯源
     林姓乃中华百家姓中重要成员。源出黄帝,司徒派下,成汤帝胄,亘古第一忠臣殷太师比干忠烈公苗裔。比干乃黄帝第三十三世孙,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的叔父,封于比,故名比干。帝乙时,佐兄巩固政权,呕心沥血。纣王继位后,受命辅佐,官少师。商末纣王荒淫无度,微子去国,箕子佯狂,国势危殆,比干累谏,纣王积怒,遂杀比干,剖腹验心,还下命株连其亲属,时比干夫人妫氏怀孕三个月,恐祸及,即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后于长林石室生下一男,取名泉。周武王克商,即派大臣褒封比干墓,铸铜盘铭,并派人查得比干遗腹子,因生于长林石室,即赐姓林,易名坚,拜为大夫,食邑西河,后又封博陵公。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乃林姓发祥地,比干为林姓太始祖。林坚自长林得姓后,苗裔最初居住河南淇水一带,因其位于古黄河之西,故林氏以西河为郡望,称“西河衍派”。博陵聚族,遂成阀阅,支派播遍九州。最辉煌的一支派,东徙齐鲁,为孔门弟子的林放,问礼之本,孔子称之。其后裔昌盛,望称济南。林放后裔林礼,官太子太傅丞,西晋时由济南徙籍下邳,遂为徐之冠族。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州板荡,衣冠南渡,徙闽居之有林、黄、陈、郑、唐、邱、何、胡八族。中原士族人闽,林姓列于首位。
     林姓另一支出自姬姓。周平王庶子名开,字林,其后裔有以祖辈字为氏。
     还有一支为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姓,丘林氏改姓林。清朝满洲布萨氏、林佳氏等也改姓林。

 

     二、入闽肇泉
     林姓入闽主要分为三期:一是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林禄奉敕守晋安,匡扶晋室建立功勋,封晋安郡王。唐开元年间,晋安十五世林万宠生三子,长子林韬为阙下祖,次子林披为唐九牧祖,三子林昌为游洋(雾峰)祖,后裔在八闽繁衍,为闽林的主流
,称晋安世系。二是唐高宗时随陈政人漳的浦南林;唐末随王潮从河南光州人闽的,称固始世系:三是宋初由房州辗转入闽聚居闽西的柴林。


