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时间:2010年09月16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和氏族的观念极为浓厚,因此,用以敬宗收族的族谱修纂工作在历代都受到相当的重视,也是后人溯源寻根的重要依据,同时具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日前,在海峡两岸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台北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闽台族谱特展,展出自明万历至一九四八年所修的五十余部族谱。这些族谱中,有些是以编纂体例完备取胜;有些则以刻工彩绘见长。纵观此次的族谱特展,不仅展品珍贵,更兼具高度的教育意义。
  中国族谱(又称谱牒、世谱、宗谱、家谱、支谱、家乘……)是以记载血缘家族世系、族史、族规、科名、传记、翰墨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可与国史、方志并列的中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追溯历史,中国谱牒修纂源远流长,至迟始于先秦。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已记载子氏家族自得姓以后的历代世系。西周实行『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利用由氏族社会衍化而成的血缘关系及祖先崇拜的宗族观念,建立严密而系统的世袭宗法制度。并设春宫小史以『奠系世,辨昭穆』,初步形成较完善的史官修谱制度。秦汉则设宗正之官,『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编撰皇家谱牒。同时。世家大族纷纷仿效。

历代族谱的修纂

  随后历代修谱有盛有衰。宋代复兴后,民间始修纂族谱,其有别于皇室、诸侯世家的谱牒,且由多为众姓之谱,转为以一姓为主。前者意在『别流品、备选举、通婚姻,故宜百家诸姓之谱』,后者意在『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故宜一家一族之谱也』。宋代理学家张载在《宗法》文中主张明谱系世族,以『管摄天下人心。数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程颐也倡导『人知尊祖重本』。士大夫陆象山、司马光、范仲淹等也身体力行。形成用族谱来敬宗收族的时尚。欧阳修、王安石、苏洵等都对修谱注入心血。欧、苏创立谱例影响深远,平民寒族也纷纷效尤。族谱遂成为数量可观,可补国史、方志不足的中华民族一笔巨大历史文化遗产。
  族谱的编纂体例经过历代修改完善,趋于成熟,基本内容完备,记述家族渊源郡望、历史沿革、世系承继、辈分昭穆、繁衍播迁、子嗣状况、生卒年月、葬所方位、缙绅科名、名人传略、翰墨著述、人口经济、丧葬祀典、族规家法,以及圣旨诰命、名家显宦序跋文献等等。能较真实反映历史风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随着寻根热的高涨,谱牒已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华裔寻根的珍贵文献,已引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做好族谱资料的收集、典藏、研究、应用已成海内外学者及各姓后人极度关注的问题。
  由于历代战争频仍,中原士族平民不断南迁,中原谱牒散失严重,据调查百余大姓宗祖地河南省族谱多为明清由他省引回。目前福建省是中国各地族谱收藏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估计数以万计。此跟其历史原因有关。中原大规模移民入闽有西晋末、唐初、唐末五代三个时期。规模稍小的有汉末、历代客家及宋元及明清鼎革入迁等,前者三次移民多为名门士族南迁。
  福建族谱的修纂最迟不下于唐。至宋代,福建民间修谱进入萌发期,始出现以朱熹为代表的闽籍理学家封重建民间家族制度身体力行,其斟古酌今,编纂《朱子家礼》,设计出完整的居家婚丧祭祀礼仪制度;而士大夫如真德秀、蔡襄、杨时等也参与、赞扬、支持敬宗收族。同时,福建出现两位全国著名谱学家北宋吕夏(泉州)、南宋郑樵(莆田)。至此,福建族谱修纂进入发展时期,并奠定了在全国的历史、学术地位。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宋修族谱。元朝进入低谷状态。明代福建民间修谱又步入兴盛时期,更加普遍化。延至清代,『康乾盛世』再次为福建修谱注入活力。且出现族谱细分化(除总谱外,还修房、支谱)、联谱、统谱等现象。出现泛血缘的大宗谱,『合千万人于一家,统千百世于一人』,形成同一姓氏统成一体的局面,有的其实并非真有家族上的血缘关系。
  垂至辛亥革命后,族谱修纂再次进入高潮。木本水源,慎终追远,敬宗收族,崇功报本成为整个活动的精髓,伴之出现修祠葺墓等热潮。许多民国正要如林森、刘冠雄、萨镇冰、陈绍宽等均出面主修族谱,甚至亲自动手编纂。并有由陈培锟、陈绍宽首修纂《福建陈氏大宗谱》的活动,后以失而告终,搜集到族谱大量散失,留下令后人无谱可续的遗憾!  

