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林氏•浙南源流序

时间:2015年01月08日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近日,《中华林氏•浙南源流》一书经过编委会全体同仁反复编辑修纂,即将付梓,这是中华林氏谱牒研究的又一好成果,实在可喜可贺!该书总编林小生、主编林茂则两宗长均来示,希望本人为此书作序。因本人水平有限,痴长多岁,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委婉推辞不得,只好勉强涂鸦应景为之。
       重视史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之优良传统。国史、方志、族谱是中国史学三大支柱,均有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前二者为官著较准确与严谨,后者为民修因宥于条件多有不足,可以本人浅见,中华国学的许多优良传统应起步于家族、氏族、宗族,进而完善于民族、国族。但三者可印证互补,功能完善。
       人咸知尧舜与桀纣有别,伊周与莽卓迥异,乃史学使然。综观前史,可明兴亡之轨迹,披阅旧志,可求忠奸贤愚善恶之遗踪;取前事之鉴,为来者之师。“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是王充之至言。故史为致用之学,治国者藉以知盛衰兴废之道,修身者亦可藉以明待人接物之理,研谱者更可藉以辩源流识世系传承之途。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世界寻根热的发端,台湾同胞寻根谒祖大陆,以及社会家族的需要,中国数以万计的姓氏都开始重视本姓氏的历史源流研究,对发掘谱牒、寻觅碑铭的工作逐渐重视,社会功能日见红火!尊祖敬宗、寻根究底,深研本姓氏、支系的来龙去脉,已成为一些热心人士、学者专家考究溯源的课题!许多必须探究的问题成为显学!
        我们林氏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两岸林氏社团最早召开了“中华林氏族谱研讨会”,全国各地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发掘研究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近来浙江后来者居上,已获得海内外好评!
        本人窃以为谱牒可补国史方志之不足,但其由于修谱人员的文化修养史学知识缺陷,的确存在被学者诟病攻击之谬误差错!最普遍的现象有攀附、做假、作伪、乱记、为亲者讳……还有职官、功名、区域、年号……混乱等乱像!即使我们林氏最值得尊崇的先贤文忠公在其考试功名硃卷关于履历部分,都十分遗憾地将与他无直接关系的明代濂江林氏“三代五尚书”(林瀚、林庭㭿、林庭机、林烃、林燫)列为他的直系祖先。因而,三十年前本人受福建省政府之命负责总査证古琉球国“闽人三十六姓”之根及为台湾同胞寻根时,就发现谱牒中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对海外
寻根者负责,各姓氏源流必须很好地研究,甄别史实、拨乱反正、正本清流,光靠族谱为凭据是不行的!本人认为必须坚持国史、方志、谱牒相互印证,甄别是非,是不可动摇的学术研究正道,而谱牒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在出土、刊印的墓志铭中得到解决。但墓志铭毕竟是凤毛鳞角,靠几人之力是很难有大的发现。
       因而,浙南源流网主编茂则博士对源流、人物史实十分注意考研,不轻信谱牒记载,除查阅核对国史方志外,还深挖墓志铭及其他史料,让史实精确尽量做到无懈可击!这种严谨考据精神很值得肯定与学习!
        “文章千古事”,以史志谱研究的内涵与深度,足以发人沉思,启迪来者。唐诗人杜甫诗曰:“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这正是发掘典籍,披沥深藏,细研臧否 ,辛苦笔耕,用心良苦,欲还历史真面目者的真实写照!
       最后,再为《中华林氏•浙南源流》一书的出版发行致贺!功德无量,圆满成功!
        谨为序于北京。
 宗末林伟功 
2014年8月25日 
(作者:林伟功 编辑:林杰 信息来源:林伟功)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中华林氏•浙南源流序]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