  
     三、番衍分布
     前墩林氏开基祖林二柱(处士),明代从泉州东门外庄任村迁入浮桥前墩。二柱乃庄任始祖尊贵(号遁斋)公之次子,属唐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派下。字行:世士有志,维子孙谋,百仰光辉,祖德共源。现最高字辈为“子”,最低字辈为“仰”。清光绪十四年(1888)林文衔移居安海。近代,旅港十余人,旅菲20人,旅居印尼20余人,部分移居新加坡。在村人口二百人。
     新门街林氏开基祖林永义,明嘉靖年间(1522- 1566)由晋江柯湖村移居泉州西门兜大井脚。远祖为晋江县令林翘,锦马林开基祖,属唐九牧二房容州刺史、岭南节度副使林藻派下。郡望西河,堂号九牧。林翘传九世为林外,绍兴进士,南宋著名诗人。林外九世孙岱端,传五世为永义肇居泉州。永义之孙怀玉移居安溪来苏里上屿,传二世,克敬回居泉州,居通津门慈济铺。清咸丰二年(1862)林敦堂授武德骑尉议事卫守备,府第于新门街。其后裔每逢春节,都书写“上林培玉树,锦马毓龙驹”的联文贴于住宅大门,显示本宗源出锦马。字行:诗书传芳远,百计子孙谋。
     新门街林姓,一支播迁于伍堡街,一支旅居新加坡。现有人口共百余人。
     田中央林氏开基祖乃明礼部尚书林欲楫,明末由晋江西滨迁入;其府第北至九一路,南至礼谅巷。礼谅巷因林尚书一封家书“千里家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奉始皇”严示子孙不与唐家争墙位,让出三尺地,唐家被感动也让出三尺地,形成六尺巷而得名。
     欲楫乃西滨开基祖林锡昌八世孙。据旧谱载,祖源锦马(晋江马平)乃唐九牧二房容州刺史林藻派下。字行:维祖列为,光前启后,孝友是扶,忠信笃敬,乃德秉文。现有人口数十人。
     庄厝埕林氏聚居于泉州市相公巷内。开基祖乃明礼部尚书林欲楫后裔,由泉州田中分派而来。二世分两个房份。长房林俊卿,二房俊卿之弟。长房已传七世。二房第三世为林梁材(清同治乙丑科进士)、居才。孙枝骏发。字行与西滨同,“光前启后,孝友是扶。”现最高字辈为“后”,最低字辈为“友”。人口近50人。
     于门林氏  因礼部尚书林欲楫救张瑞图避过大祸而得名。史载:明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欲建生祠,让张瑞图为之书“顶天一柱”匾额。其后奸党魏忠贤倒台,张氏因为魏题匾而名列逆案,将被朝廷治罪。时林公预悉其情,密授张以“装疯”之策逃过厄难。张瑞图感恩,以汉朝善平冤狱之于公相媲美而题其门日“于门”。于门位于义全铺,林氏族人源出西滨。
     古圳林氏肇基祖林伯烈、佰年昆仲,乃西滨开基祖锡昌之曾孙,于明初从西滨迁入。历经五百余年,枝荣叶茂,子孙蕃衍。族人播迁于浮桥高山村和鲤城常泰街下宅和南安福水。字行:维忠方振世,以孝传家声。礼义永裕后,诗书定显荣。近代,旅居东南亚各国(以印尼居多)华侨三千余人。在乡人口400余人。
     湖尾林氏开基祖林履先、履华昆仲,由马甲梧洋迁入。郡望西河,堂号九牧。乃唐九牧二房容州刺史林藻派下。藻嗣子惠,生六子:俯、翊、翘、翊、翱、翔。俯生二子:文焕、文峻。文峻传十一世为林钦,从仙游移居永春云峰。林钦之六世孙贵质,从云峰移居马甲梧洋。湖尾林分播于西街湖尾巷和曾井巷。字行:尚士日放,原贞继盛,福履永绥,伯仲叔季,奕世长辉。人口216人。
     义春林氏开基祖由晋江墩尚迁入。远祖为沟西肇基祖启迪公,唐九牧派下。沟西林枝荣叶茂,族裔播于晋江、石狮、莆田、平潭和台湾。墩尚林是其中一个分支。墩尚林由于遭遇变故而外迁。一支移居晋江横板,另一支移居泉郡城脚义春。义春林以祖籍地为堂号,称“墩尚衍派”。字行:振锺祺文,克绳祖泽,子孙贻谋。现有人口三百人。
     高山林氏郡望西河,堂号九牧。由五派聚居组成。