福建修谱的传统

  由于清代以降,福建沿海民众移居海外及迁居台湾人数不断增多,他们的宗族观念和乡土意识成为团结奋斗异土他乡的精神支柱。事业发达有成后,衣锦还乡、荣宗耀祖的思想又促成他们踏上还乡崇功报本,报效桑梓之路。修祠、修墓、修谱为其很重要的内容。福建族谱自清代至今,有相当部分得益于旅外族亲的倡导与支持。着也构成福建族谱修纂的一大特色,使修谱传统得以薪传不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闽台自古一家,清光绪之前为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来自福建和广东,而粤东相当部分祖籍地也在闽省。若追源溯流,福建是许多台湾民众的祖籍地的说法是不为过的。此次,在海峡两岸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下,组织了福建谱牒赴台参加闽台族谱特展。经过了遴选,组织了自明万历四十八年至一九四八年所修的五十余部族谱,其中除一本特选的《武岭蒋氏宗谱》属浙江外,全为来自福建福州、泉州、漳州、龙岩、南平、宁德等地区的谱牒,总计三百二十余册。其中有的为名门望族,有的旅台者甚多,有的编幕体例完备,有的刻本精美,有的彩绘上乘,大多为与台湾有关系者。
  从各谱入闽始祖情况看,属于晋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有《长林氏族录》(林则筡编纂)、《浦城詹氏族谱》(詹成主修)、《长林世谱》(林献堂主修)、《林梅亭族谱》等。唐中叶入闽的有《龙岩昆正连氏族谱》、《安溪参内二房黄氏族谱》等。唐末五代入闽的则有《陶江林氏族谱》(林森主修)、《石井本郑氏宗族谱》(酆芝龙主修)、《开闽忠懿王氏族谱》、《福州郭氏支谱》 (郭杰昌重修)、《石塘吴氏族谱》、《螺江陈氏家谱》(陈若霖主修)、《柯氏宗谱》(柯宗亮主修)、《东石分阳郭氏族谱》、《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卢峰蔡氏续修族谱》、《邵武禾坪黄氏大成宗谱》、《章氏会谱德庆初编》(鹤汀先生主修)、《富垄游氏宗谱》、《 察阳黄氏族谱》等。宋代入闽的有《温陵浔海施氏大宗谱》 (施世骠主修)、《紫阳朱氏建安谱》、《厚德堂吴氏支谱》、《再兴张氏旗谱》(强应元主修)、《永定湖坑陇西李氏族谱》、《圭海许民世谱》等。宋元鼎革前后入闽的有《璧团金氏支谱》、《雁门萨氏家谱》(萨镇冰主修)、《 玉山林氏宗族谱》、《浦城郑氏族谱》(郑玉麟主修)等。明代入闽的有《涌山萧氏族谱》等。清代入闽的有《吴兴沈氏溯源图》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不同时期。另外,还有属于色目人的《雁门萨氏家谱》。属于穆斯林的《燕支苏氏族谱》颇值珍重。
  自福建各族谱涉及的历代名人情况看,既有闽王王审知、民国国府主席林森、民族英雄郑成功。也有理学名家朱熹、黄干、游功酢、林则徐、蔡元定、金履祥,还有名臣章惇、苏颂、蔡襄、詹体仁、施琅、陈若霖、郭柏荫、沈葆桢等,海军将领萨镇冰,英烈林祥谦、萨师俊,中研院、中科院院士萨本栋、郭可倍、陈彪。另还涉及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夫人林秀梅、总理吴作栋,以及明代迁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之一的始租金瑛等。尤其涉及赴台名人的有郑成功、丘逢甲、吴凤、李登辉、连战、萧万长、林洋港、辜振甫、王永庆、许胜发、李远哲、蔡万霖、沈庆京、朱高正、林挺生、高玉树等等。

台闽族谱展的特色

  由参展族谱版本等情况看,既有珍贵的稿本、抄本,也有木刻本、木刻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油印本,以及复印本。其中,《紫阳朱氏建安谱》为明万历四十八年木刻善本,内容刻工均佳。清代的《开闽忠懿王氏族谱》内有闽王王审知等多幅画像,彩绘精美;《林梅亭族谱》中也有十四帧画像。一九二七年修的《陶江林氏族谱》虽为铅印本,但用连史纸印刷,其中有照片多幅印制精细,开族谱用照片的先河。其次有民国林森、胡汉民、强继、吴敬恒、蔡元培、张人杰等要人题跋签署也颇为罕见。再次为女性义姑作专传,都属少见,此谱是福建全省存世族谱中印刷装帧最精美的。
  另外,展观族谱,由于修纂人受学识环境限制,经常出现一些攀附名门望族,网罗同姓宗人现象,尤其出现联宗、联谱之后,错讹甚多。其次由于时代风尚的制约,族谱中糟粕不少,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重嫡轻庶、宗法家规、私设刑庭、草菅人命等等内容,已不符合与今天社会精神。在取精华、去糟粕的前提下,族谱所记叙的许多丰富内涵颇值深入研究舆欣赏。
  此次,海峡两岸联合举办谱牒展甚为难得。众人为促成此项活动,劳心费力,功德无量,意义深远。参展各姓谱牒记载了各姓的源流,各个姓氏就是区别各位中华炎黄子孙的血缘标记,是割不去斩难断的。中国历史上有千年的宗祖,血缘亲情的存在超越了时空,其正是维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延续的关键一环,而族谱正是记载血缘至亲的凭证,得以长期留续,利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支柱。

摘自《历史》月刊1999.1
作者 林伟功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历史》封面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历史》目录一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历史》目录二

(以下图片由国立历史博物馆提供)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林氏族谱》木刻版本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吴氏族谱》手抄本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彭城刘氏族谱》手抄本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西河林氏族谱》(台湾林氏公谱)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满族《马佳氏族谱》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彩色石印的《赵氏族谱》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雁门萨氏族谱》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朱氏宗谱》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开闽忠义王氏族谱》。图像人物为王氏入闽始祖王审知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林梅亭族谱》中林氏先祖画像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陶江林氏族谱》(右)及为女性专著的《义姑传》(左)

福建族谱修纂及发展

《陶江林氏族谱》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福建林氏委员会官网)
文章热词:福建 族谱 修纂 发展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