     后库林开基祖于明末清初由莆田迁入,生三子,繁衍成长、二、三房。清朝光绪年间,长房林煜黎中举,于祖厝埕竖旗杆,村民称其地为旗杆巷。后因祖籍地叫后库,族人自称为后库林。字行:镇振朝廷,家国文章。大为有志,克绍万宗。贻谋燕翼,孙子蕃昌。旅菲华侨最多,在村人口八百多人。
     后壁林昆仲二人由古圳迁入。字行与古圳同。族人旅居印尼泗水的众多,在村人口200多人。
     宫边林开基祖自暗村迁入,居于高山宫边,故名。字行:朝廷文章,必代以仕。子孙其昌,华国祯祥。旅菲华侨较多。在村人口200多人。
     石狮林开基祖由石狮迁入,故名。现有人口三十余人。
     巷口林据说由泉州市伍堡街迁入,现有人口二十多人。
     据新近统计,高山林总人数1360多人,旅居东南亚各国华侨超过在村人口,有2000人以上。
     涂门街林氏也称关帝林,因献地供建通淮关帝庙而得名。开基祖从安溪泗(赤)岭迁入。郡望西河,堂号九牧,墓牌以“奎霞”为号,表示祖籍地为安溪赤岭奎霞。该派人居泉州后,人丁兴旺,广建基业,历史悠久。近代,渡台颇多,台胞林存矩多次返泉关怀祖家事业。字行:仅知“存”、“聪”等。现有人口二百多人。
     西门林氏开基祖从安溪湖头迁入。郡望西河,堂号九牧。明崇祯六年(1633年)郎中林孕昌在泉州城西北奉圣铺建府第,命名为“柄绿园”。西门林字行:式懋尔修,永世其昌。近代,族人居于西门城脚,另有数户居花巷口。人口共80多人。
     瀛州林氏开基祖林闾,字君稣,号睦斋。元末从河南光州固始人闽,居泉州郡城。配钱氏,生二子:长日林驽.字景文,号东湖;次日林端,字景顺,号直斋。林驽生五子:长子林信,无后嗣;次子林仙保,字居安,号通衢。三子信生,著姓李;四子林玉生,五子林福生。
     林端生二子:长子林信与;次子添与,徒籍南安,居榕桥,改姓李。宣德年间,玉生与福生二子人南安,并改姓李。仙保与信与居泉州以林为姓。林李二姓同祖,祭祀合同,姓分而族不分。世称林闾一宗传两姓。这是泉郡林李同宗的来由。
     瀛州林三世祖林仙保在泉州南门兜(今万寿路)建住宅。其后裔分布在登瀛、义泉、大泉涧(今打锡巷)和新门街。历代英才辈出:林钺,南京太平府知府;林奇材,广西平乐府知府;林奇榛,云南曲靖府知府;林而廷,光禄寺少卿;林肇鼎,大理寺司务;林尔功,武德将军;林玉麟,直隶州通判;林梦麟,浦城儒学教谕。进入清代,族人播迁于泉州前头和晋江庵兜,居泉州的现有数十人。
     洽屿林氏  明末肇基。远祖起鳌,字,传,号介周,浙江杭州府临安人,以孝廉赴举,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 1274年)登进士第,授南剑州太守,因论抗元事忤于当局,弃官避乱,由杭州人闽。历经元明两朝,族裔分两支;一支居长乐、一支居泉州执节巷,均称洽屿林。由于谱牒散失,十世前列祖名讳均佚,十一世祖振运,十二世祖师魁,十三世祖月樵(霁),十四世祖祤鹤、叔潜(骚),清光绪朝同怀同榜进士,誉扬八闽。字行:汝祥广有贤,为善本家传,存忠与克孝,孙子必魁名。洽屿林计60余人。
     紫江(伍堡街)林氏开基祖于明末从石坑迁入泉州市伍堡街。石坑林因地处翠屏山,族人以“锦屏”为灯号。紫江林在伍堡街建有宗祠,解放后被拆除。现紫江粮店、皮件厂内尚存有楹联和牌匾。字行与石坑同,人口二百多人。
     霞洲林氏属阙下林家。阙下祖乃唐谏议大夫林韬。传八世为晋江县尉林圾,因官居霞洲。林圾生三子,长子名杞,宋天圣进士,官知州。杞生九子:景渊、景默、景祜、景辉、景泰、景元、景享、景贞、景瑞,俱官知州,世称宋九牧。霞洲林字行:大迈肇世承,双桂振伟芳。族人分布于浮桥塔顶、石崎、登峰后坑和上村等地,人口近三百人。旅居菲律宾华侨甚多。
     西街林氏属阙下林家。阙下祖林韬,传九世为林植(列晋安二十五世),宋进士,居丰州铺锦。字行:公侯伯子卿,敬升为国用,元德世沂兴,祖训长水衍,丕基永昭承。民国时期,林植后裔移居西街,英才杰出。当代有林祖乙、祖赓、志成、志恩四位英才。他们分别为省部级干部、教授、研究生导师和高级工程师,居于北京、上海和厦门市。族人旅居东南亚的100多人。


  
     四、宗支播迁
     元初,林谦达(林圾八世孙)由泉徙居十五都武荣祖林,再由祖林徙居南安梅山林坂,为林坂、内柯之始祖。
     林圾十一世孙则祖,宋理宗宝佑初进士,宝佑四年(1256)丁大全逐右相董槐,因极言大全之奸而贬潮州,遂定居海阳之仙庭,后裔居海阳仙庭、揭阳东林、山下秦厝头、蛟龙、桐坑、溪尾、东浦、北坑、三洲、霖田等地。
     宋九牧之孙林勋,宋高宗建安二年居惠安三十里。人元,传至林伦,再传四世至德懋,因避乱由惠安移居德化邑东之乌杵。德懋之孙道起,官广州同知,显贵时题词故里称朱紫乡,此为德化朱紫林之来历。
     宋九牧霞洲林氏后裔析居浮桥塔顶、石崎、登峰后坑、上村。登峰后坑林氏又一支移居后茂。上村林氏一支移居清蒙、御辇。
     明中叶林伯烈、伯年兄弟徙居古圳,裔孙林朴轩(林毅然三子)于明嘉靖年间由晋江古圳分居南安康美福水,子孙繁衍,人才辈出,称“福水林”。

 


      五、现存谱牒
     《唐九牧二房泉州新门街林氏族谱》善本,宣纸线装。该谱记录自闽林始祖晋安郡王禄公至唐九牧列祖的传略,生卒翔实。又记载唐九牧二房传世列祖传略,是一份弥是珍贵的谱牒。新门街林姓还珍存《林氏宗谱大全》,是一份考证受姓始祖坚公出生、阅历和墓葬的宝贵资料。
    《笋江霞洲林氏族谱》南开大学林乐国编。


      六、宗族文物
     泉郡林氏宗祠  在承天巷内,原三进三落带双护厝,后又盖八间房屋直临镇抚巷,占地3000多平方米。为元初闽林三十四世林子器倡健,初建时规模中等。清康熙壬申(1692)林佐元、佑元、俊元三兄弟及胞侄悖德、悖宜合购陈宅,举海内外宗亲之力扩建而成。解放后改为泉州市机关干校,现宗祠只存中落。
     古圳林氏宗祠  始建于明朝,二进三开张,250平方米。清光绪十四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和公元1994年三次重修。正厅内悬挂“明经”、“选魁”、“进士”、“明威将军”等牌匾。宗祠联文:
     大门联:始祖谏臣参天地,河山正气播古今。步口联:古圳源长,忠烈家声扬万古;龙池泉滂,三仁世泽跃九龙。中脊联:历代镇邦恩承百烈;满江福水泽继二贤。   
     林李祠堂位于泉州城内南门兜,今万寿路。明永乐十九年(1421)由瀛洲林三世祖林保建,二进三开张,面积500平方米,原为住宅。万历四十年(1612)改为“林氏宗祠”。清康熙廿一年(1682)改建为“林李小宗祠”,乾隆六十年(1795)悬挂“瀛洲林李宗祠”牌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称“林李祠堂”匾额,后来改称“李贽故居”。赵朴初题字。正堂挂“乡贤名宦”匾额,天井两边立“瀛洲林氏世茔”和“瀛洲林李分派二世祖东湖公墓道”两方石碑。祠内联文:
     步口联:联济南陇西为鼎族,蔚政事文学之名贤。
     大厅正面联:两支双名宦,三世四乡贤
     厅堂内联:听政有悠闲,不妨甓运陶斋,花裁潘县。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
     霞洲林氏祠堂  位于浮桥塔顶,文革期间被拆除。
     高山林氏小宗位于浮桥高山村。三进三开间,原为高山后库林三房祖厝,前几年翻建。高山林科举时代有登科者,立旗杆夹于长房祖厝前,祖厝重修时,族人惜珍保存。
     林孕昌府第  明崇祯六年建,取名“柄绿园”,在泉州城西北奉圣铺(奉圣宫后面)。
     半邙故居位于泉州市执节巷,占地2.5亩。清光绪甲辰科(1904)林骚与兄羽中鹤同时登第,世称“同怀同榜进士”誉扬八闽。林骚晚年自号“半邮老人”,其住宅镌刻《半邮故居》匾额。大门楹联书“剑州出守杭州产,家世孤忠宋世来”。故居后落大厅悬挂《进士府第》牌匾,大厅正中悬挂半邮老人遗像。
     林圾墓在江南乌石山麓,至今仍保存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宣明殿学士林杞墓在丰泽城东笏石。
     林景渊墓在南门外江南双坑村。
     林景佑墓在晋江三十都清潆山。
     林景默墓在清潆林厝山。
     林景辉墓在江南蔡庄山麓。
     林景泰墓在清潆山。
     林景瑞墓在江南前店村。
     林景元墓在清潆林厝山。
     林景贞墓在江南蔡庄山。
     林景亨墓在江南双坑山。
     林孕昌墓在江南火烧宅(黄甲街龟山下)。

(作者:比干文研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比干文化编委会)
文章热词:城区 源流

上一篇:丰泽区林姓源流

下一篇:林姓渡台概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